当代音乐2019年第1期
MODERN MUSIC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与情感把握
那 璐  孟 卓
[摘 要]‘再见了,大别山“是我国非常经典的一首艺术歌唱,该曲目入选了20世纪经典作品,是一首歌唱大别山和大别山人民的歌曲㊂‘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声乐艺术作品,本文将从歌曲创作背景㊁歌曲内容㊁曲调特点和演唱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演唱的声音使用㊁情景联想㊁人物形象塑造及歌曲中蕴含的革命背景因素给出自己的见解,力求在歌曲的演唱情绪情感和作品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有所突破,希望能对声乐爱好者们有所帮助㊂
[关键词]词曲特点;演唱用声;情景联想;形象塑造;背景因素[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1-0089-03
[收稿日期]2018-10-26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XYCSW2018048)㊂
[作者简介]那 璐(1991  ),男,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
士研究生;孟 卓(1977  ),女,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㊂(桂林 541004)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以大别山革命历史故事为
背景,为歌颂大别山及大别山人民而做的一首声乐作品,且是一首艺术性和传唱度很高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众的喜爱,声乐作品‘再见了,大别山“是我国著名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中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82年6月,它是以刘邓大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妇孺皆知㊁名扬天下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大别山淳朴的民风㊁民情㊂歌曲字里行间的情感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宏伟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的激动和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㊂
一㊁‘再见了,大别山“的创作背景
大别山区位于湖北和河南㊁安徽的交界处,历史上这一地区发生过著名的大别山反 扫荡”战役㊁大别山反 围剿”战役及挺进大别山战役等众多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战役㊂可以说中国人民对大别山区充满了热爱与崇敬,可是‘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大别山区经过历史的洗礼所沉淀下的深厚的革命情感和革命情怀,还与词曲作者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大量的资料整理有密切的关系㊂词作者王和
泉,安徽合肥人,从小生活并长期工作在安徽㊂曲作者雷远生,出生在湖北,从小在湖北学习
并很长一段时间在湖北工作㊂可以说‘再见了,大别山“创作的成功与词曲作者王和泉㊁雷远生在这一地区长期生活工作,对这一地区的淳朴的民风了解有很大关系㊂但同样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在这首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两位词曲作者不畏艰辛,踏遍了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山山水水,瞻仰了众多革命遗迹,并且访问了大量曾在大别山浴血奋战过的老红军,在进行了大量的采风走访和资料整理后终于在1982年6月初创作出了著名的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㊂
‘再见了,大别山“创作成功后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吴
雁泽首唱,这首歌曲曾一度红遍大江南北,1983年被选为‘将军的摇篮“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一经播出更是得到了广大众的喜爱和传唱,历久不衰㊂其后也有众多歌唱家演唱这首歌曲,如关贵敏㊁吕继宏㊁王宏伟㊁刘斌㊁郁钧剑等㊂这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但又具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歌曲,这首作品先后入选20世纪经典作品系列,中华大家唱曲库等多部曲集,同时这首作品也被各大音乐院校选做教材,成为教学中的必唱曲目㊂可以说‘再见了,大别山“得到了全国的演唱者和听众的热爱㊂[1]
二㊁‘再见了,大别山“语言特与曲调特点众所周知,声乐艺术的基本属性是通过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来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的㊂只有对歌词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㊂因此要想完成好一首声乐作品一定要从歌词的整体把握上下功夫,以期声情并茂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
象㊂[2]
1.语言特点
就歌曲语言特点来看,‘再见了,大别山“的两段歌词
9
80
都是很典型的㊂第一段歌词中,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  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㊂语言质朴,采用了景物的拟人手法,好似作曲家在和大别山的一草一木依依话别,也好像作曲家将这种离别之情融入到了大别山的一石一山当中㊂此时语言重在叙说,当年的惊心动魄都化作静静的追忆,语言不要过于追求音量和共鸣,重在把握倾诉的意境㊂而接下来的 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你牵去我的一颗心,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作曲家如同想起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艰苦战斗,以及与大别山人民的深厚友谊,而此刻又要与大别山离别,心中骤然掀起一股对大别山难以离别的情感波澜㊂此时声音要注重内在情感的抒发,此时并未身临战场,而依然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今日离别的感慨,所以虽然这一部分处在高音区但不能一味追求男高音音的明亮和力量,要包含些许的感慨和内敛㊂此外,从两段歌词的写作手法上看也有很大不同,歌曲第一段歌词运用的是以
景抒情拟人手法,而第二段歌词是作曲家与大别山人民依依惜别的写实场景㊂人物形象更加突出,故事情节也更加清晰㊂如 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啊隔年再来游”,歌词清晰地描绘出了大别山人民的淳朴㊁善良和纯真㊂又如 慈祥的大嫂啊,快去照看你享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更是一番实实在在的话别的写实场面㊂因此在歌曲第二段歌词的语言处理上要时刻把握歌词的写实特点,在语言中融入一份 真”和 实”㊂这样歌唱语言就会更贴近歌曲的情感内涵㊂
对歌词内容及语言特点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不仅对演唱者思想情感的抒发具有指向性,也可为演唱者初步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奠定基础㊂
2.曲调特点
‘再见了,大别山“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与歌词的语言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㊂可以说歌曲的旋律是根据歌曲的歌词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需要进行创作的㊂旋律抒情㊁激越而生动,情感真挚感人㊂
歌曲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㊁B㊁A1),作品的第一乐段(A)部分共分为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旋律线都是采用弱起形式,旋律舒缓,符合歌词中叙说和追忆的语言特点,词曲融为一体,三个乐句并行排列诉说作曲家与大别山一石一草的依依惜别之情,第四乐句旋律线给变起音为强拍,为第二段音乐的迸发起到推动作用,使音乐具有较强的张力;第二段(B)部分也由四个乐句构成,前两个乐句虽然音乐是弱拍起,但由于旋律线的高低变化,旋律较之前面起伏很大,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激荡,较之前面也
更为饱满,情绪更为激动,使音乐充满了动力㊂而三㊁四乐句音乐旋律趋于平稳,逐渐舒缓下来,开始采用了拟人的问答诉讼形式,将作曲家与大别山一草一木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作曲家与大别山㊁大别山人民的难舍难分之情㊂同时也为下一次情感的迸发积蓄力量;第三段(A1)同样由四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一㊁二乐句变化重复了第二乐段的第一㊁二乐句,旋律起伏仍然很大,但音乐在高音部分时值有所拉长,音乐在情绪上更加激动,情感更加饱满,将作曲家对大别山的一片深情厚谊表达得淋漓尽致,酣畅淋漓㊂最后两句是对第一段三㊁四句的变化重复,这一手法首先对前面的音乐材料加以强调,另外一个方面使乐思在结构上做到了首尾呼应,在情绪情感上也有一种收束的倾向,重新归于舒缓平静的音乐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眷恋㊂
对歌曲旋律特点的正确把握不仅使我们在情绪情感的抒发上有的放矢,而且与语言特点相结合使我们在塑造和表现作品艺术形象上更加真切㊂作曲家正是将‘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情绪情感的抒发与歌曲语言特点和曲式结构进行了巧妙结合,由此可见,演唱一首作品对其旋律特点的把握也是极其重要的㊂
三㊁歌曲‘再见了,大别山“在演唱中的技巧与情感把握声乐艺术表现就是表演者通过演唱展现和实现对作品的艺术想象完美呈现的过程,是对作品的再创作,是演唱者对作曲家的作品进行的二次创作,也是把握和表现作品灵魂和生命的关键㊂通过以上对‘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的歌词与旋律的分析,我认为要完成好这首作品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㊂[3]
1.合理运用演唱声音和咬字技巧
在声乐作品表演中,声音是表达作品情绪情感的载体,要想使演唱入情入境㊁声情并茂,首先应该对演唱的声音和咬字有所设计,做到心中有数㊂在演唱‘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中,要想准确把握歌曲艺术形象对演唱声音和咬字的设计尤为重要㊂[4]
首先,在歌曲的低音区部分如谱例1是第一段中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  挺秀的翠竹,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㊂声音要做到清细流畅,徐缓抒情,饱含深切的思念与不舍,此时咬字一定要清晰㊁真切,如同在轻轻地诉说,又好像在静静地追忆㊂切记口腔张开太大,一味追求饱满的共鸣和宽厚的声音,如此反而破坏了歌曲情境,不能真切地表达歌曲情感㊂其次,在歌曲的高声区部分如 啊,再见了大别山,再见了大别山”中,则不能过于强调声音的舒缓深情,而应该注重音乐情绪饱满激扬,过于轻柔会使音乐缺乏穿透力,感染力也大打折扣㊂而在语言的运用上也不能再像诉说和追忆,应该更加感慨㊁激动,咬字上爆破力也要更强,口腔共鸣也要适当加强㊂但因为整首歌曲表现了一种对革命老区人民的留恋㊁不舍和深情厚谊,高音区也不能一味地强调演唱的激情㊂总之在演唱这一部分时我们在遵循民族声乐 清㊁亮㊁透”的音彩的前提下,力求用清晰㊁淳朴㊁真切的声音准确表达对大别山区人民的深情与不舍㊂
090
当代音乐㊃2019年第1期
  谱例1:
2.入情入境,塑造合理的 画面感”
入情入境㊁情景交融,在声乐演唱当中头脑中对作品
中情景画面的塑造至关重要,但情景画面的塑造并不是凭空想象造就,而是根据歌曲内容来合理地安排组织,使之符合歌曲的情境,这样更有利于在演唱中表达出真挚的感情㊂‘再见了,大别山“便是一首情境㊁画面尤为突出的作品,对作品情境画面的合理塑造也至关重要㊂
如在歌曲的第一段歌词中,当演唱到 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时,演唱者一定要把自己置身在大别山的美丽景当中,似乎大别山的一山一石都在亲切地挽留自己㊂同时演唱者还要感受到轻风拂面,且在脑海中想象到大别山 一石一草” 山花翠竹”的温暖画面,似乎作曲家在与大别山的一草一木诉说着难以惜别的情景;又如歌曲的第二段歌词中,当演唱到 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男女老少皆叮咛,盼我啊隔年再来游”时,演唱者的脑海中一定要呈现出大别山的乡亲们簇拥着 我”,一一与我话别,不愿离去的画面,而在演唱到 慈祥的大嫂啊,快去照看你享福的孙儿,白发的大哥,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时,演唱者脑海中更应该呈现出 慈祥的大嫂” 白发的大哥”这两个具体的
㊁鲜活的人物形象㊂甚至将他们与 我”话别时的表情动作都要细致地呈现出来㊂如此这样,演唱者的声音就会更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情感也就更真挚㊂
3.在歌曲演唱中对 我”的思想的把握
‘再见了,大别山“是一首情境性和故事性都很强的声王宏伟个人资料简介
乐作品,作品描写了一位老红军故地重游看到大别山的一草一木感到无比亲切,与乡亲们话别又感慨万千不忍离去的故事㊂演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一定要善于把握歌曲中的 我”,把自己换化成歌曲中的 我”,换化成当年的 老红军”,以我为演唱的基调,全面而深入地融入到作品当中㊂这样当在演唱到谱例2的 轻风” 一石” 一草” 山山岭岭”时就会顿时感受到大别山的山山水水都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㊂进而在演唱到 相逢又分手,握别众老友”时,便会真正地置身于与众乡亲们的话别情景之中,倾听着乡亲们的嘱托,与 大哥” 大嫂”手拉手相约明年再来游㊂至此乡亲们的音容笑貌便会清晰地呈现在演唱者的脑海之中,对大别山的万般情怀定会涌上心头,与乡亲们的惜别与不舍的情感也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㊂
谱例
2:
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把握是成功塑造作品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中,对作品主人公 我”的把握,对 老红军”形象的塑造为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合理地塑造艺术形象提供很大帮助,也是演唱者应该认真研究的对象㊂
4.在歌曲演唱中对歌曲中 革命背景”因素的把握
上面讲过在‘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中,展现出
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面和亲人离别的场面,而慈祥的 老红军”的出现又为作品增加了些许柔情㊂如果演唱者在演唱时脑海中只想到这些,那么在演唱中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温暖柔情㊂而事实并非如此,演唱者在演唱中还要对歌曲中 革命背景”因素有合理的把握㊂虽然是故地重游但歌曲中的主人公 老红军”追忆的是难忘的革命生涯,眼前的一草一木都是陪伴他战斗过的一草一木,与他话别的乡亲们都是革命年代一起艰苦奋斗过的友人㊂如此对歌曲中的 革命背景”因素有了合理的把握,在演唱情感上就不会一味地抒情而应增添了一份尊敬,在演唱声音上就不会一味地柔情而应增添了一份力量㊂这样演唱就会对歌曲情绪情感的把握更清晰㊁更准确,对艺术形象的塑造也会更鲜活㊁更立体㊂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演唱‘再见了,大别山“这一艺术性㊁文学性为一体的声乐作品时,不仅要充分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曲家的创作内涵,还要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歌词内容和曲调特点㊂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演唱的声音使用㊁情境联想和人物形象塑造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革命背景因素,在声乐作品演唱中做到情绪情感合情合理这样一个完整的㊁鲜明的艺术形象就呈现在了观众面前㊂由此可见,完美地诠释一首声乐作品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容易,这需要演唱者多方面㊁多层次㊁多角度地深入分析㊁研究才能完整地表现作品的艺术形象㊂这不仅是现阶段我们每个声乐学生应该注意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每个声乐艺术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㊂注释:
[1]秦利伟.歌曲‘再见了,大别山“艺术特征初探[J].牡丹,2018(21):9 10.
[2]韩向军.唱响人间都是情  歌曲‘再见了,大别山“词曲和歌唱
表现探析[J].北方音乐,2011(04):17 18.[3]沈炳毅.如何让‘再见了,大别山“唱出味[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26 27.
[4]李 静.试论歌唱中的呼吸训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0(05):33 34.(责任编辑:刘露心)
1
90那 璐  孟 卓:歌曲‘再见了,大别山“的艺术特征与情感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