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 佐,男,大专,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经济师。     张文生,男,本科,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     刘继梅,女,本科,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高级政工师。     金英玉,女,本科,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经济师。     尹 晶,女,本科,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县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研究
——以延吉市为例
孙 佐 张文生 刘继梅 金英玉 尹 晶
 (中国人民银行延边州中心支行,吉林延边 133000) 
摘 要:推广和发展消费信贷可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结构,成为当前我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尤其县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本文对延吉市近15年消费信贷余额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可知消费信贷余额可以正向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但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优化县域消费信贷发展意见建议。关键词:消费信贷;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109(2021)400240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成为了我国的发展战略。新常态背景下,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提出,消费成为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动力。扩大内需政策的提出,是我国消费信贷起步和发展的契机,推广和发展消费信贷可以释放居民消费能力和优化消费结构,成为当前我国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配套的医疗、保险、教育等制度逐步健全,我国消费信贷规模不断扩大、贷款种类不断丰富,相应的消费信贷需求也不断增加。
(二)研究意义
推广消费信贷,可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改善消费预期,促进优化消费结构,拉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近几十年,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发展程度还很低,同样县域消费信贷发展有更大的空间,所以研究县域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是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消费信贷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实证分析主要是采用近15年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信贷余额、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等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四)文献综述
消费信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利息论》对消费者消费时间偏好和消费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形成费雪理论。跨期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借助消费信贷弥补当期收入和财产的不足来满足消费者的当期消费需求。1997年,国外有学者提出消费总额在未来的扩大程度可通过可预期的消费信贷增长的相关数据来预测研究,并发现债务增加与未来消费开支增加相关。2005年,有学者对澳大利亚消费信贷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关系研究时,将消费贷款增长率作为消费信贷的代理变量,发现住房贷款和其他个人贷款,都对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明显的影
响,同时利率水平则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明显。
国内学者大多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的消费信贷与消费需求之间关系的研究讨论。1999年,国内有学者认为消费信贷可以将消费者的未来消费转移到当期或者提前消费,使得消费者在消费时不局限于当期收入,消费信贷核心是消费即期化。2000年,有学者认为消费信贷可使得消费
需求有效化,让潜在消费需求成为真实消费行为。2005年,有学者在分析消费信贷对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时,基于2000-2003年省级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有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
二、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基本情况
目前,延吉市共有15家金融机构开展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达到了金融机构的全覆盖。截至2019年末,延吉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55.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46%。按贷款期限划分,短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6亿元,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51.45亿元;按贷款种类划分,住房贷款余额101.88亿元,汽车贷款余额0.24亿元,助学贷款余额0.04亿元,其他贷款余额53.25亿元。按机构划分,中资四大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7.23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2.02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8亿元。
延边州各金融机构都推出了丰富的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来满足辖内不同客户体的消费需求,以此作为银行信贷业务利润的一个主要增长点,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工薪贷、信用公易贷等信用贷款产品来丰富个人消费贷款种类。个人消费信贷均具有投向个人性、用途消费性、额度小额性、期限灵活性和资金安全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以自然人为特定对象,而不是法人或者组织;居民以消费需求为目的的经济活动获取较小信用额度的信贷资金,其期限较为灵活,一般都有抵质押物担保或保证。
三、延吉市消费信贷对消费支出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选取
本文进行实证分析,采用近15年延吉市居民消费总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信贷余额等指标;受统计年鉴数据限制影响,为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数据时居民消费总支出由城镇人口数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乘积得来,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城镇人口数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乘积得来,为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城镇消费信贷余额由延吉市消费信贷余额与农户消费信贷的差值得来。
(二)研究过程
居民消费收入同样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究居民消费信贷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影响关系时,需要将居民消费收入作为变量因素。
第一步,运用SPSS软件,制作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与消费信贷余额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和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关系散点图,分别得出相关关系皮尔逊系数,结果如下: 
图1 消费信贷余额与居民消费支出相关关系散点图
图2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总支出相关关系散点图
通过上述散点图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两组
变量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两组变量的皮尔逊系数分别为0.891和0.995,由此可得,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对其的影响程度。
第二步,进行回归检验分析,将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作为被解释变量,用HC表示,将消费信贷余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分别用LC和HR表示。一是运用SPSS软件做回归分析,根据消费信贷余额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可得:决定系数R是0.891,F统计变量是50.286,相应的概率比置信度水平5%小很多,方程拟合程度效果好,T统计量分别为5.907和7.091,对应的概率也小于置信度水平5%,都是0.000,是有效的回归系数。消费信贷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相应被带动增加0.668个百分点。           
二是根据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一元线性回归结果可得:决定系数R是0.995,F统计变量是1409.638,相应的概率比置信度水平5%小很对,方程拟合程度效果好。T统计量分别为-1.355和37.545,对应的概率也小于置信度水平5%,回归系数是有效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相应被带动增加0.87个百分点。
三是运用SPSS软件做在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情况下消费信贷和消费支出的回归分析,可得:决定系数R为0.997,F统计量为1049.071,其概率比置信度水平5%小,方程拟合
效果较好;t统计量分别是-3.052、20.529、-2.699,相对应的概率分别是0.01、0.000和0.019,消费信贷余额的统计量较少。由此可以得出,相对于消费信贷,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三)研究结论                 
王宏伟个人资料简介
通过上述研究可得,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信贷都是影响延吉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变化的因素,相对于消费信贷余额,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作用更为明显。
四、县域消费信贷发展对策建议
延吉市消费信贷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县域消费信贷市场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扩大消费信贷拉动消费支出时,要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适度合理地扩大消费信贷发展深度和广度,因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完善消费信贷法制环境,健全个人征信体系
金融监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消费信贷活动中涉及的信用评估、借款人信用情况、担保评估情况进行严格的规范和审核,制定以县域发展为中心的全国性较高权威的法律,完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健全个人征信体系,一方面要丰富征信管理资源,将、支付宝等线上借贷情况纳入
征信管理系统;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充分运用征信管理中心数据的基础上,强化机构自身的客户征信管理机制建设和标准化管理。
(二)完善客户管理体系,强化金融产品创新
建立完备的客户管理系统,实行差别化客户管理,整合客户资源并建立相应数据库,动态完整地记录相关客户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收入情况等信息。金融机构应将个人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创新设计符合不同年龄段、收入贷款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兼具信贷额度小、覆盖人广、申请贷款快速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支持,提供多渠道的信息咨询服务,加大相关贷款产品的宣传力度。
(三)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强化消费信贷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强化贷前调查,充分掌握借款客户的信用、家庭收入以及贷款用途等情况,落实信贷分级审批责任,避免审贷流于形式,建立科学的贷后管理机制,明确贷后管理责任人,落实追究责任到个人,强化贷款回收动态追踪机制,实时监督借款人的经济状况和还款意愿,及时变更贷款回收政策,有效降低贷款回收风险和信用风险。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ounty Consumption Credit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Take Yanji City as an Example
SUN Zuo  ZHANG Wensheng  LIU Jimei  JIN Yingyu  YIN Jing
Abstract: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redit can release residents' consumption power and optimiz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become an eff ective way for my country to promote consumption and expand domestic demand.However,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ese consumer credit market has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counties,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credit markets.This paper conducts a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the balance of consumer credit in Yanji City on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the past 15 yea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balance of consumer credit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but the impact of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households on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s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t also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consumer credit.
Key Words: consumer credit;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households; expenditures
(责任编辑:王宏伟 校对:陈重任)
(上接第11页)
Analysis of the Eff ec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on
Reducing the Contagion Risk of Banking
SONG Yuying  LIU Zhiyang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listed commercial banks as a research sample, uses the PageRank algorithm to measure the likelihood of each commercial bank's annual risk of contagion, and studies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bank fi 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 transactions on its likelihood of contagious risk.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i rst, fi 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 transactions help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contagion risks caused by commercial banks; second, fi nancial institutions' fi 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 transactions have increased their own contagion risk, but have achieved a reduction in overall risk, indicating that banks' participation in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trading activities has eff ectively realized the transfer and hedging of risks, and the fi 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has realized its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s. Thi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banks, the fi 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of major banks such as ICBC, CCB, Bank of China, Huaxia Bank, Minsheng Bank and China Everbright Bank may increase their risk of contagion.
Key Words: fi nancial derivatives; pagerank algorithm; contagion risk
(责任编辑:金 博 校对:孟昭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