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走马祁连山
——祁连·门源民俗文化写意
文/聂文虎
踩着春天的脚步,我们相约去看祁连草原,采撷几束高
原的小花,去感受纯朴的民风与独特的民族风情。
门源珠固藏戏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古老黄河文明的早期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自古以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此相互融合,丝绸之路、甘青通衢在此交汇,众多民族和民族文化在此融汇发展,中国最大的油菜花海、青海最大的仙米林区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构成了门源县独特的自然与民族人文相系相
容的风景线,历史在岗什卡雪峰下积淀
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门源县藏传佛教珠固寺的喇嘛藏戏
是一部流传了近四百年的古老剧种。主
要戏目有《智美更登》、《贡保多吉听
法》等。《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戏之
一,也是珠固寺的主要传统剧目。《贡
保多吉听法》是一出神话传说剧,由僧
人董若巴从甘南拉卜楞寺移植。除这两
部大戏外,还有统称为“脱呼恰目”的
短小精悍、说唱兼有的穿插节目。
珠固藏戏系广场剧,演出时一般分
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为“顿”,是
开场白;第二部分称为“雄”,是正
戏;第三部分称为“扎西”,意为祝福
迎祥。在表演上有唱、舞、白、技、表
等六功。珠固藏戏的声腔中广泛吸收了
当地藏族民间说唱,道歌及民间音乐的
大量元素。其唱腔古朴浑厚,庄重苍劲
中蕴含着灵动,活泼自然的音素。低沉
时如山哽水咽,高亢时似马嘶鹰鸣,忽
而婉转百结,忽而行云流水,随着剧情
的发展,铺陈着美妙的唱段唱腔,以此
抒发着人物内心的情感。伴奏乐器只选
用了鼓锣等重打击乐。
作为一种原始的宗教面具舞,珠固
藏戏有着古老神秘、粗拙瑰奇的宗教
彩,并以非常地道的传统舞蹈技艺,受
到了广大众和僧人的偏爱。这种面具
舞就是寺院傩,各演员出场,都戴着
真人做模型、用纸张糊制、上面着的
面具,比之西藏的羊皮面具,其造型更
贴近角的需要。
历史上,珠固藏戏的演出,有点毕
业汇报演出的意味。每隔六七年完成十▲门源珠固藏戏摄影/马安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
2013·06
dang de sheng huo马里山是谁
·
三级“争札”学业的僧人,在举行“伍玛多茂”考试时,在老僧人的指导下,排练藏戏,作为一门艺术学业进行汇报演出。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课,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僧人的学习生活,增长了僧人的艺术修养,也为这门古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阿柔婚俗
祁连山下的藏民族长期与蒙古、汉、回、撒拉等民族共处,在饮食、服饰、婚嫁、丧葬等方面保留本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又与周边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汇,形成了独具特的风俗习惯,讲本民族语言,信仰藏传佛教,以部落制的结构逐水草而居,成为祁连藏族鲜明的民族标志。
阿柔部落是青藏高原安多六大部落之一,是由居住在果洛环阿卿雪山周围的11个原驻牧地的百户部落构成的千户部落(青海称为“族”)。清道光年间,居住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曲什安河流域至果洛玛卿雪山一带的阿柔部落由于内部隔阂,并常遭其他部落的劫掠,部落中的一部分族人离开原籍,途经海南一带迁到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游牧居住了近7年,而后北迁到祁连山腹地的祁连县境内,在阿柔草原一个名为贡白加龙的地方定居了下来,整个迁徙里程达3000余里,距今已有近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族记忆的延续,阿柔部落以鲜明的族特征和固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成为青海
乃至整个藏区的典型代表。居住祁连的阿柔部落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依旧保留了聪慧善良,勇敢坚强的民族个性,能歌善舞的阿柔部落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盛开在祖国的民族百花园中。
“阿柔婚俗”也因同一文化不同内涵或同一习俗不同内容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历史、社会、藏学、民俗等研究领域的关注与重视。
“阿柔婚俗”在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的大潮中,呈现出了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富有高原深刻内涵的民族特性。“阿柔婚俗”延续了藏区婚嫁都要经过提亲、订婚、送亲、迎亲、婚礼、婚后回门等传统习俗。在阿柔地区不管是男婚还是女嫁,一般娘家双日办喜事,婆家单日办喜事。送亲的队伍也是单数,由13人组成视为吉祥也认为最好,迎亲的队伍一样也是单数,这是阿柔婚俗中单出去、双回来的传统习俗。婚礼那天,送亲队伍赶着牛羊按卜卦算好的时间准时出发,一路要拥着新郎,唱着酒曲前进,当遇上前来迎接的迎亲队伍时双方要相互问候,然后其中的一位长者前去接过迎接亲人敬的酒或“西玛”(用酥油和糌粑做成的贡品)赞神诵佛,洒向空中,这时迎亲队伍从左绕走送亲队伍一圈就疾速奔向第二组迎亲队伍,合为一组再次前来迎接敬酒,当敬完第三次酒后迎亲队伍会迅速赶回家,在自家门前排队迎接。当送亲队伍快到家门时两名民间歌手亮开嗓门唱起迎亲酒歌(也叫门歌),迎亲的人前去一一相迎,互致问候。新郎的车或马缓缓开
到(拉到)下马垫(藏语为“罢丹”)旁,在伴郎的搀扶下下车(马),伴郎把用米粒摆放的“雍仲”图案上的米粒洒向空中,然后把铺在“罢丹”(下马垫)上的绸缎揣进怀里,随送亲队伍进屋。入座后,按阿柔地方风俗习惯吃一碗蕨麻(人参果)米搅酸奶,吃完后送亲的娘家人会出去商量要向婆家交代的事情是否有无补充的,自家配送的东西是否拿全了,送到了,新郎父母的叮嘱等事宜。入座后新娘的舅舅要给
新郎穿新郎服(玛拉),他会滔滔不绝赞颂新郎、赞颂美酒、赞颂斟满青稞酒的龙碗等等。喜筵正式开始后,相互敬酒献歌,共同举杯为新人祝福,在阿柔婚俗中最具特点的就是逗曲(藏语为“希合”),其内容丰富,曲调悠扬,男方与女方家相互对唱。对唱到下午新郎家人要离开时才作罢,新郎家人离开前,新娘家人要唱三曲吉祥祝福酒歌,并敬送绸缎、茯茶、哈达等礼物,还要特意给每位新郎家人送一瓶“蓝羌”,敬三杯上马酒,送亲队伍在回去的路上依然饮酒欢歌,这时只留下伴郎和唱家们唱到天明。第二天一早,新郎新娘随媒人“巴哇”及伴郎回门。按过去的婚俗习惯,新郎当天会随送亲队伍一起回家,第二天由新娘的亲戚朋友陪伴新娘回新郎家,新郎家也要摆宴席以迎接新娘的到来。▌
(作者单位:祁连县文联)
▼阿柔婚礼摄影/马安邦
▲幸福的微笑摄影/马安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