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高晓松怎么了要】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政策赋予了大学生转专业的权力,但受到教育资源、学校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全国各高校转专业的名额十分有限,造成目前想转专业的大学生遇到各种困难。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分析了地方院校学生转专业困难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和健全转专业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化解当前大学生转专业难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方院校 ; ; 转专业制度 ; ;转专业实施方案 ; ; 操作细则
一、引言
转专业是高等院校为优化专业与人才结构而实施的一项政策。转专业政策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时间并不短,但掀起热潮还是在最近十年。2002年,复旦大学首次在我国高校中实施转专业政策。当年,共有244名复旦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申请成功。此后,其他高校纷纷开始制定并实施转专业政策。2005年,教育部公布并施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
十八条规定:“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这样,转专业政策得到了法律承认并被纳入到学校规章中。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从目前反映的效果看,高校实施转专业政策符合现今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来自南京财经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成功转专业后认为成绩提高的学生比例为39%,成绩降低的比例仅占2%;认为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分别占58%和9%,而相反的,未能成功转专业的学生,相关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不排除盲目跟风转专业的情况,但可以明确,转专业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完善和健全地方院校转专业制度
韩红的简历毋庸置疑,转专业不仅能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对地方高校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重生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转专业工作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理性思考,健全和完善地方院校转专业制度,成了解决问题、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关键。
无法复制粘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