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为什么30岁还没结婚
作者:季晓燕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09期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家庭悲剧,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极为成功的著作之一。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作品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在与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个疑问,为什么周萍0岁了还没结婚?若周萍是穷困潦倒、缺胳膊少腿的那也罢了,可他是周公馆的大公子,面目清秀,甚至可以说是个美男子;若他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那也算是正常,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们结婚都比较早,更何况是在封建大家庭中呢。他们对子女的婚姻理应格外重视,这难道是曹禺先生的一个失误?想来即便是失误也不可能这么明显,这里一定有作者的用意。笔者认为以下两方面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一、与继母繁漪的畸恋影响了他的婚姻
       
        周萍幼年失去母亲,缺失了母爱,在父亲那里又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他对父亲是有怨言的;对母爱的渴求,对父亲的怨恨,让他对继母说出恨父亲,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的话;繁漪年轻又接受过新思想,生活在这么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里,陪伴着冷漠而又自私的老丈夫,与继子朝夕相对,面对他的表白难以自禁,他们两人违背伦理的畸恋正是对这么一个自认为体面的封建大家庭的嘲讽。但是冲动过后,留给两人尤其是周萍更多的是不安和羞愧。周萍身上有着浓烈的封建彩,他没有繁漪的反叛与胆,所以他后悔、懊恼、忏悔、不安……以致导致心理上有些障碍,他无法坦然面对父亲,面对弟弟,甚至未来的妻子,他认为自己是有罪的,所以他不热衷于婚姻是可以理解的。后来他要把自己拯救起来,“他需要新的力,无论是什么,只要能帮助他,把他由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他愿意”。他见着四凤,就喜欢上了她。他喜欢四凤,除了觉得她新鲜,她“活”,“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正充满地流动在她的身里”外,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自责而导致了自卑,他恨一切受过教育陶冶的女人,因为她们会提醒他的缺点。正因为他的过往,所以才爱上四凤,否则以他大少爷的身份、不敢顶撞父亲的个性,是不可能对四凤动真心的。有了自己喜欢的女子却又碍于门第观念,深知父亲不同意而不敢公开;又因为与继母的这层关系,所以这事就一直被隐藏着。
       
        二、继母的私心与父亲的冷漠耽误了他的婚姻
       
        整部戏剧只有弟弟周冲提到了哥哥的婚事,“为什么哥哥还不结婚呢?”而他的父母从未为此操过心。我们知道封建社会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的婚事一般都由父母来张罗。若有父母的过问,周萍尽管心理有障碍,他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不结婚。可他的“母亲”有为他张罗婚事的责任与资格,却一心想霸占他,不希望别的女人横在他们之间,这从她得知周萍与四凤相恋后疯狂的反应中便知。这样的“母亲”自然是不会想到“儿子”的婚事的。那么亲生父亲周朴园呢?他从未关心过0岁儿子的婚事,这看似不合情理,却又在情理之中。他在关心什么呢?他在绞尽脑汁想如何压低工钱,如何镇压工人,如何搞好与警察厅的关系,如何发更大的财……他哪有时间与精力放在儿子身上呢。对儿子的终身大事都能如此漠然,那么其他人的幸福对他来讲又有什么呢。这正好反映出他资本家的重财薄情的面目。那么他所做的一系列的事情:大雪天赶走侍萍,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多个小工,叫警察开打死30个工人……的确符合他的个性,是他这样的人才能干出来的。
        周萍0岁了还没结婚,确实很不正常。但是笔者认为恰是这么一个不合常理的现象,反
映出这个家庭的反常。周朴园自认为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他的儿子也都是健全的子弟,他教育出来的孩子,是绝对不愿叫任何人说一点闲话的。而事实上呢?他的家庭不圆满,亲生孩子的母亲被他赶了出去,一家人团圆不了。该结婚的也没结婚,圆满不了;他的家庭也没秩序,儿子与继母畸恋,儿子迷恋着下女,这都与那个社会不符,谈不上秩序,这是对周朴园的嘲讽。所以说周萍不结婚貌似不合常理却又有一定的道理。
        (作者单位:通州市二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