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和白居易的诗
  白居易
 
  与元稹是当时唐代齐名的大诗人,他们的诗歌
 
  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下面小编收集了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供大家欣赏。
  《梁 州 梦》
 
  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作品鉴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醒时萦绕心头情事,由于压抑往往变得更为强烈,便借梦境或幻觉来表现,这就是所谓潜意识。《牡丹亭》的“惊梦”,杜甫
 
  的《梦李白
 
  》,都是此种潜意识作用,文学
 
  上屡有反映。
  此诗为元稹感梦而作。第一、二句“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写入梦。元稹与白居易中进士后又同于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制举“拔萃”登科。按唐朝惯例,进士录取放榜,皇帝即在曲江赐宴,然后登慈恩寺大雁塔题名留念。曲江、慈恩寺向为长安名胜,平时更少不了骚人宴饮,墨客流连。元稹和白居易也曾有多次游寺。此诗先把往昔经历的画面剪辑成梦。慈恩寺为高宗李治纪念生母长孙皇后所建,有十三院落。“院院”不仅加强“景深”,也深化了偕游情趣。此是虚景,虚中有实。三、四句“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写出梦。伴随亭吏的吆喝,画面从慈恩寺梦中情景,转为梁州驿亭醒时惊觉。此是实境,实中有虚,前后相映成趣。“排去马”为此诗艺术构思关键,上承“院院游”盎然游兴,下承惊醒时索寞意绪,先让时间交迭产生错觉,又把空间拉开扩大距离。此种“大跨度”“大写意”结构方法,具有跌宕对比的强烈艺术效果。
  此诗平平叙事,无惊人之笔,委婉情致全蕴蓄记叙中,体现唐诗
 
  “本”特点。王昌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首两句也是平谈叙事,不见感情起伏。第三句“更吹羌笛关山月”,为战士独坐所闻,叙事是顺接,感情则急转。至第四句“无奈金闺万里愁”,那突至猝发的跌宕变化,迷漫而不可排遣的两地思念,迅速笼罩住整个抒情画面,城堞、秋风、黄昏、羌笛顿时有了活跃的生命与跳动的旋律,前人所谓“气象”“兴趣”大抵指其浑成、真挚而言。元稹“忽惊身在古梁州”,也同样表现了浑融真醇情性与蕴藉无尽风流。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1
 
  元稹
  花时同醉破春愁2,醉折花枝作酒筹3。
  忽忆故人天际去4,计程今日到梁州5。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李十一:即李健,字杓直。元九:即元稹。
  破:破除,解除。
  酒筹:饮酒时用以记数或行令的筹子。
  天际:肉眼能看到的天地交接的地方。
  计程:计算路程。梁州:地名,在今陕西汉中一带。
  译文
 
  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
  突然间,想到老友远去他乡不可见,屈指算来,你今天行程该到梁州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⑴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⑵,此夕闻君谪九江⑶。
  垂死病中惊坐起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授:授职,任命。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官名。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
  ⑵残灯:快要熄灭的灯。焰:火苗。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⑶夕:夜。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白居易的名诗
  ⑷垂死:病危。
  译文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创作背景
 
  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