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1】
穿着随意、说话随心、做事随性,面对洒脱率真、活泼快乐的颜宁,记者很难把她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国际青年科学家”这些身份和名头联系到一起。某年10月,不满30岁的她被聘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某年1月,她从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8位“霍华德·休斯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得主之一。
其实,最初走上自然科学探索之路,对颜宁来说多少有点阴差阳错。“上高中时我更喜欢文科,于是在文理分班时自己选择了进文科班。但我的班主任老师坚持认为,成绩全年级第一的学生当然要学数理化,就毅然决然地把我拉到理科班。”可以说,没有当时“独断”的“伯乐”,也就不会有今天在生物领域如此出的颜宁。
对颜宁影响最大的母校有两个——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清华,颜宁度过了丰富多彩的`4年:不仅保持了学业的优秀,还担任过生物系学生会主席,组织了许多课外活动,培养了游泳、国标舞、乒乓球等业余爱好,在
学与玩中忙得不亦乐乎。
决定颜宁科研道路的,是从2#年8月起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7年留学生涯。她师从施一公教授进行了博士和博士后阶段的研究,进而对微观世界下的生命过程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也生成了在科学领域飞翔的彩翅膀。
“普林斯顿太美了,校园本身就像一座州立公园,曾被评为美国最漂亮的校园之一。”提起这座常青藤名校,颜宁眼里放光,“那里是一个大学城,学校没有围墙,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金、紫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的野鸭在暮中飞翔,松鼠、野兔与小鹿随处可见,有时竟会看得热泪盈眶。”
除了自然之美,颜宁更领略了科学之美。“给我们上课的大都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院士,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经典论文以及课本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能把每个科学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会让你觉得,‘哇,原来学生物可以这么好玩!’”
让颜宁难以忘怀的,还有普林斯顿的一对教授夫妇,都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丈夫还是1995年的诺奖得主。“我是个夜猫子,很多时候晚上11点了,还看见他们夫妇在各自的实验室观察显微镜下的果蝇,那种淡定从容、简单执着让我感动。我觉得自己将来就是要这个样子,很简单地作自己喜欢的研究。”颜宁说。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2】
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
其中,颜宁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公开资料显示,颜宁生于1977年11月,1996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年获学士学位,同年9月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某年12月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据清华大学报道,攻读博士期间,颜宁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由于对线虫及果蝇细胞凋亡通路工作机理的杰出研究成果,获得某年由Science杂志和GE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该奖项专门用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生命科学博士毕业论文,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只有5人入选。
颜宁在博士后期间继续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重点研究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成功解析一个重要膜整合蛋白酶的高分辨率原子结构,并揭示了它的作用机理。
某年,30岁的颜宁受聘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37岁率领平均年龄不到
30岁的团队用6个月的时间攻克膜蛋白研究领域50年不解,最受瞩目、国际竞争也最激烈的科学难题;某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3】
颜宁,大家都熟悉,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国内上的学,标准的我们中国培养人的人才。清华毕业后,她写了一封自荐信:我觉得自己各方面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仅凭这一封信,她就获得到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学习的机会,硕博连读。
博士毕业后,颜宁没有像其他留学生那样选择留在国外,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做了一名老师。在清华大学的几年,她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攻克了膜蛋白研究领域内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还被权威杂志评选为“中国科学之星”。
颜宁教授的故事,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缩影。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科研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困难的克服。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脱离实际的梦想,都只会导致空想。”颜宁教授用她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有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在科学的领域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4】
欧莱雅企业基金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2024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的五位获奖者名单,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教授在内的女科学家获奖。颜宁也是该奖项创办以来第八位获奖的中国女科学家。
颜宁因成功发现了多种可介导离子和糖类跨膜运输的膜蛋白的原子结构,揭示了跨膜转运的原理而获奖。她的研究为癫痫和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提供生物学信息,并指导了疼痛综合征的。
颜宁目前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等多个职务。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某年,颜宁教授利用冷冻电镜解析出了电鳗的高分辨率钠离子通道结构,为该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也使科学家能够了解药物和有毒物质的活性作用机制,为新疗法的研发开辟道路。
颜宁教授的学术生涯始于在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学。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期间,她探索了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并发展出对科学研究持久而深刻的兴趣。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5】
颜宁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科研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她科研精神的认可。正如她所言:“这一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在这个荣誉的背后,是她不懈努力和坚持探索的结果。
当选院士后,颜宁并没有停下脚步。她明白,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是不断探索和创新。因此,她继续带领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前沿研究,为人类健康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她说,自己此前的两个职业梦想,就是有机会到两所母校任教,并且都提前实现了——某年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某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6】
多年来,颜宁始终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科研江湖”收获了多个绚烂的成果。她曾提到自己有三个梦想,这三个梦想也可以看作是三个高目标,前两个分别是在母校清华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已经实现。如今,她正向第三个梦想进击。
去年11月1日,在某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颜宁宣布自己已向普林斯顿大学递交了辞职申请,将回国
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她的这个决定和多年前去普林斯顿大学一样,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甚至引发争议。但无论别人怎么看,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做了。
颜宁是一个果敢的人,翻开她的履历,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选择还有许多。
1977年,颜宁出生于山东。她从小学习优异,但从未想过会成为一名科学家,小时候她更感兴趣的是阅读。有一段时间,她认为自己将来会去做一名记者,甚至是一名作家。
在颜宁看来,恰恰是大量的阅读激发了她的想象力。或许是因为时常会想“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这种对世界的好奇心,在颜宁的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1996年,颜宁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大三暑假,她进入饶子和教授的实验室,接受初步的结构生物学训练,和许多同学一样,为了获得更好的深造机会,她申请出国留学。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当时恰逢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担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到清华大学作报告。颜宁向其递交了一封自荐信,很快,她便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通知。
2#年颜宁获学士学位,并被授予“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称号。同年9月,颜宁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学习,师从施一公。某年12月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7】
某年,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某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成为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她说,在清华和普林斯顿任教,是她人生的前两个梦想;在深圳,她将努力实现第三个梦想。
希望10年、20年后,在世界生物医药的版图上,深圳将占有一席之地。
消息一出,引发无数点赞支持,大家都期待这位有才有颜的科学家回到祖国怀抱一展宏图。
“超牛科学家”“优秀女性”“才貌双全”“最美少女感科学家”……当这些标签落到颜宁身上时,我们几乎都被她的光环所吸引。
但在赞叹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她身上那些独有的特质。
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些特质成就了今天的颜宁。
1977年,颜宁出生在山东章丘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汽车厂的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却给了她满满的爱。
父母从不以各种严苛的标准约束她,对她基本采取“放养”模式,给了她允许范围内最大的自由。
“上树掏鸟蛋,下河逮鱼摸虾”,是小颜宁生活的日常。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里,颜宁萌发出对自然科学最初的兴趣,也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
科学家颜宁事迹材料【篇8】
在科学界,有一位令人瞩目的女性科学家,她的名字叫颜宁。颜宁的成就、事迹和影响力在科学界和公众中都享有广泛的声誉。今天,让我们来一起了解这位传奇女科学家的故事。
颜宁是一位结构生物学家,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她的研究成果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通过解析一些复杂蛋白质的结构,颜宁的研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她的成就包括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的多篇高引用论文,以及多项专利申请和授权。颜宁的学术成果不仅在国内获得了认可,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颜宁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的成长经历和人生轨迹也充满了传奇彩。颜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她的父母对她的教育非常重视,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在家庭的支持下,颜宁从小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上了科学的巅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