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拉林河片九校中考历史二模试卷1. 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
A.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 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 考古现场影像资料
2. 下列与“干栏青石微风里,骨耜农耕稻谷收”相符的历史文化遗迹是()
A. 山顶洞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3. 下列史事中,可以通过阅读《史记》了解到的有()
①焚书坑儒
②大泽乡起义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③光武中兴
④西晋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4. 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作:“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这首诗描写的是()
A. 分封制的等级规定
B. 察举制选才的程序
C. 科举考试后的盛况
D. 长安城的节日气氛
5. 下列画家及代表作搭配正确的是()
A. 顾恺之——《送子天王图》
B. 阎立本——《洛神赋图》
C. 吴道子——《步辇图》
D.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宋代正是因为……才没有重蹈唐末五代覆辙。句中省略号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A. 发展经济
B. 减免赋税
C. 发展海外贸易
D. 重文轻武
7. 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官员主要负责监察的是()
A. 秦朝太尉
B. 西汉丞相
C. 宋朝转运使
D. 元朝御史台
8. 2021年5月,月球上新增5个中国地名,其中一处用中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名字命名。宋应星的主要贡献是()
A. 开创中医临床理论
B. 写作《农政全书》
C. 推进圆周率精确度
D. 编写《天工开物》
9.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如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
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 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10.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某一法规:“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根据农民的要求,消灭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这一法规的实施有利于()
A.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团结地主阶级抗日
C. 激励农民支援解放战争
D.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1.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这场会战是()
A. 淞沪会战
B. 第三次长沙会战
C. 武汉会战
D. 徐州会战
12. 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3. 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历史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A.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
B. 北伐战争--促使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C.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中共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4. 二战结束后,顾维钧代表中国提出香港何时收回的问题,丘吉尔说以后再说吧,而1997年香港却顺利地实现了回归。实现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D. 英国对香港的治理力不从心
15.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新途径,国民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的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 “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初级路线的提出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 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17. 1956年,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一讲话聚焦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
C. 工业化建设
D. 抗美援朝
18. 如图是1960年春王进喜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在井喷
的险情发生时,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
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A.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 助人为乐的社会风貌
C. 诚实守信的价值追求
D. 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19. “拜占庭文化融合了古典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基督教的文化因素以及近东文明古国的文化精髓,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材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A. 继承传统
B. 兼收并蓄
C. 独立创新
D. 崇尚神学
20.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句解说词:“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历史贡献分别是()
A. 发明火车、发明电灯
B. 发明飞机、提出相对论
C. 发明汽车、研制内燃机
D.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21. 他是一位小说天才,曾在其作品的“总序”中写道:法国社会将要作为历史学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员。该作品是()
A. 《哈姆雷特》
B. 《人间喜剧》
C. 《复活》
D. 《战争与和平》
22. 某九年级二班同学准备出一期历史板报,摘录了有关“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的文字,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欧洲联盟的发展
C. 政治格局多极化
D. 世界性金融机构
23. “玻利瓦尔解放南美洲”“章西女王抗英斗争”“太平军抗击洋队”等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血腥的资本积累
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C.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 二战后亚非拉的奋起
24.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国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大体处于同一时期。古希腊先哲和中国“诸子百家”相同的历史贡献是()
A. 开启了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
B. 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基础
C. 构筑了所处时代的文化繁盛
D. 推动世界完成了近代化转型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建立北约组织
D. 德国的分裂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公元6世纪茶叶就随着商人的驼队传到了中亚。到了元代,蒙古人建立了贯通欧亚的大帝国,茶文化也迅速地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传播开来,到了清朝时期,中国茶叶通过海运输往了许多国家。
(1) 结合所学指出“驼队”将茶叶传到中亚的商路。材料中贯通欧亚的大帝国的建立者是谁?清代茶叶通过哪一港口运输到其它国家?
国,是因为后来茶叶被作为奢侈品推荐给英国皇室,皇室以饮茶为荣。随着社会的发展,英国人饮茶习俗发生了变迁。
(2) 结合材料指出茶叶最开始在欧洲的用处。依据英国人饮茶习俗的变迁表,归纳在英国皇室之后饮茶人员身份的变迁。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旅行家以及传教士纷纷东来,深入中国内地,对茶叶的认识和宣传更深更广。在17世纪,素有“海上马车夫”的大国是欧洲国家中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和经销商。从18世纪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支配世界的茶叶贸易。茶叶带给英国国库的税收平均每年达到330万英镑,占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因此茶叶被称为“绿黄金”。加之清政府放松对茶叶的控制,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
(3) 结合所学指出17世纪欧洲最大的茶叶贩运国家。同时依据材料简要概括“茶叶贸易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原因。(不可直接摘抄原文)
材料四:在清代的对外贸易中,茶叶是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而对英国人来说,茶叶贸易就是白银贸易。……而巨额的白银大多是英国人通过向美洲贩卖黑奴换来的“黑钱”。……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到了白银的替代物—,……茶叶使英国欲罢不能,使清朝不能自拔,金钱战胜了道义,这场贸易争端最后以一场战争结束。
(4) 依据材料指出茶叶在当时清代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同时指出,英国白银主要是通过哪一罪恶的贸易获得?材料中的“战争”的结果如何?这个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材料五:到19世纪60年代末,印度茶开始出口并发展迅速。……而此时华茶出口税却较高,茶价跌落后税收却如故,加之本国制茶叶技术又比较落后,致使茶货出口逐年递减。1919年,英国为确保印度茶叶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雪上加霜,而当时中国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急转而下。
(5) 依据材料分析19世纪华茶外销递减的原因。同时指出材料中当时无力与英国交涉的“中国政府”。
材料六:中国是茶的故乡,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扎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但当前我国茶叶出口仍面临许多问题,如近年来出口遭遇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品牌化程度较低,阻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非地区,过于集中和单一;茶类虽齐全,但以绿茶为主,其它优质茶的出口占比偏低。……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需再度复兴。
(6) 请针对材料六中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谈谈怎样才能使中国茶叶贸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度复兴。
(2点即可)
27. 按要求完成历史小短文。
对于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一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统治时期的评价,有人说是“盛世”,也有人说是“危局”。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任选三个领域各选两例史实(明、清各举一例)论述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