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5篇)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精选篇1
    也许,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但却对儿时吃过的白小“糖丸”印象深刻。正是这样一粒粒不起眼的小“糖丸”,帮助中国消灭了脊髓灰质炎病毒。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位老人为之奉献一生的传奇故事。
    这位老人,就是“糖丸爷爷”,是病毒学家、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科技攻关的先驱者、“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顾方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生病的对象主要是7岁以下的儿童,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若病情严重,还会危及孩子生命。
    时钟拨回到1955年,小儿麻痹症在青岛、上海、济宁、南宁等地蔓延。疾病暴发之初,有家长背着孩子跑来顾方舟,希望他能给孩子治病,顾方舟却束手无策……这件事一直影响着他。我国当时每年有一两千万名新生儿,他知道早一天研发出疫苗,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孩子的未来。
    1957年,顾方舟正式开展脊髓灰质炎研究。从此,与脊髓灰质炎打交道成了他毕生的事业。
    当时,国际上存在两种疫苗技术路线。一种是灭活疫苗,也称为死疫苗,可以直接投入生产使用,但要打三到四针,每针价格几十块钱;另一种是减毒活疫苗,成本是死疫苗的千分之一,但因刚刚发明,药效、不良反应等都是未知数。
    深思熟虑后,顾方舟认为当时我国人口多、生产力欠发达,他认定,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只能走活疫苗路线。
    就这样,顾方舟自己带人挖洞、建房,以他为组长的一支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在昆明远郊的山洞搭起了疫苗实验室。
    疫苗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按照顾方舟设计的方案,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三期,其中,第一期需要在少数人身上检验效果。
    面对未知风险,顾方舟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在经历吉凶难料的一周后,他的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但是,成人本身大多就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疫苗对小孩也安全才行。那么,谁的孩子试验?顾方舟遇到了新的难题。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瞒着妻子,给刚满月的儿子喂下了疫苗!实验室一些研究人员也做出了同样的决定: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了这次试验。经历漫长而煎熬的一个月,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第一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
    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开来。在投放了疫苗的城市,脊髓灰质炎流行高峰逐渐变弱。
    随着脊髓灰质炎疫情逐渐好转,顾方舟却在疫苗推广中发现新的问题:疫苗的储藏还有不小难度,而且孩子们都不喜欢打针吃药。
    经过反复试验,顾方舟和团队把打针吃药“变”成了吃“糖丸”,同时糖丸剂型比液体保存期更长,保存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2021年10月29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前左),顾方舟之女顾晓曼共同为顾方舟院校长雕像揭幕。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
    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举行,当时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从无疫苗可用到消灭脊髓灰质炎,顾方舟用40多年护佑中国儿童远离小儿麻痹症。
    面对如此成就,这位老爷爷却谦逊地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粒小小的“糖丸”。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精选篇2
    如果给你一个只做一件事的人生,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你是否会放弃北京户口,背井离乡、携家带口迁至偏远云南的深山?你是否会为了千千万万素不相识的家庭,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你是否会在艰苦环境下,义无反顾、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在创作绘本《一颗糖丸的奥秘》过程中,我的心里始终充满着感动、崇敬——为了脊髓灰质炎的疫苗研制,我书中的主人公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传染病的危害,顾方舟早有切身之痛,他的父亲就死于黑热病。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就读的时候,
祖国正处于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之中,那时中国的婴儿死亡率高达17%~20%,农村人均寿命只有33岁,人们在同一条河流里饮水、洗衣、排污,垃圾遍地,传染病肆虐,每年因为卫生常识缺乏而死亡的人数以千万计。
    顾方舟对此十分痛心,他明白,公共卫生涉及到很多社会问题,如果按照母亲希望的那样,当医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却能让千百万人受益。在公共卫生学家严镜清教授的影响下,顾方舟大学毕业后毅然踏上公共卫生研究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优秀人才迫在眉睫,顾方舟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学生。在莫斯科,他时刻牢记周恩来总理的勉励:“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起初,顾方舟分配至莫斯科第一医院,但该院没有条件开展病毒学研究,于是他便申请到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继续钻研流行病学。在那里,顾方舟只争朝夕,光实验的小白鼠就用了几千只。四年来,他没有回国探亲一次,最终以优秀论文《乙型脑炎的免疫机理和发病机理》完成学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对病毒的传播机理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中国科学家的名字    1955年,中国暴发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主要侵犯儿童,轻则致残,重则致命)疫情,人人闻之变。在
南宁最炎热的夏天,家家户户都紧闭门窗,唯恐可怕的“恶魔”偷偷溜进。那时中国还没有人了解这种病,到底有多少孩子患病、病症分几种类型、这种病是如何传播的、怎样才能阻断这种传播,所有研究都是空白。
    1957年,留学归国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进行脊灰的研究工作。
    当时美国和苏联均已研制出脊灰疫苗,分为减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使用死疫苗的主张在国际上占主导,并且死疫苗已在美国上市。
    在赴苏联考察死疫苗的过程中,顾方舟在学术会议上听到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的争论,陷入思考。经过一番深入研究,他发现,死疫苗安全且无太多副作用,能够产生抗体、保护个人,但它不能阻止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免疫效价低。而且,死疫苗需注射四次,每只疫苗十几美元,成本是减毒活疫苗的百倍,新中国根本无力承担;而走另外一条路——使用减毒活疫苗,成本低,免疫人保护效果好,但其安全性受到质疑,很多科学家担心毒力返祖,风险非常高。
    到底该采纳哪种方案?反复琢磨后,顾方舟坚定地提出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策略——用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开发成本低、效果好的活疫苗。
    1959年12月,经原卫生部批准,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成立,顾方舟担任组长。他带领团队到云南的深
山创建疫苗研究所,和同事们住在山洞里,在荒芜的山坡上一砖一瓦建成了实验室、动物房和宿舍。
    一次,有职工用酒精不慎引发了火灾,顾方舟第一个冲到火海里抢救物资,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昏迷,被送到医院抢救。还有一次,猴舍发生骚乱,因为一饲养员实在太饿,偷吃了猴子的粮食,顾方舟含着泪水说:“我们可以饿,猴子是做实验用的,绝不能饿着。”
    1960年,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刻,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当时很多科研人员觉得仅凭一己之力搞出脊灰疫苗简直就是空谈,有人建议这个项目下马。面对困难和质疑,顾方舟没有退却,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刻苦攻关,从细胞培养、病毒培养到检定等,不断探索和实践,完成了国家的疫苗研制生产任务,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制造和检定规程,以确保疫苗的安全。
    为了研制脊灰疫苗,顾方舟奉献了三代人。那时昆明没有通火车,研究所条件十分艰苦,没人愿意来工作。顾方舟就带头扎根边陲,不仅把母亲、妻子和孩子都接过来,还义无反顾地把全家的户口从北京迁到云南。而在疫苗的试验阶段,他甘愿把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作为试验品,以身试药。
    1961年10月,_视察疫苗的研制工作。顾方舟告诉总理:“如果全国7岁以下的小儿都能接种疫苗,就有希望在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总理听了直起身子,认真地问道:“是吗?”“是的,我们有信心!”总理开心地笑了,
接着打趣道:“到那时你们岂不是要失业了?”顾方舟笑着说:“不会,等这个病消灭了,我们还要去研究别的病。”总理拍拍他的肩膀,赞许道:“要有这个志气!”
    凭着小小的糖丸,中国彻底消灭了脊灰传染病。2000年7月11日,“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顾方舟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为一事奉献了一生。让我们永远缅怀“人民科学家”顾方舟!
     
“人民科学家”顾方舟事迹精选篇3
    他是著名的病毒学家,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协和医学院的顾方舟,是医科院的顾方舟,是国家的顾方舟,是人类的顾方舟。他的功劳和成就,确实可谓功在当代,泽被子孙他早年丧父,母亲为了养活一孩子,到杭州学习助产,后来乂拖家带口移居天津,挂牌营业成为助产士。顾老说:“我学医是母亲的心愿。母亲常说,当医生是人家求你来治病,你不要去求人家。”他成长于民族危亡的战乱年代,目睹了老百姓因为工作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而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死亡。作为一个热血男儿他无法独善其身、安静地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当一名医生,转而进行病毒学研究,投身公共卫生事业。他认为,
当医生固然能救很多人,可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却可以让千百万人受益。
    20世纪50年代手机版,有一种病在国内流行很厉害,这就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它可能引起轻重不等的瘫痪,俗称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有些孩子可能因此手不能动了,有些可能不会走路了,最严重的是没办法自主呼吸,而且一旦得病就无法治愈。顾老记得,有个家长背着瘫痪的孩子过来他说:“顾大夫,你把我的孩子治好吧,他以后还得走路,参加国家建设呢。”他当时只能遗憾地回答:“太抱歉了,我们对这个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到医院去整形、矫正,恢复部分功能,要让他完全恢复到正常不可能。”他看到那个家长的眼神马上黯淡了下来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硏究所在昆明郊区初建,进行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硏究和生产。那时候的昆明还没有通火车,物资供应困难,尤其是研究所驻地花红洞,还是一片荒芜。1964年,作为主事者之一,顾方舟举家迁居昆明,其中包括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和他的老母亲。那时候他就下定了决心,就在昆明扎下去,为这个事业干一辈子。我觉得这是他们那代人身上的特质-一为了国家需要,不计个人得失。经过40年的不断努力和实践,他率领团队硏制的糖丸活疫苗在全国推广得到应用,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证实,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