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人:付 波
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不断遭遇挑战、战胜挑战的历史。预防和应对各种类型、大大小小的突发性灾难事件,贯穿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当今世界,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突发事件的诱因更加复杂,形成更加多样,各种传统和工作传统、自然和社会、国际和国内的风险矛盾交织关存,错综复杂,公共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学术界对何谓突发事件众说纷纭,这说明在学术上很难对突发事件的概念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但在实践中,为了准确识别和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一个国家应当而且也是可以根据本国突发事件的常化形态和主要特征,对突发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界定。
云南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出根据我国国情和长期实践,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概念做了如下表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一定义,明确了突发事件的4个条件:
1、突发性
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
2、破坏性
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这种危害性往往是社会性的,受害对象也往往是体性的。
3、紧迫性
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争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
工行白金信用卡4、不确定性
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情形往往根据既有的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和掌握,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关于突发事件概念的界定,是在我国常有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对适用于该法的突发事件的主要形态进行了表述,有效解决了此前我国有关法律对突发事件界定不统一,应急措施不衔接的问题,为准确识别突发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突发事件的分类:世界各国对突发事件的分类不统一。
银行贷款利息在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多我国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既要深入分析突发事件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自然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要兼顾目前我国的应急资源分布和政府结构等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某些突发事件的关联性、相似性进行必要的归纳,力求分类合理,便于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分一下四类:
黄秋生王晶
1、自然灾害
其本质特征主要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其本质特点是人们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共健康和社会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体性事件等。
需要强调的是,这四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伴随其它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三)突发事件的分级
中国海军舰艇突发事件究竟如何分级比较合适,需要按照“既要有效控制事态,又要应急措施适当”的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作出合理划分。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级: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
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我国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分级标准作了详细规定,并同时明确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有国务院重管部门确定。例如,特别重大和重大安全事故关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分级标准是,特别重大安全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30以上生命安全,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事故;重大安全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
二、我国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四)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五)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以属地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六)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宋丹丹出了什么事
(二)办事机构:国务院办公厅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内设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三)工作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国务院更具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乳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救火指挥部等。
(四)地方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机构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五)专家队伍
国务院和各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队伍,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直接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