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参与国际交流,具有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电子信息科学及其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所必需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学习与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能力。
2.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
3.对电子学与信息技术有较好的了解,受到应用方法和设计技能的一定的训练,具有较强的电子信息系统分析
和设计能力,对本学科的新发展及其应用前景有一定的了解。
4.具有在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能从事信息科学各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5.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能参与相关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授予学位
在中山大学学习两年后,由香港中文大学组织遴选,遴选通过之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按照香港中文大学提供的学习计划进行培养。四年后,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中山大学毕业证书,并可按照香港中文大学有关要求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相关学位。
如果没有通过遴选而转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则前两年获得的学分顶替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相近课程的学分,如果本教学计划中没有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前两年的必修课程相近课程,则需要补修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这些必修课程。转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后,从第六学期开始,后两年按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培养。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课 程 类 别 | 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学分要求 | (2+2)项目在中山大学学习所修学 分要求 | 所占比例 | 备注 |
公共必修课 | 38 | 38 | 34.9% | 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需修38公共必修学分 |
公共选修课 | 16 | 8 | 7.3% | 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8公共选修学分,在香港中文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8公共选修学分 |
专业必修课 | 78 | 57 | 52.3% | 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57专业必修学分,香港中文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21专业必修学分 |
专业选修课 | 48 | 6 | 5.5% | 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6专业选修学分,香港中文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42专业选修学分 |
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180 (45) | 109 (15) | 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11实践学分,香港中文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至少34实践学分 | |
课内总学时 | 3000 | 1900 | ||
五、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I、程序设计II、电路理论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数学
六、专业特课程
所有专业课程均使用全英语教学
七、专业在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
八、专业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期间相关学位的课程设置情况与学习计划参考表(附录一)
附表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在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
课 程 类 别 |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 总 学分 | 总 学时 | 开课学期/ 周学时 | 课程 负责人 | |
公 共 必 修 课 | A 类 课 程 |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 12 | 216 | 2/3、3/3、5/3、6/3 | 王哲 |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 4 | 144 | 2/2、3/2、5/2、6/2 | 何江海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 | 3 | 54 | 3/3 | 古南永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 2 | 36 | 2/2 | 柳媛 | ||
思想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6 | 72 | 6/4 | 黄寿松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 3 | 54 | 5/3 | 夏银平 | ||
军事课 Military Course | 2+1 | 4周 | 1/ | 古添雄 | ||
公益劳动 Physical Labor for Public Welfare | 200小时 | 每周1小时 | 漆小萍 黄 毅 | |||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 2 | 36 | 2-6/每学年18学时 | 漆小萍 钟一彪 | ||
就业指导 Employment Guidance | 1 | 20 | 6/ | 岳军 | ||
B 类 课 程 | 大学语文 College Chinese | 2 | 36 | 2/2 | 倪彩霞 | |
公 共 选 修 课 | 核心通识课程 | 模块一:中国文明 | 2 | 36 | 2-6/ | 甘阳 |
模块二: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 | 2-6/ | |||||
模块三:全球视野 | 2 | 36 | 2-6/ | |||
模块四:科技、经济、社会 | 2 | 36 | 2-6/ | |||
一般通识课程 | 大学英语口语 (根据教学内容,可抵核心通识课程中模块三或模块四所要求的学分) | 2+2 | 36+36 | 2、3/2 | 外语教学中心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在中山大学两年学习期间)
课 程 类 别 |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 总 学分 | 总 学时 | 开课学期/ 周学时 | 课程 负责人 | ||||||||
专 业 必 修 课 程 | 高等数学 Advanced Mathematics | 6+6 | 108+108 | 2/6, 3/6 | 数计学院 | ||||||||
大学物理 I General Physics I | 4 | 72 | 3/4 | 理工学院 | |||||||||
大学物理 II General Physics II | 3 | 54 | 5/3 | 理工学院 | |||||||||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 3 | 54 | 2/3 | 张方国教授 | |||||||||
程序设计 I Computer Programming I | 3 | 54 | 2/3 | 林小拉教授 | |||||||||
程序设计I实验 Computer Programming I Laboratory | 1 | 36 | 2/2 | 林瀚讲师 | |||||||||
程序设计 II Computer Programming II | 2 | 36 | 3/2 | 林小拉教授 | |||||||||
程序设计II实验 Computer Programming II Laboratory | 1 | 36 | 3/2 | 林瀚讲师 | |||||||||
电路理论基础 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 | 4 | 72 | 3/4 | 黄晓副教授 | |||||||||
电路理论基础实验 Engineering Circuit Analysis Laboratory | 1 | 36 | 3/2 | 黄晓副教授 | |||||||||
数字电路与系统 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s | 4 | 72 | 5/4 | 农革教授 | |||||||||
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 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s Laboratory | 1 | 36 | 5/2 | 尹冬生讲师 | |||||||||
模拟电子技术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 4 | 72 | 5/4 | 杨智教授 | |||||||||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boratory | 1 | 36 | 5/2 | 张铁军讲师 | |||||||||
工程数学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 3 | 54 | 6/3 | 马啸教授 | |||||||||
数据结构与算法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 3 | 54 | 6/3 | 王若梅教授 | |||||||||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s Laboratory | 1 | 36 | 6/2 | 乔海燕副教授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 3 | 54 | 6/3 | 马啸教授 | |||||||||
信号与系统 Signals and Systems | 3 | 54 | 6/3 | 龙云亮教授 | |||||||||
专业选修课程 | 限选课程 | 信息科学技术导论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 | 36 | 2/2 | 教授组 | |||||||
电子工艺实习 Electronic Technical Practice | 2 | 36 | 4/ | 李宁副教授 | |||||||||
计算机组成原理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 3 | 54 | 4/ | 吴迪副教授 | |||||||||
任选课程 | 英语交流技巧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 3 | 54 | 5/3 | 外语教学中心 | ||||||||
科技英语交流 Technic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 3 | 54 | 6/3 | 外语教学中心 | |||||||||
附录一:
香港中文大学相关学位的课程设置情况及学习计划参考表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rogramme
Recommended Study Pattern for Year 2 Entry(2013-2014)
Term 1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Units |
ELEG2510 [3301] ELEG3310 [3203] ENGG1100 ENGG2310 ENGG2420 ELTU1111 | Microelectronic Devices [Principl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asic Electromagnetic Theor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Design Principles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II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 | 3 3 3 3 3 3 _ 18 |
Term 2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Units |
CSCI2120 ELEG2860 [ENGG2600] ELEG3210 [3202] ENGG1410 |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chnology, Societ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I Gener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 2 2 3 3 6 1 _ 17 |
Term 3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Units |
ELEG3230 [2401] ENGG4910 | Microprocessors and Computer Systems [Introduction to Embedded Systems] Thesis I Group A Electives Group B Electives General Education | 3 4 3 6 3 _ 19 |
Term 4
Course Code | Course Title | Units |
ENGG4920 | Thesis II Group A Electives Group B Electives | 4 6 6 _ 16 |
[ ] The course(s) inside square bracket are the new courses created for 334 curriculum and will be offered in 2014-15 (except ENGG2600 will be offered in 2013-14).
SUMMARY
Units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业前景|
General Education* | 9 |
Physical Education | 1 |
ERG Language Requirements | 3 |
Major Electives | 36 |
Total | 21 |
70 | |
* Students should take 3 units of College GE courses and 6 units of University GE courses. To fulfil the requirements of University courses, students should take at least 3 courses, each from Area A, C and D.
Group A Electives
ELEG 3010 INTRODUCTION TO LASERS AND PHOTONICS 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