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用泽院士逝世的作文
2022年3月6日,我国核技术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用泽因病医治无效,在京离世,享年91岁。
1930 年,毛用泽出生于浙江宁波,1949年他考入交通大学化工系,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修核物理,主要从事核辐射防护剂量学,核爆探测学、核监测装备系列与标准化的研究。作为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专家,毛用泽在国防原子能科学技术的多个领域内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参加创建了我国首次核试验早期核辐射与放射性沾染效应参数测量技术、现场辐射防护监测以及高空核烟云取样技术,并组织指导现场实施;参加创建并发展了我军核监测专业的核爆辐射防护剂量学、核爆探测学、核监测装备系列与军用标准化等,获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参加创建我国核电站场外应急辐射监测的科学技术研究……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毕生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
毛用泽院士一辈子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对化学的兴趣起源于高中,报考大学时,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化工系。入学第二年,国家向青年学生发起了“抗美援朝”的号召,他毫不犹豫地报名进入了防化学兵军干校。自此,毛用泽为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的一生便拉开了序幕。回忆起那段时光,他说,刚入伍时,也曾对艰苦的军营生活倍感困顿。初创的防化兵学校设施简陋,深山沟土墙土屋的农家茅舍里,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就在他顾虑重重时,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立志国防、艰苦创业教育,端正了其思想。他意识到,国防现代化恰
如他面临的处境,不能只想着坐享其成,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建立防化兵贡献一份力量。
彼时,不可一世的侵朝美军极大威胁我国疆土安全,在王淦昌、何泽慧、杨承宗、戴传曾、忻贤杰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毛用泽果断弃“化”从“核”,毅然转入核物理防原子专业,一头扎进核物理学这一崭新的学科领域,如饥似渴地积累专业知识。他说,那段时间他的生活几乎就是寝室、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四点一线。除了听课与在研究室作实验外,他还系统地查阅《核子学》等期刊,为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用泽院士认准防化装备的现代化,当时国内正开始仿制、生产原苏军两种主要核探测仪器,毛用泽想,能不能用卤素GM计数管替代,将两种仪器 “合二而一”,研制出受部队欢迎的简便、小型化多功能的辐射探测装备呢?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毛用泽从理论上验证了上述“合二而一”的想法,这一想法的落实也得到了国家政策支持。彼时年仅26岁的他负责“防原子与核探测”部分的规划制定,并开始了军用β、γ卤素GM的计数管系列及其探测技术与晶体管核电子学方法等研究工作。无巧不成书,在毛用泽等人倡议把发展“卤素GM计数管系列及其应用”列入规划并开展研究后,美、苏等核大国亦开始了核监测装备(卤素GM计数管取代空气电离室)这一技术方向的研究。美军在80年代发展出更先进的“合二而一”的装备,而我军则在70年代初就完成了这一战略任务。GM计数管作为γ辐射水平的一种有效与可靠的探测器,在核试验中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进一步在防化乒核监测装备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GM计数管已发展成第三代便携式和机动式的小型化、多功能装备,可与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美德辐射侦察车等相应装备相媲美。
从亲身经历的这一科研实例体会到防化装备现代化的重要性,他说:“防化装备的现代化,首先应从国情出发确定目标,而装备现代化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基础之上的,符合潮流的技术路线方向看准了,就要早起步,持之以恒,不断攀登高峰,就有可能达到目的,不落人后,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巴尔扎克曾说,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回顾毛用泽校友这一生,他倾尽数载光阴啃“硬骨头”,换上根根银发探索先人未涉足的路。在给后人留下丰硕的智慧结晶、坚固的国防技术堡垒。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毛院士,一路走好!毛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