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榜样廖初江浮沉
封面人物
05-04 06:57
看到下边的文字,不禁要问:“廖初江是谁?”
他早己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入伍的老兵,不知道他的恐怕不多。
廖初江,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朝阳铺乡一个贫困的家庭。
1950年,廖初江参加了民兵组织,积极投身于清匪反霸、土改运动之中。从1952年起,他先后被众推选为互助组长、农业合作社副社长。为了积极响应政府“粮棉统购统销,支援国家建设”的号召,廖初江反复做父亲的工作,带头卖余粮。
1954年12月,廖初江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被推选为共青团朝阳铺乡支部副书记、信用社理事会主任,成了乡政府的一名半脱产干部。
1956年3月,廖初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在沈阳军区某部三师机械化团一营三连当战士。苦水里泡出来的廖初江,怀着对的无限爱戴之情,买来《选集》,依靠字典的帮助,逐字逐句地认真学习,无论工作多么紧张,学习从未有过间断。
廖初江平常总爱这么讲:“是和共产党救了我,没有,就没有我廖初江的今天!”
他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摸索出了“早起点,晚睡点,多看点,少玩点,多写点,勤想点,遇见师傅就问点,总结收获及时点,加紧工作挤出时间多学点,夜战星期六,不放星期天”的一套“忙里读书法”。
战友们深深地为廖初江“工作忙挤不倒,文化低难不倒,有成绩夸不倒”的学习精神所感动,以他为榜样,掀起了学习著作的热潮。
1959年9月,廖初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沈阳军区授予他“学习著作尖兵”称号。
1960年10月,军委扩大会议根据林彪的提议,向全军发出了“高举思想红旗,把思想真正学到手”的号召。廖初江更是成为了一名全国闻名的学习著作标兵。
到1963年,他已将《选集》一至四卷通读了三遍,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章节,他反复诵读,力求倒背如流。他还来了建国后的部分著作学习,按内容摘记语录500多条,阅读有关参考书150多本,写心得体会53万多字,20多种报刊选用他写的学习体会共40多篇。
廖初江从此声名大振,他被邀往全国各地介绍学习著作的经验百余次。
他和同时代的雷锋一样,不仅在理论上刻苦学习著作,更在行动上努力实践思想。他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
据曾任廖初江同志的连长的先同志回忆:1962年,也就是在雷锋同志因公殉职的前夕,作为沈阳军区装甲兵汽车连的节约标兵、模范共青团员、抚顺市人民代表的雷锋同志,慕名前来三连请教廖初江学《毛著》的经验。
一见面,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因为廖初江是湖南人,雷锋也是湖南人。两人的个头都不算高,只是廖初江瘦点,雷锋胖些。谈起话来特别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雷锋羡慕地问廖初江:“既然咱们都是湖南老乡,为什么廖大哥会取得那么大的成绩,而我停止不前呢?”
廖初江笑着对雷锋说:“你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呀!”
由于雷锋对廖初江的崇拜和佩服,使他如饥似渴地请教廖初江学《毛著》的经验体会。而廖初江呢,从不以名人自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传授给雷锋。
当时,在军事训练上正推广“郭兴富训练法”,作为“学《毛著》标兵”第一人的廖初江,在军事训练考核成绩上过得不硬,尤其是射击成绩很难达到优秀,一般都是良好。为此,廖初江心急如火。这次和雷锋相见,发现雷锋在军事训练考核成绩上过得很硬,从心里佩服雷锋,就紧紧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甘当小学生,虚心向雷锋请教。而雷锋也毫不顾忌地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传。他们进而把学习《愚公移山》活学活用在军事训练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白天,由雷锋在操场上帮助廖初江练射击、练投弹、讲战术。到了晚上,就由廖初江给雷锋讲学《毛著》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往往学到深夜。这次交往既给这对湖南老乡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又给廖初江的军事训练考核成绩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也使前来取经的雷锋满载而归。
雷锋和廖初江分别后,还经常通信,相互交流学习《毛著》的体会和军事训练的收获,互相勉励,感情至深。
1962年8月15日,当雷锋因公殉职的消息传到廖初江的耳朵里时,他为失去这样一位战友和老乡而悲痛不已。尤其是
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和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雷锋热潮后,廖初江在日记中写道:“一定要以雷锋为榜样,甘当人民的孺子牛!”
廖初江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不断升迁,先后由战士升到班长、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并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被授予“全国学习著作标兵”称号。
1967年,廖初江被调入解放军报社工作。从此,他与的女儿李讷成为同事(李讷在报社用的是“肖力”的名字)。
1969年春,党的“九大”即将召开,从当时情况来看,解放军报社最有资格当选“九大”代表的应是肖力。但是,在审定代表时,力排众议,将肖力改为廖初江。
1969年8月4日,又一次在经过军委办事组和中央政治局两级先后批准的“军报领导小组组长肖力”的名字旁边作了批示:“不宜任此职”。这样一来,廖初江担任了解放军报社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1970年5月19日下午,林彪在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大金刚”的陪同下,在毛家湾“林公馆”接见了总政治部副部长以上干部,肖力、廖初江也参加了接见。
林彪的接见一结束,总政治部领导就向廖初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政治使命——尽快根据林彪“5·19谈话”精神发表一篇社论。在廖初江的具体安排下,评论处很快就写出了社论《永远围绕红太阳旋》,并在《解放军报》发表。
不久,《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的显著位置登载了一幅题为“孜孜不倦”的彩照片,摄影“峻岭”即江青的笔名。照片上的林彪秃着脑袋读着《选集》。因学“毛著”起家的廖初江,看到江青拍摄的这幅林彪学“毛著”的照片,心头为之一动,认为把它登在《解放军报》上,有利于推动全军学“毛著”活动。为了慎重起见,他决定将照片大样送审。这一送,林彪的光秃头像没有能发表出来,但后来却成了“四人帮”借题发挥的“罪证”,给廖初江招来横祸。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这一下,廖初江成为《解放军报》社第一个受到牵连的人。幸亏周总理主持公道,说廖初江虽然有刊登“秃头像”的想法,但毕竟没有登出来,也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这样,廖初江得以脱
离干系,进入取代军报社核心小组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担任了报社副社长职务。
1973年底,一场全国范围的“批林批孔”运动展开了。由于“四人帮”的构陷,廖初江再次被停职隔离审查,而且一关就是两年,妻子儿女都受到不公正对待。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及时撤销了对廖初江的审查,恢复了他的工作。十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考虑到他的《解放军报》社副社长等重要职务,属于非正常政治运动的产物,确定他为正团级干部。他能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升迁得失。
来自老百姓的廖初江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在工作上、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
毛泽少1980年11月3日下午2时,年仅44岁的廖初江去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