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乔瓦尼的房间》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第二部重要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在同性恋本能和异性恋伦理观之间的矛盾中徘徊挣扎,最后失去生活信念的悲剧。本文试图从伦理视角,解读分析大卫在同性恋人和未婚妻之间选择回归其未婚妻的伦理选择。通过分析约翰的伦理选择,本文认为大卫选择离开其同性恋人回到未婚妻身边是其社会伦理意识的体现,而他的这种社会伦理意识则受到当时社会伦理禁忌的影响。
关键词:鲍德温;大卫;伦理选择;伦理禁忌;伦理环境
一
詹姆斯·鲍德温(James Arthur Baldwin,1924-1987)是美国现代经典作家,其创作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和戏剧等。近40年时间里,鲍德温创作并出版了共22部作品,其中包括六部长篇小说。在美国,鲍德温受到美国学者的广泛关注,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一个充满争议的作家。”。科林·麦克尼斯(Colin MacInnes)在文章《:詹姆斯·鲍德温的作品》(Dark Angel:The Writings of James Baldwin)中指出:因为其作品的古典风格以及生死美丑的永恒主题,鲍德温在一个世纪之后仍然会被阅读和评论;熟读鲍
德温的作品能够看到他是一个“未卜先知的人,是一个预言家,是一个吟游诗人。”我国学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鲍德温及其作品,认为他“与拉尔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 1914-1996)和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1909-1960)齐名,并称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作家‘三巨头’。”(谭惠娟:17)本文将从伦理视角解读分析鲍德温创作的第二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乔瓦尼的房间》(Giovanni’s Room,)(后文简称为《房间》)中主人公大卫的伦理选择,分析其矛盾和犹豫不决的原因,了解小说描述的历史时间中小说人物所处的伦理环境。
美国学者对《房间》的评论褒贬不一。《新共和》(New Republic)的撰稿人称鲍德温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房间》(Giovanni’s Room)是同性恋小说中的翘楚,虽然是一部“让人读起来黯然伤神的作品”,对于同性恋主题的探索却“十分深刻”;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发表专著《自我推销》(Advertisements for Myself),认为《土生子札记》和《房间》都是关于勇气和道德价值的探求,都只是“被喷上了香水”,所以鲍德温注定是“少数派的作家”可以看到,美国学者对鲍德温的《房间》较为关注,大部分学者对《房间》持肯定态度,少数学者持否定态度,但对《房间》的同性恋主题持一致态度。同性恋问题是社会伦理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伦理视角分析《房间》中主人公大卫的犹豫和矛盾心理,试图了解小说所处历史时代的伦理环境。
禁忌女孩为什么死不了二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人类文明之初,维系伦理秩序的核心因素是禁忌。禁忌是古代人类伦理秩序形成的基础,也是伦理秩序的保障。”(聂珍钊:261)其实,伦理禁忌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只不过会随着历史时空变化而变化。鲍德温的长篇小说《房间》中的主人公大卫的悲剧结局就是其所在特定历史时空伦理禁忌作用的结果。
大卫是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美国小伙,因为不认同又无法抗拒自己的本能欲望,在和漂亮美国女孩海拉订婚之后,只身旅居于巴黎。大卫在巴黎遇到他的同性恋人乔瓦尼,并和乔瓦尼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大卫心里,他一直为他和乔瓦尼的行为感到羞耻,最后决定离开乔瓦尼,和未婚妻海拉在一起。被大卫抛弃的乔瓦尼不慎卷入一场凶杀案,被巴黎警方判处死刑。目睹乔瓦尼被处刑后,大卫生无可恋,离开了未婚妻海拉,一个人生活中悲伤和愧疚之中。很明显,大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悲剧表面上看是他自己的伦理意识造成的,实际上是大卫所处生活时代的伦理禁忌所致。大卫在少年时期,已经发现自己对同性有特别的情感,并有了第一个同性恋人乔伊。他后来回忆他的少年经历时,他这样对自己说“我脑海里浮现一个黑的洞穴,里面装满了流言蜚语和警世箴言,道听途说和似懂非懂的故事,还有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我那时感觉在那洞穴里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于是惊恐万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我当时只感觉到羞耻和恐惧,感觉自己想嚎啕大哭一场。”(Baldwin:226)大卫的这种伦理意识是从他的家庭生活中养成的。大卫的母亲很早便去世了,留下他和父亲,还有姑妈一起生活。姑妈很古板,经常和大卫的父亲吵架,原因
都是因为老大卫和女性一起外出喝酒。渐渐的,小大卫心里也认为有些事情是不道德的,羞耻的。他自己回忆到:“从那时起,带着幼年时的惊惧,我开始鄙视父亲,开始憎恨姑妈。”(Baldwin:231)大卫长大之后,性格变得内向孤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和父亲保持很远的距离,不愿意让他了解我,或者说不愿意让任何人了解我。”(Baldwin:232)
在巴黎和乔瓦尼生活期间,大卫这样描述他的内心:“突然间,我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回家,我那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家。我一直深深的爱着那里的一切。我从没有意识到我对家乡的这种情感,一时之间被自己的情感吓了一跳。像是一个探索世界的冒险家,我不会因为哪一个地方或者人停下自己的游荡世界的脚步。看着乔瓦尼的俊美的脸,我很清楚他也不是那个我为之停下脚步的人。对于我现在的行为……从心底里有个声音叫道‘可耻啊,可耻!’……(Baldwin:271)能够看出,特定的伦理意识早已在大卫心中扎根,使他不自觉地按照特定的伦理禁忌对现实生活做出判断。大卫甚至想乔瓦尼表达过他的想法:“如果海拉发现了我现在做的事情,她会非常伤心。人们都会鄙视我现在的行为,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在我的国家是一种犯罪。”(Baldwin:286)在特有的伦理意识影响下,大卫选择离开乔瓦尼,逃到海拉身边。但是他心里知道“如论我做什么,心里都有另一个我,因为我的生活问题而恐惧颤抖。”(Baldwin:287)直到乔瓦尼被处死刑,大卫终于崩溃爆发,离开海拉,一个人生活在悲伤和内疚中。
三
大卫的悲剧结局是他自己的伦理选择造成的,而他这种伦理选择源于他特有的伦理意识,他特有的伦理意识又是在特定伦理禁忌影响下形成。另外,对大卫悲剧结局的伦理分析,也能帮助当代读者了解特定时期特定空间的伦理环境。
参考文献:
[1]Baldwin,James.Early Novels and Stories.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1998.
[2]Standley Fred L.and Nancy V.Burt.,ed.Critical Essays on James Baldwin.Boston:G.K.Hall & Co,1988.
[3]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3.
[4]庞好农,《非裔美国文学史》,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