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命科学主要是中医学
  核心提示
  ●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大概400万年。研究人的科学和研究生物的科学就叫生命科学,有记载的时间是三千年。
  ●公元前1000年始,西方世界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国的生命科学主要是中医学。
  ●在发展过程中,中外医学形成了剪刀差。
  ●我们应抓住现在的大好形势,用哲学的思维,从微观回到宏观,在不久的将来,争取赶上西方世界的生命科学。
  在很早很早以前,宇宙曾发生过一次大碰撞,整个地球是一片焦土,毫无生机。大约在38亿年前左右,地球上出现了一种物质,就是磷。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磷。有了磷,生命由此开始了。又经过了3亿年左右,到了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分子。有了这些大分子,生命越来越近了。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大概400万年。研究人的科学和研究生物的科学就叫生命科学,有记载的时间是3000年。
  在3000年中间,人类对自己对生物做了哪些研究?我大致在十年前开始,花了十年的功夫,进行了这方面大量的搜集和研究。我是从事消化病研究的,后来当了副校长、校长,加深了对生命科学这方面的搜集和研究。因为校长光懂得消化领域是不够的,要领导整个学校发展,就得更加全面。怎么领导呢?我就去学,去思考,有个捷径就是总结历史。人类发展到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在重复历史。
  今天,我做这个报告,要讲生命科学3000年,我把这3000年分为四个阶段来讲。
  古希腊三个团队和中国三本书
  先来讲第一个阶段。这1300年国外主要是以希腊为主,西方世界开始了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人和事,大家只要记住西方三个团队就够了。第一个团队是泰勒斯以及他的徒弟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的徒弟阿那克西美尼这三个人。这三代人的主要贡献,是完全靠累计和总结宇宙现象,将宇宙的组成、地球的组成与生命的起源相联系。
  这样的观察和思维方式启发了很多科学家。泰勒斯一边看天一边走路,掉进一个大坑里。周围没有人来救他,我们说“坐井观天”,他是“坐坑观天”,观了三天。我们看天什么都看不出来,他一看不得了,看出了明年的日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看出了明年会风调雨顺,橄榄会大丰收。他被人救起来以后,用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把周围所有的榨橄榄油的车子都买回来了。第二年橄榄大丰收,大家都来租他的榨橄榄油车,他发了一笔财。于是真正尝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甜头。
  第二个团队是由亚里士多德、他的师傅柏拉图、他的徒弟、他的
徒弟的徒弟四个人组成。这个团队主要的贡献是把宇宙的变化与人类的一些基本现象相联系。柏拉图是哲学家,在古时候就是生命科学家。他做出了很多贡献,最大的贡献在于办了学校,这个学校前后持续了900年,多的时候人山人海,少的时候只有一个学生就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也有很多贡献,包括植物、动物的分类学,还有哲学。他对遗传学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他提出的有些观点至今仍没有得到证实或只部分得到了证实。禁忌女孩为什么死不了
  第三个团队,是以盖伦为首的。盖伦是古代西方的医圣,他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人的疾病相联系。盖伦从13岁开始写书,写了256本,其中医书131本。他的理论和发现统治了医学和生命科学1000多年,后人甚至发现他错了也以他为准。作为科学家,他身处的时代是那么神秘,在那个神秘的时代他的观点又是那么科学。他的死亡标志着整个古希腊医学与生命科学的结束。
  中国的生命科学主要是中医学。中医学究竟来源于哪里?现在无从考究,有人说来源于圣人,有人说来源于巫,有人说来源于自然现象。比如说狗受伤了,会一种草来舔,老鼠中毒了会主动去喝黄泥水,肚子就不痛了。在古时候,人类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刀耕火种,广种薄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管那样辛苦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医学怎么来的?为了填饱肚子,大家什么草都吃。结果发现,有的可以吃,吃了有好处,有的不可以,吃了会中毒。抓住动物也吃,而且发现吃肝补肝、吃肺补肺。
  在这漫长的1300年中间,中国也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大家起码要记住三本书、三个人。哪三本书?基础医学首推《黄帝内经》,临床医学首推《伤寒杂病论》,药学首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写得很好,超过它的不多。它提倡的是整体医学,整体考虑一个人,提倡阴阳平衡。什么叫做健康?就是要平衡。眼睛一睁一闭,呼吸一进一出,手脚一伸一缩,这就是平衡。有的人很强壮,强壮就是健康吗?我经常给人看病,三年前一个老太太,身子好弱,我还以为她活不了多久。没想到三年后她又来看病,和当年还是一个样子。那是因为,她身体哪里都弱,保持了平衡。有的人很强壮,昨天还打篮球打得好好的,突然就心肌梗塞,死了。所以说,平衡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来讲,非常重要。那如何调节平衡?阴和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要平衡,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中医讲五脏六腑,和西医是不同的。我们医院中医科研究“脾虚”,翻译给外国人听,他们听不懂,这个“脾”怎么虚呢?中医脾虚症是指脾脏虚弱
而引起的病症。在中医看来,脾是促循环、促消化的,还有免疫作用,是多种功能的表现。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含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但有的著述五脏六腑是不全的,就像消化内科中的胰腺,《黄帝内经》中就没有。它怎么没有呢?因为过去只解剖死人,而人死后,胰腺会自动被消化掉,解剖当然看不到。
  《黄帝内经》强调的是整体,大家相不相信气功?生命是各种各样的细胞、分子相互间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应。有一桶很咸的盐水,你把肉放进去变成了什么?咸肉。你把一头猪赶进去,出来是一头咸猪吗?不是。这是为什么?因为细胞有一种能量,可以抵抗外来入侵。就像气功发功,我把左右手一叉,左边准备好了,你拿木棒子打左边,什么断了?木棒子。如你错打到右边,什么断了?手断了。就像小孩挨打,说妈妈你打我屁股吧,做好了准备打屁股就不是那么疼了,如果打的是另外一边没有做好准备的地方,那就很疼了。
  接下来讲《伤寒杂病论》。它提倡辨证论治,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药救治。第三本书是《神农本草经》,它记载了365味药,分为上药120种,中药120种,下药125种。上药大补,下药大攻,中药既补又攻。讲究的是配伍,其中是有很多禁忌的。我们学校一位老干部动手术,肝功不行,转氨酶到了几千,我参与会诊,发现他吃了好多种药,点了一下,有二十五六种。这个人说要补这个,那个人说要补那个,这样补法反而补坏了。
  接下来讲三个人。第一个是张仲景,他做过长沙太守,官当得非常好,后来不当了,因为家族200多个人,大多病死了
只剩70多个。他就回家,学医治病救人,果真学成名医了。第二个是扁鹊,他曾经做过客栈的舍长,广交天下朋友,认识了一个很出名的老中医。于是不做“舍长”了,潜心学医,一学就学成了“扁鹊”,写了《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普济天下苍生。第三个是华佗,华佗很有名,他给曹操治好了偏头痛,曹操就要把他留下来做“保健医生”。华佗不干,他要去给老百姓治病,就被抓起来了。华佗治病救人很忙,没有时间写论文。后来华佗在监狱里有时间了,就写了本小书,但没有传下来,狱吏不敢传出去,把它烧了。但有两件事是传下来了。一个是五禽戏,就是现在的广播体操。他的一个徒弟练五禽戏,活到了101岁。还有一个是发明了麻沸散。在他之前,人们动手术没有麻醉,怎么办,打一斤白酒,病人喝一半,医生喝一半,壮胆。还是没用,就请几个人按住。华佗发明麻沸散比西方早了800年。
  不为良相 当为良医
  现在
讲第二阶段,到了这1000年,西方生命科学退步,几乎为零。为什么呢?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宗教崛起、神学流行,科学发展受到严重破坏,到最后就没了。
  而这一时期的中国,临床医学继续发展。中国这段时期是鼎盛时期,包括秦朝、汉朝、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技进步。希望大家也记住三本书、三个人。第一个人叫王叔和,他有两大贡献,一是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传下来了,二是自己写了本书叫《脉经》。他把摸脉分成几十种且有不同组合,可摸出是不是怀孕了,是不是有心脏病啊。他的《脉经》经过阿拉伯传到了欧洲,也传到了朝鲜,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的摸脉就是学他的。
  第二个人物是孙思邈,他活了100多岁,写了《千金方》。他提倡“大医精诚”,就是说你要当医生就要医术高明,不能以挣钱为目的,更不能拿红包,你想着做个手术自己能分多少,那肯定治不好人。如果你以医术为挣钱工具,要受刑法处罚;如果你出现医疗事故,更要受罚。当然,你要当医生当得好,可以进翰林院。第三个是陶弘景,他是唐朝的药学家,写了本《新修本草》。这是中国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第一部,比西方早了800年。
  三个人三本书,此时期的科学家得到极大的尊重,科学得到极大的尊重,医学也得到极大的尊重。范仲淹讲:“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就是说如果不当宰相,第二职业就要当个医生。
  束腰少女之死引发解剖革命
  中国的1000年讲完了,紧接着是西方的300年,这是他们崛起的300年。因为文艺复兴发生了。为什么会发生文艺复兴呢?因为政治腐败到“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地步,另外鼠疫流行,有的国家几天之内四分之一的人都死了。第三个是因为有个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带过去了,这个人是谁?成吉思汗。
  于是西方医学复兴了,出现大量科学家。比如解剖学家达·芬奇。过去学解剖,不是当画家就是当医生。达·芬奇是个左撇子,写了很多东西别人看不懂。第二个是比利时的维萨里,他做了大量的解剖,到了一些真凭实据。有个女孩子死了,他的伯父说是因为中毒,维萨里说不是,是束腰造成的。那时候西方的女性要束腰,肚子越束越小。维萨里说这是因为长时间束腰造成血脉不通引起的死亡。这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女性都不再束腰了,这是个革命性变化。另外,他还纠正了盖伦统治了1000年的错误,光骨骼解剖就达200多处错误。他说,人的大腿骨是直的,盖伦说是弯的。人
们辩解说盖伦是对的,过去就是弯的,现在直了,这是因为人类穿裤子穿了1000年,变
直了。盖伦说人类的胸骨是7块,他说只有一块。人们辩解说盖伦时期的人心胸坦荡因此有7块,现在是小肚鸡肠就只有一块了。维萨里非常气愤,他对学生说,你们不能只相信权威,你们自己实践学到的东西比追随权威学到的要好。后来他受到迫害,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又比如桑图雷顿开启了代谢学。他发现人吃了那么多,拉出来没那么多,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为了弄个明白,他弄了把藤椅,一杆秤。天天坐在藤椅上吃喝拉撒,称自己。一称称了30多年,终于发现人是要“出汗”的,由此代谢学产生了。这时期的科学家太多,根本讲不完,总之,西方医学在此前1000年落后了,在这300年一下子赶上来了。
  这个时期的中国,从宋朝开始首都先后迁到开封、南京。从宋朝开始讲程朱理学,光说不干,科学受到很大歧视。外国人拿火药造造炮,我们造烟花爆竹。比如印刷术,人家用来传经布道,我们印鬼票子。人家把指南针拿去航海,发现新大陆,我们用来看风水,直到现在还在看。还有一个炼丹术是我们开始干的,也是西方化学工业的初始。我们用重金属炼丹,因为吃长生不老丹,中国死了七个皇帝。
  这时期我们的医学逐渐走下坡路,但是因为积淀很厚,还是有几个大事发生值得提及。李时珍就是一位。他考过三次秀才都中了,但是没有岗位。后来自己学医,在太医院当医典。他33岁时开始广走山,遍尝草药,写了《本草纲目》。大约在公元十三世纪,中医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成为世界医学免疫学的先驱。十三世纪时,天花流行,如果没有中国的“种痘法”,也许人类就不存在了。伏尔泰讲,中国人是一个优秀聪明的民族,他们发明的“种痘术”救了人类。
现在的免疫学还说不清楚“种痘术”是怎么回事。事态发展就是这样,人家300年上来了,我们300年下去了,中西方在十六世纪出现了交汇。
  为啥我们总是看西医吃西药
  在16、17世纪中外医学形成了剪刀差,在随后发展的四百年中,两者拉开了好大的差距。当时中国的人均GDP和英法德是差不多的,都是600美元左右。但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一个强大的英国,中国在做梦;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个强大的德国,中国还如一头沉睡的雄狮不醒;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强大的日本和美国,中国还在睡觉。
  400年过去了,中国人均GDP由600美元涨到1000美元时,日本是我们的35倍,美国是32倍,英法德是25倍。就在这一时期,国外出现了大量的科学家。比如说列文虎克,他是把世界从宏观引到微观的重要人物。他是荷兰一个小市政官员,没
上过大学也不懂英文。他做小官员也不好好当,经常跑到大街上去吹玻璃、拧螺丝。但就是这个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显微镜。他一生制作了400多台显微镜,他首先进入到微观世界,观察人的唾液、尿液、精液。遗憾的是,这个人保密,他的一些发现直到两三百年后才公之于众。
  大家知道达尔文,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科学家,外公和舅舅也是有名的科学家。很遗憾,他不好好学习,转了很多次学都学不好。他爸爸生气,说他只配抓老鼠捉虫子。那时候,英国舰队有个为期5年的航行,周游列国,要选2名众去参
加。可惜没有人报名。达尔文说要去。他爸爸就不同意,说除非有另外一个和你一样笨的人把我说服了,我就让你去。结果是达尔文的舅舅来劝,说反正他在家也是抓老鼠捉虫子,还不如让他出去见识见识。他爸爸就同意了。过了5年,达尔文悟出了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没想到达尔文回家后,还是喜欢玩,玩了10年,也不写论文。后来华莱士写出一篇论文,比他还好,尽管后者没参加航行。达尔文开始着急了,就把他的论文扣下来,不发表。后来达尔文的朋友说你也写出来,把你们俩的文章都发在同一本杂志上。就这样,两篇论文都发表了。后来华莱士提出把这个理论归名为“达尔文主义”。达尔文很感动,没想到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受这么大委屈,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
  这400年,西方的科学就这样发展很迅速,出现大量科学家,举不胜举。但中国天天讲理论,讲中庸之道,混淆正确与错误的界限,混淆前进与落后的界限,极大地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这时候外国人开始派传教士进入中国。有一位牧师说,他用手术刀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种西医的学说、西药开始进入中国。看看现在的西医理论90%以上都是西方的理论,现在的仪器设备有多少是我们自己产的呢?我们吃的药97%是仿制外国的。
  更为可笑的是,有人出来公开反对中医学。人类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就是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中医学使中国人繁衍到现在,你能说它什么都不科学吗?“科学”这个字眼才出现1000年,中医出现了多少年?中医有自己的理论,而如机械套用西医的标准,就像打乒乓球用打篮球的标准来评判一样没有道理。
  这3000年,中国有过辉煌有过衰落,西方世界也是。
  为什么有的人很有远见,而且被证明是对的,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他会分析历史,他知道历史的昨天就可能
是我们的明天。所以,我们要抓住现在的大好形势,分析现在的政策环境,用哲学的思维,从微观回到宏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