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竞技游戏》读后感
                                              ——朱倪葛
    《青春禁忌游戏》(原名《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是前苏联女作家柳德米拉·拉苏莫夫斯卡雅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有强大力量和世界性影响的剧作,也是前苏联新浪潮戏剧代表作之一。它一度被认为是前苏联一部反映青少年问题的剧作。但是在今天看来,它并不是单纯地对青少年的问题进行揭露和思辨,对很多成年人也提出了许多严肃的拷问,浓缩地表现了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戏剧冲突由女教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断然拒绝四个以为她庆贺生日为由,实则却要得到锁考卷的保险柜钥匙以修改没有考好的答卷的学生而产生。全剧围绕着一个坚决不给,一个拼命索取而展开了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真实与谎言、激情与冷漠、规则与无忌的较量。就话剧本身而言,《青春禁忌游戏》的结构严守“三一律”。“三一律”在现代戏剧观念中一度显得落伍,但在这出戏里,我们看到了“三一律”焕发出的巨大艺术能量,它使悲剧集中到了人的精神层面的交锋,或者用译者的话来说,它使“情节简简单单,却又包罗万象”。当然,“三一律”技巧下的人物也免不了成为类型化的典型人物:思想崇高、坚持真善美的女教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卑鄙无耻、控制欲膨胀的瓦洛佳;自私功利、打着理想旗号的巴沙;拜金主义、“便宜了不卖”的女孩拉拉;愚蠢怯懦、易受人摆布的维佳。在小小一方舞台之上,仅用五个人物,一个场景,展现出的却是一个
社会的教育现实的缩影,这也是唯有在三一律原则下才能展现出来的最好的表现形式。我从来都认为,舞台艺术的力量,就是将现实中的问题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帷幕遮住的,是现实的善与恶、丑与美,诚如剧中的五个人物,有哪一个不是我们能从自身或旁人身上到影子的呢?
瓦罗佳——权术的玩弄者
“他聪明灵活,思绪活跃,雄辩滔滔;他掌控局面,滴水不漏;他有随机应变的智慧和层出不穷的点子;他是学校的优等生,他的理想是成为出的外交官和政治家。可是他,将他的一切沦陷在对道德的反叛之中,他将聪慧变成诡谲,他将雄辩变为巧驳,他用一切卑劣残酷的手段满足自己对歪曲道德的价值判断。”
全剧的戏剧冲突主要在于学生与老师围绕一把可以修改考卷分数的钥匙争夺展开,而最为学生这一方的鼓动者和策划者,瓦罗佳一直自视为领袖、主人、老爷。作为未达目的可不择手段的他,却恰恰是最不需要钥匙的人,他所最求的,只是对自己所谓成功的认可。瓦罗佳出身富裕之家,成绩优秀,可谓是拥有许多其他同龄人所没有的、所羡慕的,这样一个心怀政治抱负的有才青年,念念的只是通过一个所谓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您这儿拿钥匙对于我来说是个考验,作为未来的外交官,我得学会达到自己的目的”、“我要从政治的立场出发,对我来说主要考虑的不是道德,而是利益”。
我不禁想到现在有些所谓的“二代”们,一些我们看来的“佼佼者”,优越的条件已经让他们迷失了自己,为了填补心灵的空洞,为了一些所谓的“满足”,而去追求极端的成功。只可惜,这是一种病态的成功,这种欲望,只是渴求心灵的安慰,而无关失败的几率有多大,成功的几率有多小,瓦罗佳这类孩子所要的,只是众人崇拜与肯定的眼光。于是,我们看到瓦罗佳这个少年最终只能像飞蛾一样,非但没有到温暖,反而把自己彻底焚烧。追求着对自己毫无用处的东西,只是为了一种自欺欺人理论,正如瓦洛佳自己说的:“我把这当成一种游戏,来测试我将来的一切是不是能成功。
作为一名未来教师的预备员,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些所谓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常捣乱课堂秩序,故意顶撞老师权威的话,或引起全班哄堂大笑。究其实际心理分析,这其实只是他们想获得更多的人的注意,想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当然,瓦罗佳的典型意义在于他已经超越儿童轻微偏差心理,他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功利面在孩子心中的折射。
这是谁的错?社会的逐利面赤裸裸地展露在孩子面前,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当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负面思想。在家庭教育缺失这一块,拉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拉拉——社会污染下的早熟果
禁忌女孩为什么死不了
在整部《青春禁忌游戏》中,拉拉是最富同情心也是最早想放弃却差点成为牺牲品的人。她因男友巴沙而卷入这场师生间的斗争,她明知善恶是非,却仍选择物质生活。她聪慧,却不得不向生活屈服。单亲家庭的拉拉崇尚潮流,她羡慕那些生来就活在富贵之中的人,她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那样的上流人物。
拉拉:我看到生活中有另外一些女人,人家什么样子?从五颜六的小汽车上下来,从忙着维持秩序、汗流浃背的警察身边走过,到首都电影院看国际影展的参赛影片,这些影片,普通百姓是看不着的。哦,她们那一张张脸,又滋润又光泽,就像是玻璃纸上的礼物!
叶连娜:我明白了,你是想过安逸的生活。
拉拉:为什么不想,如果有这样的生活,为什么我过不上?好像,我也有这个资本。
叶连娜:难道这就是幸福?
拉拉:本来嘛,幸福在于追求财富的奋斗中。顺便说一句,我们已经安于现状、麻木不仁了。比如我妈妈,图书管理员,就常说:“应该克制需求。”
叶连娜:照您看这么说错了?
拉拉:可她只是克制了自己的需求,对于我的需求呢?她总是变着法地满足。当我需要新衣服的时候,她就赶快出去哪儿有清扫工的零活。这年头,衣装,叶连娜·谢尔盖耶夫娜,就是进入上等生活的一张通行证。
叶连娜:那是过寄生生活,您不害臊?
拉拉:有人运气好,为什么不靠他?······
    什么是幸福?对于还在上高中的拉拉来讲,物质的极大满足就是幸福。我们不难在拉拉天真般的言语中看到世俗的丑陋影响,我们带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可耻的寄生!我不禁想到了《蜗居》中的海藻,为了物质上的追求,堕落了自己。倘若社会并没有这样的风气,倘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懂得节制,那我想,拉拉的悲剧就不会存在。在话剧中,拉拉面对男友,从心里嘶哑的喊出:“这年头要想过好日子,就得成为无耻的人。可我不能肯定,当你变成这样的人,我那时还会不会爱你!”拉拉对巴沙的话,不也正是对我们每个人的扣问吗?幸福是有价的,为了这个有价的幸福,一个纯真的女孩竟将自己的身体明码标价:“甚至,就连我至今没有失身也是有考虑的,有朝一日它会卖个更好的价钱,卖给肯出高价的人。”现在社会上所谓的“高级小蜜”中,有多少是拥有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只是因为物质上的不满足和精神上的惰性,就将自己包装出售,而拉拉的未来设想,恰恰是去过这样的寄生虫生活。这是多么地可悲可叹啊,是谁把本该身心纯洁的女
孩儿变成了这样?是她那克制自己需求,却清扫活儿挣钱给女儿买新衣服以便进入上流社会的妈妈?还是这个已经失却仁慈、自尊、荣誉、良心、怜悯的社会?我想,每个人呢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可她依然是个孩子,她那用势利的坚强伪装起来的温柔的、慈悲的心,最早被叶莲娜老师唤醒,她恳求叶莲娜交出钥匙,用朋友真心实意的劝告,最后,当她自己塑造的道德边防倒塌,她变成瓦洛佳用来威胁叶莲娜老师的工具,她懦弱的男朋友——巴沙嗫嚅着不敢保护她,她的朋友——维佳,成了瓦洛佳的帮凶,她在无谓的挣扎之后她完完全全地清醒过来,独自一人坐在叶莲娜老师反锁自己的卫生间门口,哭泣地呼唤她的老师。只是老师,没有任何声响了。”
巴沙——折翅的文学家
巴沙,这个书香世家出身的孩子,这个做着文学梦的孩子,却无法从梦里飞出,而被现实的歧途折了翅。
“比如说我吧,要当语文学家,非要我数学得五分才行。可笑!我从八年级就开始研究托斯托伊夫斯基。我的论文拿去参加竞赛,我有证书。现在就因为倒霉的数学,请原谅,叶连娜谢尔盖耶夫娜,我就得失去,也许,唯一的机会。”
“我可是没喝醉,叶连娜谢尔盖耶夫娜,对吗?可关于我的家长,我也没好话。您想,安德列夫斯基教授,
我父亲的科研领导,他的儿子怎么没您提分数?低身下气地求您?因为他一出生就已经在大学定好了位子。就因为他父亲恬不知耻地抄袭别人的成果。而我父亲,您瞧,从不拿论文来谋私利。为什么我得给每一个过路人让出位子?这是我的位子!我的!如果需要的话,我会和敌人拼个刺刀见红。不这样没法生活!”
为什么巴沙会有那么多的抱怨?这个少年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辩解时所拿出的例子哪一个不让我们脸红?父亲兢兢业业,不如领导抄一篇论文发表。我不禁想到广告栏和厕所明目张胆的小广告——“”、“四六级”等,甚至还有人嘲笑那些自己认真写的,仿佛抄是个很合理很正常的事情,就跟吃饭换盆菜那么正常,真是可悲啊!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学生不长进,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就不会。前几年网上流行一幅漫画,四个教授一个抄一个的论文,最后成了一个循环。现在的职称很多是要考研究来衡量的,大学里的教授又要教学生,又要搞研究,也不容易。于是,他们所带的那些有潜质的学生就成了很好的帮手。比如这么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一个硕士生常替导师写论文、出书,只为正常拿到博士学位,书出版了,署名永远只有导师个人的名字。而这些,却只是社会百态中的一角。
巴沙不愿意抄袭,却因教育制度的缺陷不得不去干作弊的事。他不服气,有些人只是因为有个良好的出身就可以一生无忧,而对于像巴沙这样的家庭的孩子,他们所能依靠的,就只有自己个人的奋斗。不同性质的“二代”们,永远不会拥有相同的起跑线。而关于升学制度上,文学上颇有潜质的巴沙却因数学的原因无法
进入自己的理想大学。偏科人才的悲剧在每年的升学考试中都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前年起,年有些高校实行了校长推荐制,以期减少偏科人才的流失。但这却只是杯水车薪,由于名额的限制和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总有些人回落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完善的体制,这才是面向大众的解决办法。
巴沙是可恨的,他看到丑陋没有引以为戒反而去模仿丑陋;巴沙是软弱的,在爱情与利益之间他痛苦地选择了放弃;同时,巴沙也可怜的,他只是在充满荆棘的路上迷失了方向。
维佳——单纯的勇敢   
维佳,一个蔬菜站站长的儿子,一个社会底层的人物,在父亲的影响下成为一个十足的酒鬼。他正如许多故事里的丑角一样,愚笨而又单纯,这样的人生活很容易满足,愿望也很简单,正如维佳自己所想的那样——
维佳:我打算报考那个——森林技术学院,那儿考的人不多。可我就是热爱森林。每年夏天我都会去农村看奶奶。浆果、蘑菇,叶连娜谢尔盖耶夫娜,美妙极了!等我考完大学您想不想和我一块去?去嘛,啊?路程不算太远。
叶连娜:谢谢,维佳,但是我妈妈······
维佳:谢什么!一路上野兔在跑,小鸟在唱,教堂的钟声在敲,咣,咣,咣,空气别提多新鲜了,四周呢,除了野花,还是野花!
多么淳朴的愿望!可以说,维佳一直都是一个单纯的人,他像个懵懂的孩子,无意之中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游戏。他盲目地跟从着比他更富头脑的瓦罗佳,却差点成为他的棋子;他简单地判断事物,为争取心中的理想而企图残忍过,却最终无法接受自己;他最早向叶连娜忏悔,并在计划威胁到拉拉贞洁时,在巴沙妥协时,他突然勇敢的站出来保护拉拉,反抗瓦洛佳。这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人,以至于到了最后,他还仿佛身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