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9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No.92008
恋爱语言语用含糊
袁长普,张丹
摘要:语言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相当普遍,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又是一种交际策略。语用含糊作为一种语言技巧在恋爱中不可替代。通过分析恋爱语言来说明语用含糊在恋爱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独特功能。
关键词:恋爱语言;语用含糊;顺应;语言选择禁忌女孩为什么死不了
中图分类号:H1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9-0139-02
作者简介:袁长普(1978-),男,山东德州人,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25)讲师,河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7-11-26
  语用含糊是一种语用策略。具体说来,就是在言语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说话人原本可以清楚表达的意
思故意使用不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都对语用含糊现象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国内语言学界似乎对恋爱语言的分析还不多见。其实,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在恋爱中亦是如此。本文试图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框架,通过分析恋爱语言现象来说明语用含糊在恋爱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特殊功能。
一、语用含糊
语用含糊是指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谈语言的不确定性。语用含糊的存在说明这样一种语用特征:客观命题具有中心意义,而围绕中心意义可有各种各样的外围意义,或有上下左右等幅度误差。这类外围意义或幅度误差表现在语用上就是笼统或含糊。语言的含糊要从语用的角度,即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才有意义。言语交际中语用含糊现象相当普遍,语用含糊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恋爱这一特殊领域中亦是如此。
语用含糊现象在言语交际中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如约略(app r oxi m ati on)、模糊(fuzziness)、笼统(generality)、两可(a mbiguity)、含混(a mbivalence),也可以是寓意方面的,如隐喻(metaphor)、弱陈(mei osis)、反讽(ir ony)、夸张(hyperbole)等。在语言结构上,语用含糊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表现形式,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面都可能存在实现语用含糊的手段。不论是语法—语义层次上的种种“不清楚”,还是语用层次的种种“不清楚”,只要是交际者元语用意识下的随意言谈(的一部分),作为交际者意识、策划、洽商、有目的性的随意言谈,我们就叫它“语用含糊”。
以上我们简述了语用含糊的语言表现形式,除此之外,语用含糊还可以通过间接言语行为、会话含义、语境暗含等手段表现出来。在恋爱中,无论是在约会之初,还是在以后的交往中,都大量存在着语用含糊现象。语用含糊的积极作用体现在话语的合适性中,这意味着含糊使话语更加合适、得体。
二、语用含糊与顺应理论
Vers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和人类生活中的认知、社会以及文化因素紧密相关。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进行选择的过程,“选择”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及顺应性(a2 dap tability)。由此来看,交际过程应该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认知过程,也是语境成分和语言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过程。策略选择意味着发话人有时在某种具体语境中不便直言其意,而需采用语用含糊手段来实现其交际意图的传递。
三、语用含糊在恋爱语言中的体现
众所周知,恋爱活动特别讲究言语技巧和言语措辞,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个人终身大事的成败与否。恋爱中,很多情况下不便直接表白,在这种语境下,语用含糊为恋人们提供了一大法宝,也是他们恋爱策略和言语技巧的体现形式。恋爱语言具有含蓄、婉转、“话说半句”等特点。下面通过分析恋爱语言现象来说明语用含糊在恋爱中的表现形式及其独特功能。为便于讨论,我们根据语用含糊的表现形式把它们分成以下几类来进行讨论。
(一)利用会话含义的语用含糊现象
下面这两个人在谈朋友,前天曾在锦记面家吃过一次饭,而且给双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男:今晚再见一次面好吗?
女:前晚“锦记面家”的云吞面真好吃,你说呢?
尽管女方很想再次赴约,但由于害羞不便直接答应男方的请求。在这种情况下,她通过会话含义使话语的真实用意含糊起来,让男方去推断她给的究竟是肯定的答案还是否定的答案。这样,如果男方不是太迟钝的话,就可以根据女方说“‘锦记面家’的云吞面真好吃”的含义“想再去吃云吞面”体会出女方的真实含义:愿意再次赴约。以这种方式,女方既可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又可以显得比较含蓄。再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个女孩跟男朋友约会,虽然天气很冷,但她却故意没穿外套,想给男朋友一次表现的机会,于是就说:“今天好冷哦!我忘了穿外套了。”
只见他男朋友拉紧衣服说:“还好,还好。幸亏我记得
穿,否则就跟你一样———冷死了。”
对这则对话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方面,男孩装“傻”。当女孩说出“我忘了穿外套了”,其真实意图不在衣服本身,而是向男孩发出另外一个信息,她不仅需要男孩的外套,更需要他的关爱。而男孩却佯装只理解其字面意思,将计就计,并借以
炫耀自己有先见之明,他“傻”得可恨。另一方面,男孩真“傻”,未能根据当时的语境听出女孩暗含的话外之音,他“傻”得可爱。无论如何都表明交际一方在理解对方意图时可能会出现分歧。
(二)利用间接言语行为的语用含糊现象
男女青年谈了一段时间的恋爱,男方提出结婚要求:
他(悄悄地):愿意作我的妻子吗?
她(羞得低下了头):我笨,又不漂亮。
男方的结婚要求让女方很难直接答复,出于矛盾或怕羞心理,女方不便直言其意,最终她巧妙地选择了语用含糊策略,使其意图在这里既表现为不确定性又存在着隐蔽性。从话语来看她的原意,可以有多种释义:(1)婉拒;(2)抱怨(自己的相貌);(3)考验(对方的诚意),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意图往往呈多层次性和顺应性,也即意图被分为若干个子集,视交际的发展分阶段一步步实施,从而使交际存在意义潜势并使意图具有可取消性。我们假定例句中女方最终意图为“许可”,而其交际意图则表现为“考验对方”,那么,这场交际就会非常含蓄不定且呈顺应性发展。因为此时她的内心可能很矛盾:喜欢对方但又不想轻托终身,想答应但又顾虑重重,所以她需要首先了解对方到底喜欢她什么,以便最后确定她的许可。此时,就要看男方如何反馈:如果他的回答令她满意,那么两人就会有情人终成眷属;反之,她就可能会延迟甚至最终取消她的“许可“意图。交际
的顺应性使交际意图由于使用语用含糊而呈可变性和可取消性。
(三)利用句义模糊的语用含糊现象
吉姆打电话给自己的女朋友:“丽娜,今天我们两人将度过一个非常美好温馨的夜晚,我买了三张电影票。”
女朋友问道:“为什么买三张?”
“我给父亲、母亲、弟弟每人一张,懂吗?”吉姆得意地说。
例句中,“我买了三张票”对于女友来说,句义是模糊不清的,因为两人世界神秘而浪漫,何故买三张?“我给父亲、母亲、弟弟每人一张”在表面看来还是模糊不清的,似乎只回答了为什么买三张票的原因,未从正面涉及他俩将如何玩得愉快。但实际上,通过上下文语境,意思却是清晰明白的:父母、弟弟都看电影去了,他俩在家幽会,只是吉姆把不便直说的意思用模糊语言拐弯抹角地表达出来。
(四)利用比喻的语用含糊现象
伍铁平指出,婉词、比喻、借代、禁忌等辞格具有模糊性,因为这些辞格的基础有时是“模糊”了事物之间的界限。不仅如此,吴家珍进一步指出,甚至连比拟、拈连、双关、夸张、仿拟、列锦、闪避、精警等,都是在“模糊”之中,也能收到良好的修辞效果。基于此,在恋爱语言中由于这些模糊手段的巧用,往往会出现语用含糊现象。试举一例:
介绍人抽了一口烟,然后问道:“姑娘,你对那个男的初步印象如何?”
姑娘:“他说话时和你抽烟一样。”
介绍人:“自然,潇洒?”
姑娘:“不,吞吞吐吐。”
初次见面,为了礼貌起见,姑娘不便直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她用“吞吞吐吐”一词来比喻说明那个男人说话不痛快,不能令人满意。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真实看法,又不至于伤及对方面子,可谓一举两得。其主要作用是使语言形象、滑稽有趣且朦胧含蓄。
四、结语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值得深入研究。语用含糊是说话人在很强的交际意图的驱使下所作的语言选择,语用含糊现象在恋爱语言中是大量存在的。语用含糊充分体现了恋爱语言的语境特征和功能,是一种在恋爱中不可替代的言语技巧。当然,并非所有恋爱语言都是含糊的,有时需要用精确语言准确表达。另外,我们在看到语用含糊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的消极作用。有时,由于认知、社会以及文化等背景的不同,对同一语言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这样就会使交际失败,甚至造成误解。恋爱中语言的语用含糊现象大量存在,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复杂本文仅仅是一尝试,尚不成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的研究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 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2]魏在江.从外交语言看语用含糊[J].外语学刊,2006(2).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8.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2.
[5]何自然.浅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1990(3).
[6]何自然.再论语用含糊[J].外国语,2000(1).
[7]李军华.幽默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8]李良炜.模糊修辞在幽默与笑话中的妙用[J].三峡大学
学报,2005(专辑).
[9]林波,王文斌.从认知交际看语用模糊[J].外语与外语教
学,2003(8).
[10]万光荣,黄朝衡.幽默话语分析:谈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5).
[11]吴家珍.再谈汉语模糊修辞[J].修辞学习,1999(3).
[12]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3]吴亚欣.语用含糊的元语用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学报,2002(1).
[14]吴勇.幽默话语的模糊理论阐释[J].海南大学学报(人
文社会科学版),2006(2).
[15]徐盛桓.会话含意理论的新发展[M].开封:河南大学出
版社,1996.
[16]徐盛桓.语用问题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