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艺术特质
1、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白嘉轩与鹿子霖
白嘉轩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面性。首先,刚正不阿,严守礼俗是他信奉的信条。周济寡妇,修祠堂,办学校,公布乡约,整饬族事,显示他的精明能干,仁义正直。但他又是封建宗法社会的卫道者,固执迂腐、保守残忍扼杀了美好的人性和人情,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儿子叛逆,女儿出走.他忍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而鹿子霖则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欲望的封建地主.他,与原上许多女子有风流韵事,用计霸占堂侄媳妇田小娥.他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为饱私欲,贪污公粮公款,他的官瘾比烟瘾还难戒,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伪君子。他的性格是假仁假义、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好,集人性丑陋面于一身。
百灵和鹿兆鹏
百灵、鹿兆鹏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二人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同样是新文化的代表。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百灵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流淌着叛逆的热血.他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而令人惋惜的是,白灵死
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这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黑娃和白孝文
因为同一个女人堕落的两个男人,在个性和命运归宿上却有着天壤之别.黑娃和田小娥是自由恋爱的苦命人,回到白鹿村时,没有三媒四证,名不正言不顺的他们被白嘉轩挡在词堂外面,在封建的压迫下,倔强的黑娃没有低头,带着田小娥,在破败的窑洞里生活,以叛逆冲破了封建礼教,然而革命的风暴让黑娃落草为寇.在匪巢内乱之后又被招安,他立志改过自新,从头做人。强行戒烟,求学朱先生,重归祠堂,过上安静的生活。然而最终被杀害,他无法真正融入传统文化,又被革命文化所抛弃,无论新旧时代,都没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无根的浮萍,孤独的灵魂无处依傍,无以为家。           
白孝文中了鹿子霖的圈套,与田小娥偷情,走向叛逆,但他像一个文化变龙,一次次脱胎换骨,改变着自己的角,最终成了深谙政治之术的大阴谋家。他狠心处死有恩自己的团长,当上县长后,杀掉黑娃。他也重回祠堂,然而他并不是真正向传统文化的回归,而是夸耀自己,得到一种补偿感。
作者还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悲剧人物。吴仙草及其他的几个女人,一直都被视作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文
中提到,吴仙草生下白灵时,因白嘉轩端来的一碗水而感动的留下眼泪,这是她进这个门楼以后男人第一次为她烧水端水.足见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多么的卑微,丈夫的一碗水都感动的落泪,这可以看做是封建女性的伦理悲剧;田小娥,是一个受尽了旁人白眼和凌辱的女性,她本是秀才之女,长得美丽迷人,然而她的父亲却把她许配给大她几十岁的郭举人为妾。在郭家,人格尊严遭受严重践踏,被视为是郭举人泡枣养生的工具,后来,黑娃的出现让她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是来到白鹿原上,却遭到家长的反对,只能在破败的窑洞里生活。不幸的是,这样简陋的生活也在不久之后因农运会的失败、黑娃的逃亡而被打破了。最后沦为了家族争斗的牺牲品。
2、高超的叙事艺术。
在叙事结构上,作品一方面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叙述中,采用环环相套的方法;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主体线索突出、脉络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或明或暗的争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宗法制度森严的家族历史,而且也一定层面展示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白鹿原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缩影。
客观化、生活化的民间叙事立场.作者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客观的眼光来叙述历史和故事,反映革命斗争。比如通过李梦白鹿原两次发生在白鹿原的革命情节,认识到旧中国农民对待革命的真实态度。一阵风似的革命吹过
之后,他们继续同往常一样在自己劳作了一辈子的租种的一亩三分地上继续耕作,一样过着实实在在的与世无争的繁衍生息的生活。表现出了生活在最底层人民的事不关己、冷漠但又执着于生活的真诚态度。
3、小说结构独特。
《白鹿原》采用了“通过一个社会体来映现整个社会”的结构方法。家族叙事和革命事件共存,但革命事件置于幕后,是为家族叙事服务的.《白鹿原》虽然叙述了现代革命历史,但始终没有违背白鹿原真实的社会历史现实,每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通过白鹿原这个小社会加以再现的.
4、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极强的地域彩.
《白鹿原》语言不但鲜活传神,又于质朴中渗透出民间乡土文化的气息和地域语言的特点。
首先就是语言的通俗性。《白鹿原》在这一点上是相当成功的,作品第七章有段文字相当精彩:“四月十三日,白鹿镇上贴出两张布告,一张是罢免史维华滋水县长的命令,同时任命一位叫何德治的人接任。……白鹿镇逢集,围观的人津津乐道,走了一个死(史)的,来了一个活()的;死的到死也没维持(维华)的下,活的治得住(德治)治不住还难说。……”这种把方言与人名进行了巧妙的谐音联系,是典型的民间幽默.作品中,关中土语的运用,信天游体式的唱词,民间笑话的引用等不胜枚举。比如骂人的话:“乱臣逆党死皮赖娃.
”“凭您这号痴熊闷种鳖蛋贱胚还想给我当长工?"“那就注定是个没出息的软蛋狗熊窝囊?”。
其次是长句铺叙,无论叙事、状物、议论,充分显现大气磅礴之气势.
例如: “鹿兆鹏是一个已经成型的家具而鹿兆海还是一节刚刚砍伐的原木;鹿兆鹏已经是一把锋利的斧头而鹿兆海尚是一圪塔铁坯。”
又如第33章叙旱灾后的白鹿原:“一座座峁梁(山脊)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展翅翱翔的苍鹰,有的像平滑的鸽子;有的像昂首疾驰的野马,有的像静卧倒嚼的老牛;有的酷似巍巍独立的雄狮,有的恰如一只匍伏着的疥蛙……它们其实更像是嵌镶在原坡表层的一副副动物标本,只有皮毛只具形态而失去了生命活力。”
再如第11章描叙大火奇观:“火焰像瞬息万变的山,时而千仞齐发,时而独峰突起;火焰像威严的森林,时而呼啸怒吼,时而缠绵呢喃;火焰像恣意狂舞着的万千猕猴万千精灵.”
《白鹿原》中迭用长句,采博喻的技巧,排比的句法,文气浩浩荡荡,有排山倒海之势。正因为如此迭用长句、排比、博喻,连续设譬,使得文章气盛理畅,再加上意象鲜活,通俗传神,更具感染力。所以成就了这部大气磅礴的民族史诗.
5、浓郁而又深厚的地域和传统文化特 
地域文化特来自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物象。以环境而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包括风声习气、歌谣礼俗等.比如作品中写到白鹿的传说,很古很古的时候(传说似乎都不注重年代的准确性),这原上出现过一只白鹿,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悠忽之间就消失了。庄稼汉们猛然发现白鹿飘过以后麦苗忽地蹿高了,黄不拉几的弱苗子变成黑油油的绿苗子,整个原上和河川里全是一的麦苗。⋯⋯这就是白鹿原.
从传说来看,一是白鹿原得名的历史悠久,它是与关中文明一脉相承,它透视着这块土地的神奇,揭示着这块土地的历史;二是白鹿原绝对不是一般的原,白鹿带来的是原上的麦苗,带来的是原上农耕的文明,带来的是原上人们生活的幸福。三是白鹿的传说寄寓着原上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美好的白鹿则是关中大地文化精神的象征。
《白鹿原》所反映的中国文化是全面而丰富的,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的文化方面.这其中,尤以有着漫长的历史沉淀而成的儒家文化为最根本。几乎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折射出博大精深而且深入人心的儒家文化。在作家貌似冷峻的叙述过程中,作家更多的是对儒家文化的一种认同,一种赞颂,并不惜通过某些主观的臆想人为的拔高儒家文化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儒家文化的反思在白嘉轩身上表现得尤其分明。在农耕文化中,儒家文化一直占主流地位,对整个民族文化都
有深远的辐射性和统摄性,在关中地区,儒家文化经过充分民间化之后,以宗法家族文化和礼俗文化的面目、乡约、族规的具现形式出现,并且渗透于关中人的深层文化心理之中,制约着他们的风俗习尚和日常生活,形成了民性之中礼让、淳朴、厚道而又不失古板、僵硬的特质.白嘉轩便是宗法家族文化陶养出来的理想人格的具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乡约、族规起着无处不在的规范和威慑作用,并对白鹿原上的人们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既保障着一方的稳定与秩序,又不时露出它残酷和戕杀人性的一面。白嘉轩可说是一位中国传统农民的代表。他热爱劳动,他最能体验劳动的乐趣.在劳动时,他浑身的骨节都在咯咯作响.他雇的长工鹿三,似乎是无产阶级所认为的那种剥削压迫关系,而在故事中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却是那么融洽。竟胜似一家人一样,绝对的尊重,绝对的平等,最后竟成了生死之交,体现了儒家的仁义思想。
6、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首先,《白鹿原》在表现人物形象时,侧重于典型的文化人格.他笔下的人物大起大落,大张大阖,有一种强烈的,不可臆测的命运感,他创造出全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其次,《白鹿原》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学的优秀成果,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白鹿原》刻画人物描摹性情,把潜意识、非理性、魔幻、性力、死亡意识等等西方现代派的种种写法引进到自己的方法世界.《白鹿原》用魔幻的手法,描写冤死的鬼魂(白嘉轩前几个妻子、白灵、小娥等)给亲人或有关的人造成心灵感应、幻觉
、颠狂行为和精神变异,具有了当代文学前所未有的神秘彩。
再次,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强了小说的诗性光辉。白鹿是贯穿小说《白鹿原》始终的中心意象,是美和善的象征。“白毛白腿白蹄,那鹿角更是莹亮剔透的白,白鹿跳跳蹦蹦像跑着又像飘着从东原向西原跑去,倏忽之间就消失了。”白灵是白鹿的化身,朱先生则深得白鹿的精髓。
史诗风格
在小说创作中,史诗性作品一般是指那种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意蕴深邃而又有着独特艺术追求的作品,史诗性的标准大体有两条:首先,应该是“史”与“诗”的结合,即宽广、厚重的历史内容与独特、高超的艺术表现的结合。其次,作品中应涵括深厚的文化底蕴。《白鹿原》时间跨度大,描写范围广,人物形象众多,事件错综复杂,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打造出一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形象的历史.
《白鹿原》的扉页上引用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借以表达陈忠实创作的史诗性追求.
1、《白鹿原》的叙事方式,无论是从历时性角度还是从共时性的角度来看,都具备了史诗的特征。
首先,从历时性角度来看,小说具有较大时间跨度, 《白鹿原》所描写的内容从清朝末年直到建国初期,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折射出了从清末以来的所有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农民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勾勒出一幅广阔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