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古入声字明光方言普通话明光市(原嘉山县)位于皖东北部边缘,南枕江淮分水岭,与滁州南谯区接壤,北临淮河,与五河县接壤,东与江苏盱眙、泗洪等县相邻,西为定远、凤阳两县,是淮北平原与江南水乡的过渡丘陵地带。由于笔者长期生活在明光市区,对市区方言较为熟悉,故本文主要以明光城区方言(以下简称明光方言)为基础,对中古入声字在明光城区方言中的读音进行分析。
明光方言隶属江淮官话洪巢片。中古入声字的入声调在明光方言中大部分已归并为“平、上、去”三声,少数入声字归入轻声,但入声字得以保留。本文穷尽性地统计了《方言调查字表》中所有的入声字,共计608个,录出现代明光方言中常用的古入声字(含同形字)488个(按: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有两个读音的,以二字计入),对其进行声韵调分析,试图出古入声字在明光方言中的分布规律,为明光方言语音研究提供材料。
一、中古入声字在明光方言中的声调分析及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
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归入去声的最多,约占总数的45%,其次是阳平,约占33%,其次是阴平,约占15%,
归入上声的入声字最少,约占6%,另外还有个别读轻声。明光方言入声字分派情况同普通话基本一致,都是归入去声最多,其次是阳平、阴平、上声、轻声。
表1:
明光话调值、调类 中古入声字数目 所占百分比
21调(阴平) 132 27.049%
35调(阳平) 141 28.893%
213调(上声) 30 6.148%
53调(去声) 182 37.295%
轻声 3 0.615%
合计 488 100%
由表1可知,明光方言入声字在各调类的分布情况同普通话基本一致,但仍有差异。明光方言中,虽然同普通话一样,入声字归入去声的百分比,比归入阳平的百分比多出近8个百分点,但明光方言入声字归入去声的数量较普通话要少得多;而明光方言入声字归入阴平的数量却比普通话要多出12个百分点,即多出41个字。按以往学者研究,明光方言的声调特点是语调、语势扬少降多[1],故我们不难知道,中古入声字归入明光方言阴声的数量较多的原因了。
表2:
声母清浊 字数 总数比例 所归声调类别 字数 该清浊类中
所占比例 归该声调入声字数 归该调字总数
中所占比例
全清 173 35.45% 21调(阴平) 58 33.53% 132 43.94%
35调(阳平) 46 26.59% 141 32.62%
213调(上声) 15 8.67% 30 50%
53调(去声) 54 31.21% 182 29.67%
轻声 1 0.58% 3 33.33%
次清 87 17.83% 21调 41 47.67% 132 31.06%
35调 6 6.98% 141 4.26%
213调 6 6.98% 30 20%
53调 32 37.21% 182 17.58%
轻声笠的读音 1 1.16% 3 33.33%
全浊 122 25 % 21调 11 9.02% 132 8.33%
35调 88 72.13% 141 62.41%
213调 3 2.46 % 30 10%
53调 19 15.57% 182 10.44%
轻声 1 0.82% 3 33.33%
次浊 106 21.72% 21调 22 20.75% 132 16.67%
35调 1 0.94% 141 0.71%
213调 6 5.66% 30 20%
53调 77 72.65% 182 42.31%
轻声 0 0 3 0
由表2中古入声字在明光方言中的分布情况可知,明光方言常用的中古入声字的清浊分布相当,常用的清声母字数量略多于浊声母字,且全清入声字使用数量最多。归入阴平的入声字在全清、次清声母入声字中数量较多,占有较高比例。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72.13%归入阳平,这与普通话“全浊入声归阳平”的规律大体一致。古次浊声母入声字,普通话绝大多数读去声,明光方言也是如此,占常用古次浊声母入声字的72.65%。此外,除全浊声母入声字之外,古全清声母入声字、次清声母入声字以及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入上
声后在各自总数中所占比例相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