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桂林旅游景点翻译
桂林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旅游业的一颗璀璨明珠。桂林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因此,国内外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促使旅游业成为桂林的支柱产业。据统计,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525万人次,同比增长14%,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在入境旅游接待中,外国游客占到63%(《桂林日报》2008年1月18日第005版)。那么旅游材料的英译该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景点介绍和吸引游客的目的?笔者试图运用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ie),分析该理论在桂林旅游景点的英译中的指导作用。
桂林旅游景点大全功能目的论简述
功能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塔琳娜·莱思、汉斯·费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卡塔琳娜·莱思是该学派的创始人。她于1971年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翻译质量评价的类型及标准》,她首先提出了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张沉香,2007:13)。她的学生汉斯·费米尔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创立了目的论,为功能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根据行为学的理论,提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行为活动,是一种建立在原语文本上的翻译行为(马艳,宋乃康,2008:247)。
功能目的论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卖性法则。目的法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此处目的可以有三种理解:译者翻译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依靠某种特殊翻译策略要达到的目的(Nord,2001:27-28)。连贯性法则指泽文需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有文化以及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实性法则指原、译文将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但忠实的程度和形势则有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决定。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都必须服从目的法则。
此后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诺德还提出了“功能加忠诚”观点,阐述译者对原文作者和译文接受者的忠诚。
总之,功能目的论是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译者提供了翻译的新途径。
桂林旅游景点介绍的文本功能和特点
旅游资料主要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民俗风情画册等各方面的内容,而其中尤以景介翻译最具旅游特,也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旅游翻译主要是通过翻译让翻译后的旅游文本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情趣,起到传递信息,诱导读者,宣传当地文化等功能(马玉红,2006:107)。同理,桂林旅游景点的英文介绍和描写也是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吸引游客,二是宣传桂林传统文化。翻译时,译者要始终注意遵循这两条目的法则。
根据目的论的文本分类,旅游景点介绍属于诱导型文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用符合英语行文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原文意思。为充分发挥旅游景点英译文的“诱导”目的,对于一些信息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写。结合桂林的旅游特,景点介绍的英译要将侧重点放在桂林的山水优势上,要想外国游客展示桂林山水的秀美,让他们为桂林的景所吸引。
翻译策略
(一)地名和景点名的翻译
地名是人们赋予具体的地理实体的专有名词,是某一特定地理实体区别于其他地理实体的一种标志(张沉香,2007:126)c地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如“桂林市”,“桂林”是专名,“市”是通名。地名一般有两种译法:专名英译,通名意译和专名、通名都用汉语拼音拼写。将“桂林市中山路”译为“Zhongshan Road,Guilin city”为第一种译法,而将其译为“Zhongshan Lu,Guilin Shi”为第二种译法。那种方法更好呢?这是历来都受到争议的问题。其实两者都各有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有一点要注意,地名的翻译最好前后一致,避免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在桂林旅游网的英文版上,笔者浏览了该网站对漓江和桃花江的介绍,发现对漓江和桃花江的翻译非常混乱。
漓江被译为Lijiang River和Li Ikiver,桃花江被译为“Taohua PAver”和“Peach Blossom River”。同是一条河流,让译文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漓江属于专名是单音节的地名,对于这类词,我们有统一的翻译标准:先音译全名,再重复意译通名(张沉香,2007:133)。所以,漓江应统一翻译为“Lijiang River”。至于桃花江,笔者认为两种译法都可以接受。但要注意的是,应说明清楚或让外国读者知道“Taohua River”和“Peach Blossom River”是指同一条河流。例如写为“Taohua River(Peach Blossom River)”。
景点名称概括性强,特点突出。一个好的景点名,可以对景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景点名称的翻译也很重要。翻译得好,能第一眼就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反之亦然。而该网站对桂林市一些景点名称的翻译也有待商榷,举例如下:世外桃源Shangri-La(shi wai tao yuan)、龙脊梯田Dragon’s Backbone Rice Terrace。
世外桃源源自我国古代传说,表达了对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梦想,没有一定中国文化知识的外国人一般不会知道其中的典故。桂林的世外桃源景区风景怡人,田园气息浓厚,也是景区的特。景区取名为世外桃源就是为了迎合游客追求宁静安逸的需要。为了在外国读者中也达到这样的目的,将其翻成“Shangri-La”本是无可厚非,但后面再加上世外桃源的拼音却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拼写不规范,还不如
将汉语拼音去掉。
龙脊梯田,是桂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龙脊村以及平安村梯田的统称。此处将龙脊直译为“Dragon’s Backbone”看似传神,但并不正确,因为龙脊是地名,为龙胜的一个壮族村寨。建议将其翻译成“terraced fields in Longji”。
以上两个例子仅是冰山一角,但无疑反映了一些译者粗心大意,未理解景点名称的来龙去脉就下笔,这样会误导读者,实不可取。
(二)增译
有时译文只传达了表面意思,读者不能理解句子的深层内涵,这时译者就需要将隐含的信息表达出来。下面几个例子均出自《桂林胜境》一书:
例1: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
In the year of 214 B,C,,Qing Shihuang,the first emperor of Qing Dynasty,ordered that the Ling Canal be dug to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