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冷漠
创作背
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教授的研究,韦庄的《菩萨蛮五首》词中的 江南 ,都是确指的江南之地,并非指蜀地。这组词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这组词内容与他的流浪生活密切相关。
文学
这五首词是一整体,为联章词,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
第一首是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上片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
美的氛围。过片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 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眠。 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 ,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 绿窗人 。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赛霜雪的妻子?但是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 重、大、拙 三字诀,这两句就是 拙 的审美境界。
第三首画面,是立足现在,追忆江南,有今昔对照之概。 如今却忆江南乐 一句领以下七句,一气贯注直下,笔力很是惊人。上片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自己尚是意气发的年纪,穿着鲜艳的春衫,衬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就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过片接着写风流情事,情节是 醉入花丛宿 ,但镜头却是 翠屏金屈曲 ,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屈曲是合页铰链,用铜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对翠屏、金屈曲作一个特写镜头,把 醉入花丛 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词是极美丽的文体,要想写得好,就要善于设,要懂得调配彩。全词以春衫的鲜艳、红袖的热烈、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浓淡明暗,映带前后,情感更见悲凉。一结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是一决绝语。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这是古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感觉就像是古乐府,非常地质朴非常地有力。
从第四首开始,转为现在时。第四首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读的时候没有读懂,他说: 一起一结,直写旷达之思,与郭璞《游仙》,阮籍《咏怀》,将毋同调 。一起是指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一结是指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是没有体悟到韦庄故作旷达,而内心沉痛的感觉。李冰若先生《栩庄漫记》反驳说: 端己身经离乱,富于感伤,此词意实沉痛,谓近阮公《咏怀》,庶几近之,但非旷达语也,其源盖出于《唐风 蟋蟀之什》。 他认为说韦词与阮籍的《咏怀》诗七十四首相近,这是对的,但说成是旷达语就不对了。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表面上很旷达,有人生苦短,宜及时行乐的意思,实际上用在这里是反语。韦庄的生命态度极其认真,在词中故意说跟自己生命状态完全不同的话,反而显得更加的沉痛。意思就是,你干嘛要那么认真啊,还不如多喝点酒,多快乐点,傻笑点。这是对他的人生态度忏悔,更是对他的人生态度的坚持,他把人生无限难以言说的无可奈何,都表现在这首词里面了,所以根本不是旷达,而是悲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