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除了原创,就是改编。文学作品改编成成功的影视作品不乏其例,比如《乱世佳人》(《飘》),《围城》、四大名著,《现代启示录》、《聊斋志异》、《白鹿原》、《红高粱》、《暖》等。有统计显示,影视界比较成功的电影电视剧,有大部分是改编的作品。中国有丰富的文学财富,因此我们有大量的影视改编的资源,本节,我们学习影视剧本的改编,包括其条件,方法等。
第一节 影视剧本的改编及其原则
所谓的改编,指的是改编者寻合适的文学文本作为底本,按照剧本的基本要求将文学文本改编成适合演拍的影视文学剧本。
一、改编的前提
认真选好改编的对象,包括,1.原作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较深的思想性或情感性。比如由《万家诉讼》改编的电影《秋菊打官司》。2.文学文本要具有吸引大众的亮点。比如《蜗居》。
二、改编的原则
(一)充分确认原作本身的价值
1.作品本身要有改编的思想价值(认识和审美)
2.作品要有适合影视艺术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元素(适合影视语言表达)
3.改编对象的内容与改编者的生活积淀应具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性
例子:《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也是她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张爱玲以其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世俗社会里的饮食男女的情爱斗法和凡俗婚姻。流苏意在求生,柳原意在,注定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会是爱情。作品的名字与读者的阅读期待产生落差,是对“倾城之恋”惊天地、泣鬼神非同凡响的传统爱情传奇命题的消解,体现了张氏的讽刺与深刻,展示了张爱玲思维与行文反传奇的特性。
而号称“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将两万多字的小说《倾城之恋》改编成了34集的同名电视剧,讲述了张氏作品弃掷的爱情传奇。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身的佳作” 。
邹静之说,他的改编原则就是,“该忠实的忠实,该放大的放大,该演绎的演绎。《倾城之恋》虽然篇幅短,但是张爱玲的妙笔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却丰富无比,这也是张爱玲小说的魅力所在。包括女主角白流苏大
家族的故事、男主角范柳原私生子的背景、香港那场战争的场面等等,小说可以一句话带过,但是电视剧则必须形成合理的故事,改编成34集电视剧后故事会非常丰富多彩。”
张氏冷漠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她本人对彩、音乐都非常敏感,并能将独特的感受,通过文字传达出来,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善于运用比喻、通感、象征等手法,作品中的形象细腻、生动、传神,具有很强的改编潜质。
因此,张的作品既有很强的改编潜质,也有改编的难度。 《倾城之恋》的原著只有2.8 万字,把这样的一部中短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相信对于任何一个编剧来讲,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二)认识对改编有重要影响的差异
改编是一种再创作,深刻的认识对改编有重要影响的差异,方能成功的改编。
1.文学和影视的差异
文学是运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表达思想,其“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具有任意性,具有抽象性读者靠想象来感受和体会艺术形象;影视以声音、画面等元素为符号将 “能指”与“所指”合为一体,具有直接性、具象性和确定性的特性。
2.改编者与原作者所处的时代、经历的差异
一定的时育一定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一定时代的作品也必然折射一定时代的特征。任何改变行为都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都是改编者对原作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新的阐释。改编者用他所处时代的观点去改编,体现改编作品的时代性特征。比如陈道明的《康熙大帝》。
(三)体现原作思想,又有创新
吃透原作精髓,进行影视艺术化的创造。尊重原则体现在改编要围绕主题进行,创新表现在编剧要重视搭建矛盾、对立的人物关系网。
●搭建矛盾的方法:
方法一:抗衡力量,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
方法二:不能分解的关系 ( unbreakable bonding ) 当角和角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結把他们拉在一起。
方法三: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是不知道的。
方法四:让你的观众感到故事中的角是走在一错误的路上
方法五:时间限制 (deadline)
方法六:转折点 (Turning Point)
方法七:伏笔 (Planting)
…….
第二节 影视改编的方法
1.截取法
截取发法是从一部作品中选出相对完整的一段予以改编。节选的部分往往是人物、事件、场景较为集中的段落。它往往是从宏伟巨著中截取某个单元的典型人物或某些自成体系的片段,改编成影视。如《赤壁》、《画皮》。
2. 移植
对原作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基本不做大的变动,直接挪移过来,基本上忠实于原作的框架,只是用影视表现手法将文学作品内容呈现在影视的银屏上。对原作改动不大,主要是表达语言的转化。如:《林家铺子》。(电影版《倾城之恋》)
3.扩展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时,常常因为原著的内容不够,需要扩充、增加,使原作的内容丰富化,特别是短篇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更需要用这个方法。(电视剧版《倾城之恋》)
4.浓缩
抓住与主题有关的人物事件,以主人公思想情感的脉络为贯穿线索,对原作进行删繁就简的工作。即将宏伟巨著进行必要的压缩,按照一定线索安排结构、组织情节的方法。《铁皮鼓》
5.复合
将两部以上的作品合而为一,用这些素材来表达改编者思想的改编方式。如《现代启示录》。
6.“取意法”。即按照原作的思想意涵,撷取部分素材,加入编剧的新故事和人物,在结构和情节上对原作有
相当大的改动。如《黄土地》
第三节 改编的过程和注意的问题
改编的过程将进行主题的确定、风格的定位、人物的选择、情节的安排等一系列活动。改编必须达到两个转换:将文学文本转换成影视剧本,将文学语言文字符号转换成影视的声像符号。
四个“再”
●再丰富原作的故事情节,更显艺术的真实
●再造原作的文化氛围,更显历史的真实
●再塑造人物形象,更符合视觉接受特征
●再深化题材题旨,更富文化内蕴
一、主题的确定
主题是影视作品的精髓,也是影视作品情节增减、时空处理、视觉造型的依据,对于影视作品的人物、情节
、细节、对白等因素的走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基本思路:原作者叙述这个故事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叙述这个故事?我要改编这个剧本的目的是什么?我试图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什么?我用什么方法去表达原作者的思想和我的观点?
例子:作为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倾城之恋》所传达的爱情意境是苍凉的,虽然最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被一场战争成全,但依然掩盖不住他们在情感当中的妥协和委屈。相比较于小说,电视剧中两个人的爱情更积极一些,白流苏追求爱情也更勇敢一些,“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更年长的人,看过这部剧会对自己的情感态度有特别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白流苏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要去完成自己的情感诉求,这是一种真诚的态度,爱情当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态度。”
书中的男女之爱现实又功利,读毕我们只能生出一片氤氲不散的郁结伤感,而剧本恰恰把化解抑郁之情选为突破口。
二、风格的定位
风格是艺术作品独创性的突出标志。改编者要研究形成原作风格的主客观因素,通读作品,细心揣摩,在作品内容和形式要素中把握原作的风格特征;二是如何处理原作的风格并形成影视片的独特风格,这需要改编
过程中保持与原作风格的相互协调。
例子:电视剧将情感之挽歌唱成赞歌
在小说《倾城之恋》中,人与人的关系冷漠多于温暖,自私本性多于人间真情,情人和亲人之间充满自私与算计。整个故事是一曲对世俗世界爱情、亲情沦丧的无奈凄清的挽歌。而电视剧却对白流苏与范柳原、范柳原与洪莲忠贞不渝、感人至深的爱情,白流苏与白宝络情深似海的妹情谊,白流苏母亲对女儿的一片慈母之情等感情大唱颂歌。
三、人物的选择
在改编过程中,需对原作中的人物进行重新确认和定位。根据原作的基本情节和影视作品将要表达的主题重新设置人物,确定人物的关系以及人物的个性,既确定哪些人物应该得到突出,哪些应该弱化,哪些应该删除,哪些应该增加。
例子:小说中,范柳原是一个擅长风月的浪子,他渴求理解,渴求情爱,却不愿担负婚姻的责任与束缚。“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受了些刺激,渐渐的就往放浪的一条路上走,嫖赌吃喝,样样都来,独独无意于家庭幸福。”而电视剧却彻底改变了这种说法,范柳原成了痴情种子。而这显然偏离了张爱玲对男性的印象。
对配角的形象也进行了改头换面并新增人物:小说中,白宝络只是一个闺门老姑娘,但电视剧中,她在战争爆发后去前线义务当了护士,甚至于和一个受伤的军官赵秋生产生感情,最后举行了幸福的战地婚礼。徐太太显然是作者不喜欢的角,但在电视剧中,她成了热心仗义的可爱女人。除了对原著中提到的配角进行详细刻画外,电视剧还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人物形象,比如唐一元的姨娘和几个太太、白流苏的追求者、白宝络的丈夫赵秋生等等都与原著无任何关系。
四、情节的安排
情节是叙述艺术中重要的内容要素,是表现人物和人物之间冲突的历史,也是社会生活矛盾的集中体现。
方法:增删或重新构思。
叙事的线索必须清晰和完整,一个原因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即每一个事件、物体、人物性格以及其他叙事成分必须被影片中的其他因素证实是合情合理、明确、不受质疑的。
比如:小说《倾城之恋》讲述的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凡俗情爱故事。最早肯定张爱玲文学成就的人士之一、文学评论家傅雷曾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小说《倾城之恋》:“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潮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
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女性对婚姻的追求和追求到依然不幸福的悲喜剧。
而泱泱34集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则将之解构成一个感人至深、童话般美好的爱情传奇。白流苏是至情至性的端庄淑女,范柳原是重情重义的潇洒富豪,经过曲折的爱情纠结,二人在婚礼上互相表白生死不渝之爱情誓言。电视剧用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虚增情节来演绎短小冷峻的故事,无疑不符合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把原著中的爱情、亲情挽歌唱成了一首更加符合现代人特征的赞歌,以人文关照重新描画剧中的所有人物并辅以历史大背景,使全剧洋溢着满满的人情味和时代感。不仅剧中各人等得到了不同程度升华,原著中白范二人在爱情里的通达世故、自私算计也被彻底解释了、冲淡了、消融了。白流苏变得通透坚毅、端庄温婉,范柳原则儒雅长情、极富男人味,一场世俗之爱转而成为聪明人的恋爱,观后的最终感受当然是畅快淋漓。
五、视觉造型的设计
赋予原作银屏造型特征
将人物的内心视像呈现出来
赋予原作丰富的动作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