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6
学习内容
爬山虎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匀组词语1、我能学会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均匀、重叠、空隙、痕迹、触角”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下来。
学习分析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这篇文章细致描述了爬山虎脚的.特点,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要学生学习做着的观察方法和表达能力,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学习准备
1、读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碰到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并读准字音。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叶圣陶及其主要作品。
学习流程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
二、自主独学
1、初读全文,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初步掌握生字,理解词语,(均匀蜗牛触角蛟龙萎)了解课文大意
2、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一个学生领读,全体学生齐读
(2)任选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3)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均匀蜗牛触角蛟龙萎
3、指名讲述课文大意。
三、合作研学
小组探究: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总结段落大意。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部分)
(1)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
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爬山虎是生长——————————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四、汇报展示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目标导学
1、谈话导入
2、明确学习任务
二、引出行为
1、明确自主独学任务
2、指名反馈并点评
三、呈现材料
1、出示合作研学任务
2、师点评小组学习情况
四、反馈学习
1、小组汇报展示
2、教师小结
教学后记
略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新人。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具准备】
课件、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叶子,对于它的脚,你最想知道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梳理问题
大致如下:
脚是什么样子的?颜怎样?怎样爬墙的?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二、研读,体会自然的神奇
1、刚才大家围绕“爬山虎的脚”提了很多想知道的问题,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读课文3至5自然段写脚的部分,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的脚。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余的同学请提起笔,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屏幕出示句子)
⑵指导读勾画的句子,用读书记号在句子中标出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脚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
⑶看图认一认爬山虎的脚,说说根据。
⑷指导朗读。
3、分小组讨论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请同学们用刚才抓关键句、关键词的办法,在4人小组里学习第四自然段,看看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⑵交流汇报。
⑶重点指导句子:
长出小圆片,细丝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随着爬山虎不停地长出新茎、新叶、新脚,就这样先巴住墙,然后“弯曲”、“拉一把”地“越爬越高,从墙脚爬到墙顶。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
⑷议一议:能否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⑸指导朗读。
4、自学第五自然段。
⑴自读课文。
⑵说一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有什么变化?
⑶指导朗读。
三、朗读,感受文字的'韵味
1、因为有了爬山虎这样神奇的脚,才有那满墙的美丽的叶子。想不想欣赏一下呢?
2、课件欣赏。
3、孩子们,让我们捧起课本,带着刚才看画面的感受,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四、总结,拓展课外的世界。
1、学了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课,了解到大千世界,万物百态,无奇不有。老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多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的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世界。
3、下面,就给同学们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出示课件:诗、书、画、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