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43第6期
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No.6,2023
湖北仙桃话“里”类方位词
“底tou 35
.ti ”
①
及类型学考察
黄 芳
(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黄石 435002)
〔摘 要〕
“
底tou 35.ti ”是湖北仙桃话中常用的“里”类方位词。双音节方位词
“
底”与单音节方位词
“底”相比,方所义更明显,具有单用功能以及鲜明的处所词特征。方位词“底”来源于身体词“
”,是汉
语“里”类方位词的一个重要来源。类型学考察发现:仙桃话“里”类方位词表现出处于汉语南北方言(官
话与非官话)交汇地带的地域特点;身体词
“”用作方位词的现象在汉语南方方言中也普遍存在;汉藏语
系语言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关键词〕 仙桃话
;“
底”;“里”类方位词;身体词“
”;类型学考察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6⁃0042⁃07doi :10.3969/j.issn.2096-3130.2023.06.007
一、引言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仙桃话属西南官话
湖广片鄂中小片(参见《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1]。仙桃话表示[内里]义的方位词有
“底
tou 35.ti”“底”“里”“里面(头、边)”等,其中“
底”“底”是仙桃话中最常用的“里”类方位词。仙桃方言城关音系有声母17个,韵母38个、单字调5个(参见陈秀,2015:6-7)[2]。仙桃方言是本文作者的母语,文中仙桃话例句均为作者内省和调查所得。
1 仙桃话
“
底tou 35.ti ”的语法语义特征
1.1仙桃话中与“
底”组合的NP 类型
“里”“里面(头、边)”作为汉语中最典型的
“里”类方位词,与NP 结合构成方位短语是其最重要的功能。“
底tou 35.ti”②是仙桃话中常用
的“里”类方位词。仙桃话中
“底”的用法与
“里面(头、边)”基本一致,与
“底”组合的NP 表现出以下类别特点:
(1)建筑物类:房间、楼、院子等。
1)他在屋底。
(2)划界事物类:门、窗户、栏杆、柜台、线等。
2)你进门
底就晓得哒。
(3)可容物类:柜子、包、碗、沙发、车、馒头等。
3)
你把碗底菜拈滴吃。(4)身体部位类:心、手、肚子、怀、腰等。
4)心底一点数都没得。“∗怀
底、∗腰
底”却不怎么说。仙桃
话中更多说“怀底、腰底”,用单音节方位词“底”。“底”在仙桃话中用作名词“底”时读本调“ti 31”,作方位词、结构助词时倾向于读轻声“ti”。
(5)地域地形类:树林、河、山、湖等。5)他到树林子底去哒。
(6)区划机构类:省、市、区、村、学校、医院等。
由[内里]义引申表[所属][范围]义是汉语方位词“里”“里面(头、边)”的普遍用法。“单体形态的实物、有位置关系的实物是方所的构成基础。”(储泽祥,2003:2)[3],仙桃话中“底”倾向于表实义方所,“∗省
底、∗市
底、
∗
区底”不怎么说,区划机构多搭配“底”表达抽象的[所属]或[范围]义,如“省底、市底、区底”,以下说法在仙桃话中很少用:
[收稿日期] 2023—04—17
[作者简介] 黄芳,女,湖北仙桃人,博士,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类型学。
·
24·
6)
市底都说了些么事。
例6)中“
底”与区划机构搭配,一般不表
达方所[内里]义,而是表[所属],相当于结构助词“的”。如:
7)
村底干部都来哒。“村底干部”这里指“村的干部”,表[所
属],方所[内里]义弱化。比较下面两句:
8)学校底有颗大树。9)他是学校底人。例8)表达方所,指“学校里面”;例9)则表达所属,指“学校的”。(7)非离散物类:水、火、泥巴、汗、风、雾、日头、空气等。
10)
火底有个苕在烧。
“∗汗、∗风、∗雾、∗日头、∗空气”一般不与“
底”搭配。
(8)体集合类:学生、十个人、队伍等。11)学生底有哪些愿意去的?
“
底”也能与体集合类词语搭配,表达抽象的[集合内]义,这是在方所[内里]义基础上引申的用法,由较实的方所[内里]到意义较虚的[集合内]。
(9)抽象事物类:仙桃话、小说、思想、感情、
社会等。表达抽象[所属]、[范围]义。
12)
仙桃话
底这个词羌哪说?
13)小说底都写了么事?(10)时间类:三年、暑假、春天等。表示时
间[范围]。
14)
这三年
底你都搞了些么事?
总体看来,仙桃话中“底”主要表达方所
[内里]义,既可以表示实体空间,也可以表示抽象范围,还可以表示时间,语义上“底”偏重表实义方所。仙桃话中与双音节
“
底”相对的是
单音节的“底”,从与NP 的组配能力来看
,“底”“底”的组配能力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与“里”“里面(头、边)”的差异表现基本一致。刘清平(2011:64)[4]指出“里面(头、边)”与实体类的组配能力强,因此多用于表示具体空间,表示抽象范围、表示时间的能力不如“里”。
在与非NP 结构组配方面
,“底”“底”也偶
有与VP、AP 组配的用法,如:“
她这是笑
底藏
刀。”“远底不说,就说近底。”1.2仙桃话中
“
底”的句法表现与语义特
征
(1)NP +
“
底”
仙桃话方位词“
底”是后置词,在句法中
的主要表现是附着在NP 之后,表方所、抽象范围、所属、时间等,如:
15)
坛子
底还有一滴咔米。
(2)介词“在”+处所词+“底”
16)他在哪里?他在屋
底。
处所词“屋”也可不出现,由语境指称,如例
16)可以说成“
他在底”这种用法与“里面(头、边)”用法相当,表实义方所。
(3)单独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
表实义方所的“底”,能做句中主语、宾
语、定语、补语,如:
17
)底有没有人?
18)还往
底一滴咔。
(4)还可用作结构助词,表所属,如例9)。可以看出,仙桃话中“
底”单用的句法功
能强,在句中比较自由的充当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这与“里面(头、边)”的句法功能[4]比较一致。
1.3仙桃话中
“
底、底”“里、里面(头、
边)”等的异同
仙桃话表示[内里]义的方位词有
:“
底”
“底”“里”“里面(头、边)”“中间”等。从语言地理类型上看,“
底”“底”倾向于南方方言特征,
“里”“里面(头、边)”表现出北方方言的特点,见下文类型学考察部分。
地道的仙桃话说法更倾向于用
“
底”
“底”,也可以用“里”“里面(头、边)”替换,如:
19)手底蛮舒服。20)手里蛮舒服。21)手底冇得东西。
22)手里面(头、边)冇得东西。
关于单音节方位词和双音节方位词“里”
“里面(头、边)”在句法语义上的分工,刘清平(2011:132-133)[4]认为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
单用的句法能力以及与非NP 组成方位短语的能力。在与NP 组合时在组配对象、表意功能上既有纠结也有倾向性。仙桃话中
,“底”“底”
的句法语义异同与“里”“里面(头、边)”异同基
本一致:
(1)“
底”的语义较实,表实义方所,单用
的句法能力强。如:
23
)
底底人都出来没有。
·
34·
24)
把底多穿一点。25)
底穿的多不多?
26)最底有一个。
仙桃话中,双音节
“
底”与单音节“底”相
比,意义更实在,因此单用功能更强,如例23)、
24)、25)、26)中所表现的句法语义特点,能够充当主语、介词“把”的宾语、还能受副词“最”的修饰等,都体现出明显的实义方所词的特点。大多数情况下,在表达方所[内里]义时
“底”可以和
“底”相互替换,如:“屋底、碗底、
柜子底、坛子底、心底”,但是不能与表达抽象
[范围]的
“
底”相互替换,如“∗三年底、∗暑
假底、∗春天底、∗小说底、∗思想底、∗学生底、∗十个人底”。
(2)“底”可用作结构助词。
仙桃话中,方位词“底”读轻声ti,后置在名词之后,如:
27)坛子底还有一滴咔米。“底”可用作结构助词,表示[所属]义。
“
底”主要表实义方所,不用作结构助词,如:
28)他把碗底底饭都吃哒。29)他把碗
底底饭都吃哒。
可以看出,在例28)29)中都有结构助词“底”。方位词“里”不能用作结构助词。从“底”的结构助词用法可以看出,仙桃话中的方位词“
底”“底”并非完全对应于“里面(头、
边)”“里”。再如:“里”可以作为语素参与构成成语或俗语,如“里外勾连、里应外合”等,“底”则没有这些用法。
仙桃话中很少有“内”“之内”等书面语特征较强的方位词说法。仙桃话“中坎”,有时也可以表达[内里]义,但是更侧重[中央]的空间方位义,如“
柜子
底”和“柜子中坎”既有相同之
处,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
、“
底”的来源及类型学考察2.1
“”“底
”“
底”与”里”类方位词
仙桃话“底”为复合方位词,由“”和
“底”复合构成,构词后“底”语音弱化。(1)“
”为身体名词,《现代汉语词典》(第
七版)(2016:319)[5]收方言“”字,俗字为
“”,注音为“dū”,释义有:(1)〈名词〉屁股
:
子。(2)〈名词〉器物的底部:瓮子|碗底。
“
”同
“
”“《集韵》都木切,入屋端。同
‘
’。”(《汉语大字典》,2010:1047页)[5]“”
“《广韵》丁木切,入屋端。肛门。《集韵﹒屋韵》:‘
,尾下窍也。’”(《汉语大字典》,2010:
2237页)[6]
“”是俗字。《玉篇·尸部
》:‘
,
俗字。’”(《汉语大字典》,2010:1035页)[6]
汉语方言中有记作“窦里”,如:《武汉方言
匀组词语词典》③(1995:210)[7]、《孝感方言研究》④(2014:247)[8]记作“窦里”,表里面。《汉语大词典》⑤“窦”《广韻》徒候切,去候,定。
“”的繁
体字。释义有:“孔穴;洞。”“人体某些器官或组
织的内部凹入部分。如:
鼻;
胃。”
用身体词
“”表达物体的底部,是[底部]
义的引申。仙桃话中有表示容器或事物底部的
“
子”,如:“
树子”“
鞋子”等。
“
子”还可
以表示容器底部所剩下的少量东西,如:“他把
碗子都吃哒。”“
碗子”指的是碗中所剩下的
少量食物。
(2)“底1”,《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2016:281)[5]:“1.(名词)物体的最下面的部分。”底1《汉语大词典》释义:最低下的地方;物体最下的部位;引申指下层;下面;底子;基础;里;里面等。
“
底”中语素
“
”和“底”都与[底部]义
有关。语素“底”既可以表达底部方位,也虚化为复合词方位词的构词词缀。
仙桃话中“底”进一步虚化为结构助词。江蓝生(1999)[9]指出汉语结构助词“的”最初的形式是“底”,结构助词“底”来源于方位词“底”。汉语方言中“底”用作方位词和结构助词的现象很多。储泽祥(2002)[10]指出安徽岳西话中“底”既有方位词的用法,同时具有结构助词的用法。与普通话“N(容器型事物名词)里”对应的说法,岳西话常说成“N 底”。仙桃话的“底”与此表现相似。
(3)用方所名词来表达方位概念是方位词
产生发展的一个规律,“据Svorou (1993:71,
204)研究,人类语言表达空间方位概念主要来自于身体部位名词,环境界标词语、物体相关部位词语以及某些抽象名词。”(吴福祥,2017)[11]如:汉语名词衣服内里“裏、裡”“表”“里”类方位词。关于方位词“里”的来源,太田辰夫(1957/1987:93)[12]指出,“里”是和“表”相对的词,从魏晋时期就产生了。汪维辉(1999)[13]认为方位词“里”是从名词“表里”的“里”转化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里”的名词范围已经非
·
44·
常广泛。从唐以后,方位词“里”各项功能已经发展成熟,用法已经基本固定,一直沿用到现代。
用名词器物的底来表达[底部]方位也体现了这种规律。仙桃话中复合方位词
“底”也符
合这一规律。
(4)[底部]与[内里]
人类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国内外关于空间概念研究的成果很多。“根据方位主义(localism)的观点,空间关系及其词语是最基本的,这可能因为人的最初感知是从感知自身运动和空间环境开始的。”(赵艳芳,
2000:48)[14]人体自身的感知与空间认知对应。方位词“底”与早期表示脚的词有关,由
“脚”引申出“物体的最下部”。黄树先(2007)[15]论证汉藏语系“足”系列的词与“底部”义的联系,“文献中一批表示‘下基、底部’义的字词和‘趾’一样,大约和表示人足的‘止’音义相通。试比较英语foot 就有‘底部’义。”“南岛语另有一个表示‘足’的词:原始南岛语∗til (白保罗1975:295-296)。这个形式应该和汉
语的‘底’∗tiilɁ有联系。”(黄树先,2007)[15]“底”由[底部]表示[内里]义,是词义引申
的结果,中古汉语中已有出现。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2010:202、203)[16]对《全唐诗》统计,“底”表示“内里”义有56例,唐五代敦煌文献中“底”表示“内里”义有2例。这表明,中古汉语中“底”意义由[底部]引申为[内里]义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由表物体底部引申出[内里][范围]义,是容器隐喻的作用。2.2汉语方言中来源于身体词“
”的方位
词考察
“Svorou(1986,1993)研究表明,空间语法语
素最基本的语源模式source model 是(人和动物)身体部位词语,其次是环境界标词语以及物体关系部分词语。”(转引自吴福祥,2017)[11]
与汉语“里”类方位词来源于“衣服内里”不同的是,方位词
“底”来源于身体词
“
”,是汉
语“里”类方位词的一个重要来源。类型学考察
发现,身体词
“
”用作表[底部][内里]义的方
位词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方言中,而且在汉语南方方言中也普遍存在⑥。(1)湖北武汉、仙桃、荆门、钟祥、天门、汉川
等方言中,身体词“
”都可用作表[底部]“里”
类方位词:刘海章(1992:155)[17]
“
,荆门、钟
祥、仙桃:(1)最里层。(2)残留下来的。”《武汉方言词典》“窦里”⑦(1995:210)[7],表里面。“窦里”相当于“里边”、“里头”;表达“一定的时间、空间或某种范围之内。”《武汉方言词典》“子”(1995:208)[7]释义“(1)(器物的)底部。
(2)跟儿,脚或鞋、袜的后部。”宜都方言“碗笃子uan 42tu 13.tsɿ”(2014:148)[8],指碗底儿。恩施方言“tәu 22.tәr”(2017:168)[8],表器物底儿(外部)。
“窦里”在黄陂方言、孝感方言(2014:
247)[8]、安陆方言(2015:183)[8]、都表里面,可用作表[底部][内里]义方位词,应城方言也有这样的说法。浠水方言里只见表[底部]义的“碗笃子uan 34tәu 313.tsɿ”(2016:134)[8],指碗底儿。
阳新方言中有
“
底”,如“
缸
底”(2016:
187)[8],表[底部]义;咸宁方言中有表示下面的“
嘞”(王宏佳,2007:67)[18]。
总体来看,在湖北西南官话湖广片鄂中小片
武汉、仙桃、钟祥、荆门、天门、汉川、松滋、沙洋、京山方言中身体词
“
”都可用作“里”类方位
词,宜都、恩施等方言中表器物底部。鄂北、鄂西小片利川、郧县、来凤、房县、宜城、十堰、襄樊、随州、竹溪等方言中不见这种用法。湘北小片鹤峰、公安没有这种用法。湖北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中身体词
“
”也可用作“里”类方位词;湖北
赣语大通片方言有表器物底部的用法。(2)在汉语南方方言中普遍存在身体词
“
”用作表[底部][内里]义的方位词现象。赣
语、徽语、吴语、客家话、粤语、平话、闽语中都有相关词例,湘语用身体词“肚”。《萍乡方言词典》
“
”(1998:48)[7]器物的
底。“
子”(1998:48)[7],器物的底儿(多指不
太大的),如:“
锅子上(里)烧得墨黑个。”“
碗
”(1998:326)[7]碗底儿、“
锅
”(1998:
157)[7]、“缸瓮”(1998:308)[7]“缸瓮”的底
儿。“
上(里)”(1998:48)[7]器物的底部表面
的位置。《南昌方言词典
》“上”(1994:291)[7]
器物内靠近底部的上方。“
钱搁在箱子上”。
“
下”(1994:291)[7]下面、底下。“
你箇碗
下
有两个个荷包蛋。”句中
“下”可表[内里]义。
还有“
末底”(1994:249)[7]指排次序排在最
后。《黎川方言词典》“
床
间”(1995:172)[7]指
床底下。
·
54·
《绩溪方言词典》“豚”(2003:281)[7]底,锅
豚。“豚底”(2003:281)[7]最底下,底部。水豚底。绩溪方言中“豚底”和“底”都可以表[底部]义,但是有分工:缸底:缸底儿,多指外面。缸豚底:缸底儿,多指里面。(2003:245)[7]
《长沙方言词典》“肚里tәu 11.li”(1998:
165)[7]表“里面”,可用作表[底部]“里”类方位词。“水肚里ɕyei 41tәu 11.li ”(1998:135)[7]表示水里。“碗蒂子õ41ti 55.tsɿ”(1998:187)[7]等同于“
碗锅子õ41tәu 11.tsɿ”指碗的底部。《娄底方言词典》“肚里dƔu 11.li”(1994:145)[7],等于里头。释义:“(1)里面,跟“外前、外头”相对,
嘴巴肚里;肚子肚里……(2)表示……以内:三日肚里你务必赶起来。”“水肚里”(1994:40)[7]指水里面。“碗屁股”(1994:209)[6]指碗的底
部。用身体词表示底部方位。
《崇明方言词典》“碗底陀Ɂue 424ti 424du 24”
(1993:50)[7]指碗底可以支撑的部位。还有“镬底陀”(1993:253)[7]。处于江淮官话与吴语区的丹阳,《丹阳方言词典》(1995:103)[7]“头底”te 243ti 55底下;下面。《温州方言词典》“缸臀”(1998:201)[7],(1)缸底下。(2)缸底;“锅臀”(1998:232)[7]锅底下。《苏州方言词典》“碗砣底uø51
dәu 13
ti 51
”(1993:127)
[7]
,把碗翻过来,底
部叫碗砣底。《上海方言词典》“碗肚底(1997:134)
[7]
”,碗底陀,指碗底,指碗外面的底。“镬
肚脐”(1997:374)[7]。《宁波方言词典》“底”
(1997:336)[7]等同“
壁”,一直到底的地方,如
“弄堂底。镬肚脐:铁锅外面底儿正中突出的部分。《杭州方言词典》“底”(1998:317)[7],(1)到底。(2)最下面。《金华方言词典》没有发现。
《梅县方言词典》“
缸
、
瓮
、插
儿
”(1995:353)[7]等,表底部,“插儿
”(1995:
248)[7]指筲箕的底部。梅县方言中有“手兜儿su 31teu 44.ve”(1995:35)指手里,“水兜儿(1995:104)[7]”指水里,“乡村肚儿hioη44ts h un 44tu 31.ve”(1995:231)[7]指乡里。“心(肝)肚儿tu 31.ve”(1995:138)[7]指心里。《于都方言词典》“
”(1998:252)[7]指器物底部,
碗、
锅
。还
有“碗脑”“瓮脑”(1998:298)[7]等都表[底
部]义。
《广州方言词典》
“
”(1998:500)[7],(1)
臀,器物的底。(2)尽头。“底”(1998:500)[7]
最里边,最底下,尽头处。“
碗”“碗底”(1998:353)[7]语义上有区别:“
碗
”指碗外部的底。
“碗底”指碗内部的底,也可指吃剩的碗中物。《东莞方言词典》“碗笃tok 44”(1997:176)[7]表示器物底部,如“锅笃”“缸笃”等。
《南宁方言词典》“
碗
”(1997:211)[7],碗底可以支撑的部分。还有“铛”“锅”(1997:
446)[7]。《柳州方言词典》没有发现。
《海口方言词典》“碗尻脽”(1996:71)[7]指
碗底的外部(接触桌面的地方)。碗底(1996:
71)[7]碗的内底部。还有盘尻脽、缸尻脽(1996:328)[7]等。“床肚下”(1996:110)[7],指床底下。福州、建瓯、厦门、雷州方言词典中都没有发现与身体词
“
”或“肚”有关的方位词。
《太原方言词典》“
”(1994:293)[7],尾部。
还有“碗
底”“锅
底”“瓮
底”(1994:
355)[7]。《忻州方言词典》没有发现。
北方方言总体倾向于用方位词“里”来表达
[内里]义。哈尔滨、牟平、济南、昌黎、西安、洛阳、西宁、徐州、乌鲁木齐、银川等方言词典中都没有出现与身体词
“”或“肚”用作方位词的现
象。
中原官话《万荣方言词典》“
碗
”(1997:313)[7]把碗翻过来,
底座就叫碗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中多见相关用法:《扬州方言词典》“床肚头”(1996:333)[7],床底下;“水头sui 42.t h Ɣɯ”(1996:134)[7],水里、水中,“把手放到水
头洗洗。”“水肚头sui 42tu 55.t h Ɣɯ”(1996:134)[7],水底下。“他一个猛子扎到水肚头没有
上来。”《南京方言词典》“桌肚底下(1995:
364)[7]”,桌子下面的空间。“床肚底下”(1995:247)[7],床下面的空间。“楼肚底下”(1995:169)[7],楼梯与地面之间的空间。《贵阳方言词典》“透底t h ou 24ti 53”(1994:187)[7],下面。“透底有两对鞋。”并指出,这是老的说法,现在多说“下头、下边、底下”等。
综上所述,身体词
“
”用作方位词的现象
表现出明显的汉语南北方言地域差异。《湖北方言丛书研究》序言“湖北地处我国中部,处于汉语南北方言(官话和非官话)的交汇过渡地带,语言状况相当复杂。”(汪国胜,2014)[8]从语言地理类型上看,仙桃处于湖北江汉平原中部地区的地域位置,是历史上南北方言交汇地带,仙桃话“里”类方位词
,“
底”“底”倾向于南方方
·
6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