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说》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2、 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二、知识梳理
(一)大陆漂移学说
1、 提出者:魏格纳
2、 主要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1、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2、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3、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三)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 板块张裂
(1)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2)海洋板块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如大西洋中脊。
2、 板块碰撞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往往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2)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如太平洋西岸的岛弧链和马里亚纳海沟。
(四)火山、地震活动与板块的关系
1、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因为这些地方地壳运动活跃。
2、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三、重点难点突破
(一)如何判断板块的边界类型
1、 看地形:如果是高大的山脉、海沟等,一般是板块的碰撞边界;如果是裂谷、海洋中脊等,一般是板块的张裂边界。
2、 看岩石年龄:如果岩石年龄从板块边界向两侧越来越新,一般是板块的张裂边界;如果岩石年龄从板块边界向两侧越来越老,一般是板块的碰撞边界。
(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1、 解释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的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2、 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四、典型例题分析
例 1: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A_____板块  B_____板块  C_____板块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填字母)。
(3)图中①处为_____边界,②处为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4)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请举例说明:_____。
答案:(1)亚欧  美洲  印度洋  (2)D  (3)生长  消亡  (4)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例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
答案: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五、课堂练习
1、 红海的形成是由于(  )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B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C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D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碰撞
2、 下列山脉中,位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是(  )
A 安第斯山脉  B 阿尔卑斯山脉  C 喜马拉雅山脉  D 天山山脉
3、 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是(  )
A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 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C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大西洋—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D 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课后作业
1、 收集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2、 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尝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进行解释。
七、学习拓展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家们为其做出的贡献。
2、 探究板块构造学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矿产资源的分布、工程建设等。
八、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板块的划分、板块的运动以及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火山地震的关系。同时,我们通过典型例题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和应用。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提高自己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