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俗音乐戏曲元素的应用
摘要:戏曲是在中国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音乐形式,从元代的杂剧开始,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它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项目。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通俗音乐的广为流传,戏曲已经很少被年轻的一代人关注。近些年,很多著名的歌曲都添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的元素,这样的结合不仅别具特,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而且使我国的民族瑰宝‘戏曲’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给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又把通俗音乐推上了另一种境界。
关键词:通俗音乐;戏曲;音乐形式
二十世纪以来,通俗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尤其是青少年中,很少有人去听戏曲,慢慢的,我国的传统戏曲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近些年,很多著名的歌曲都添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戏曲的元素,这样的结合不仅别具特,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而且使我国的民族瑰宝‘戏曲’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给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又把通俗音乐推上了另一种境界。
1通俗音乐
1.1通俗音乐的定义
零点乐队主唱通俗音乐,其定义有广义和狭隘之分,广义的通俗音乐是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传唱、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而狭隘的通俗音乐是指二十实际八十年代以来,由港台而来的大众抒情音乐,我们现在所说的“通俗音乐”一般指的是后者。但不论是哪种定义,都和大众有所联系,也就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开放性和社会性。
1.2通俗音乐的发展
中国的通俗音乐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通俗音乐,通俗音乐在中国的开始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它随着歌舞表演和有声电影的放映而广为流传,如《天涯歌女》《四季歌》,电影《十字街头》的插曲《春天里》。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通俗音乐,这一时期的通俗音乐一度被轻音乐所取代,也产生过一些通俗的优秀作品,如1955年天戈创作的《青年友谊圆舞曲》,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曲《九九艳阳天》很快风行中国。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至今。
2戏曲音乐
2.1我国戏曲的历史简介
我国的戏曲音乐若从雏形时期的先秦的“倡优”算起,现在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我国戏曲的发展大致分
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南戏和杂剧阶段,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在南方盛行剧本一般为长篇。第二阶段为明清传奇,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格律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传奇从明初兴起至清代中叶衰落。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第三阶段为清代花部,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梆子腔即秦腔、皮黄腔、柳子腔。
2.2我国戏曲的剧种
尚有记载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多个,曲艺、曲种一百多个,其中包括京剧、昆曲、评剧、吕剧、晋剧、粤剧、沪剧、黄梅戏、汉剧、梆子、豫剧、秦腔、花鼓戏等,可以说我国是个戏曲大国,而戏曲音乐一直也是我国民间音乐和人民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戏曲也曾今是非常普及的大众音乐。
3通俗音乐与戏曲的结合
3.1通俗音乐与戏曲结合的初现
中国的戏曲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动听的同时也感动人的心灵,而通俗歌曲却是新时代人的极宠,二者结合,自然相得益彰,风格独特。近几年,中国通俗乐坛上兴起了一股引人注目的
潮流,不少原创音乐人开始创作带有中国古典音乐风味的通俗音乐作品,其中古诗词、古文化、传统民族乐器乃至戏曲音乐等各种民族元素的大量运用,无论是音乐的文化内涵还是音乐元素使用方式,都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作曲家姚明所创作的《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天桥梦》等一批广为人知的京味歌曲,让我国古老的音乐文化在新的时代又进行了一种演变、发展和传扬。这些作品中有着浓厚的京剧戏曲音乐的特,但又绝不属于戏曲音乐。例如歌曲《唱脸谱》第一段:前奏一开始就是强劲的节奏,随后锣鼓的声音紧跟着想起,让人们联想到京剧的开场音乐,带着浓烈的京剧韵味,随后是四句带着京味的唱腔:“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beijingopera!……四击头,一亮相,哇……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主旋律的唱段虽是通俗唱法,但隐隐约约地带着花旦唱腔,甜美婉转的特点,紧接着延续了前奏的锣鼓旋律,随后又使用了京剧的一个“四击头”亮相。
3.2通俗音乐与戏曲组合的进一步深化
90年代中期,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创作愈加成熟,代表作品首推的是陈升的《北京的一页》和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北京一夜》中插入了一段京剧唱腔,用以表达和调侃着人世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作为中国内地优秀的摇滚乐队之一,零点乐队在《粉墨人生》这首歌曲的间奏部分加入花旦演唱的京剧旋律,
短短的几句歌词:祖先的玩艺传到今天,生旦净末丑样样齐全,花脸的脸谱千姿百态武生的打斗最是精彩。对中国的国粹京剧的角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虽然是零点乐队的主唱运用的是通俗的唱法,但是旋律是由通俗和京剧二者结合而成的,其中伴唱“啊…啊…”,是运用京剧中青衣的唱腔,间奏采用现代通俗乐器吉他弹奏京剧中的伴奏乐器京胡所拉的旋律,通过这种音乐形式表达了我国国粹的精髓。
4通俗音乐与戏曲结合所产生的影响
4.1对通俗音乐的影响
近几年在中国流行乐坛上,不少音乐人在自己创作的流行歌曲中开始带有大量的古典音乐、古典文化元素。陶喆的《susan说》,这首歌曲将中国的京剧、小调和rb元素结合起来,歌词意境明显取自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而且乐器方面实用了笛子等民族乐器,中间还插入了京剧《玉堂春》的名段《女起解》,使用假嗓唱了京剧中花衫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在rb中又再次说唱京剧歌词,戏曲的使用让这首曲子带有浓郁的现代感和中国味。
4.2对戏曲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古典戏曲这种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已经脱离了现代音乐潮流的发展,不再能够引起年
轻人的关注,更不能依靠年轻人进行传承,这影响着我国传统戏曲的继承和发展。但是,戏曲可以通过借助于流行歌曲这一快速通道而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而且赢得了一大批青年听众的喜爱。流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将戏曲中的主题完整的变现出来,同时还能将戏曲中的人物事件完整的叙述,从而使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了解戏曲中的大概情节,流行音乐能将戏曲中的相关内容传达给当代年轻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戏曲起到了传播、继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