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站1弹幕的缘起
弹幕(barrage),中文流行词语,指的是在网络上观看视频时弹出的评论性字幕。AcFun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20XX年AcFun网站率先将“弹幕”引入国内,并且迅速引起了八零九零后的注意,弹幕正式走进青年用户体的生活。弹幕视频最早发源于日本,20XX年,弹幕视频网站鼻祖Niconico网站诞生,之后传入中国,引起大量喜爱日本文化的青年体的青睐。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来源于ACG文化,ACG(Animations、Comics、Games):特指由来自日本的动画、漫画、电子游戏等一系列作品形成的文化圈。国内首先引进弹幕的视频网站是AcFun,bilibili紧跟其后。因为受众在观看视频时,屏幕上大量的字幕从眼前飞过,看起来就像飞行射击游戏里面的弹幕,所以NICO受众将屏幕上出现大量吐槽的评论现象叫弹幕。在中国,本来只能大量评论出现才叫弹幕的现象,因受众的误用单条评论也被称为弹幕。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交互性传播方式,相较于传统的视频媒体传播,弹幕传播具有高度交互性,显著提升了受众参与生产和消费的主动性。受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随时发表评论,积极互动交流,甚至形成小规模讨论范围。聚集在Acfun、Bilibili等弹幕视频网站的国内年轻弹幕迷们,在交流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心照不宣的“弹幕用语”,进而形成独特的弹幕视频文化。
2对弹幕的研究
从理论角度来讲,学术界目前对弹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是从弹幕传播的某一特点出发,对“弹幕文化”的梳理和探究仍有较大的空间。本文试图从弹幕的形成、对受众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弹幕视频网站的发展方向,对弹幕文化这
一现象进行整体
性的把控和分析,加深对弹幕文化的理论研究视角,促使研究内容更加丰富。从实践角度来说,弹幕的影响力已从最初的“二次元”(二次元指二维空间,架空世界,泛指ACG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走向“三次元”(现实世界),从弹幕视频、综艺节目到网络直播中弹幕刷屏,受众对弹幕视频的感受已从“影响视觉效果”逐渐转变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对弹幕视频的研究,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弹幕文化这一新的文化形式,并对弹幕背后的传播机制、情感依托和审美情趣有所把握的作用。弹幕为什么会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1)情感归属感,过去的上网看视频模式就是一个人孤单的坐在电脑前,单一的观看模式,弹幕提供了一个情感发泄出口,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发表情感。2)互动参与感,人都想体现自我价值,展示自己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并且得到回应。在虚拟的视频平台中,受众可以到和自己持一致观点的用户,形成小范围“体”。3)突破道德界限,受众在发表评论时,不必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可以自由发挥,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说的话,不能吐槽的评论,在弹幕中都能实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丁依宁的文章《受众的表演与想象:弹幕使用族研究》中,以观展/表演范式为框架,对弹幕的内容做了具体的分类,并分析了弹幕使用族参与弹幕生产、消费的动因及认同。得出结论为弹幕族中生产与消费的边界已十分模糊,弹幕族是积极主动的受众,弹幕构建了“观赏共同体”的想象和社归属感。XX大学郭磊的硕士范文《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研究》一文中,以弹幕视频网站的经常使用者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弹幕爱好者的结构性特征和行为性特征,并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受众发送弹幕的动机。对本文在设计问卷方面有一定启发,但其
对受众心理的研究流于数据罗列,忽视了弹幕传播主体的传受一体化,缺乏对弹幕爱好者这一体共通的体特征及
体心理的分析。
3弹幕的传播特点
31语言体系自由
20XX年,网络春晚直播中,弹幕开始走进观众视野。颠覆了过往春晚在年轻观众心目中的刻板形象,吐槽让节目内容不再单一,各种各样的吐槽打破了传统的叙事规则。其中有一些生动有趣的方言、有一些拆台或揶揄的讽刺,也有一些夸大其词的用语。观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风格,在发言中更加的随性、自由。
32可以进行二次创作
虚拟的语言环境使年轻的观众更加活跃,他们对视频内容进行理解、转换、再加工和输出时,已经带有鲜明的个性化彩,对视频内容本身进行了“二次创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比如一个新的视频作品,参与的受众越多,“二次创作”的内容就越丰富,多样性就越明显。
33表达方式非线性
受到剪辑手法的影响,观众很难摆脱整个影片的主体,一般都是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和逐步发展,但弹幕的出现使观众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比如最近新出的一档综艺节目《中餐厅》系列,任何细微之处都会引发用户吐槽,有时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戳中观众槽点,发弹幕进行吐槽。
4弹幕对受众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弹幕网络视频的流行为越来越多的受众提供了接触弹幕文化的平台,为喜爱弹幕的受众创造了新的环境,年轻人作为弹幕使用者的主力军,对弹幕文化的体验也更加深刻。首先,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