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原理-《城乡规划原理》名师预测卷7
单选题 科学小知识(共80题,共80分)
(1.)关于对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错误的是()。
A. 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江南博哥)B. 从经济综合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C. 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D. 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城市整体空间的组织理论具体包括:①从城市功能组织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②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③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④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⑤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⑥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2.)“卫星城理论”是()提出的。
A. 霍华德
B. 勒·柯布西埃
C. 恩温
D. 芒福德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卫星城理论”是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一种,它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于1920年代提出的。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3.)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 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
B.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
C. 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D.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通常认为,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与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传播的信息化大大缩短了从知识产生到知识应用的周期,更促进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4.)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未编制()就不得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也不得进行规划的许可。
A. 修建性详细规划
B. 控制性详细规划
C. 城市总体规划
D. 镇总体规划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不得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也不得进行规划的许可。因此,组织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组织的重要内容。
(5.)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应以是否具有()为准绳。
A. 规划依据
B. 规划成果
C. 规划文本
D. 规划权限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成果并非越深越细越好,而是应该有针对性适度控制,成果表达应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出现主观盲目的深化与细化,应为开发建设行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提供一定选择与拓展空间。因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应以是否具有规划依据为准绳,有充分依据的该细化就应该细化。对于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中的不同地段,不必强求规划深度的统一一致。
(6.)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是()。
A. 坚持多元化的编制主体的原则
B. 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C. 坚持竖向规划设计的原则
D.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要时刻考虑人是环境的使用主体,并且要结合当地的民族特、风俗习惯、文化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修建性详细规划还应当注意协调的原则,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新建项目与城市历史文脉的协调,建设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等。
(7.)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可将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扩散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化等称作为()。
A. 无形的城镇化
B. 观念的城镇化
C. 生活的城镇化
D. 意识的城镇化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③农村居民逐渐
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8.)从18世纪开始,工业化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城市也将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的()。
A. 主要空间形态
B. 追求目标
C. 最适合的空间形态
D. 居住地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从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状态。工业化带来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及生产技术的巨大变革,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而且促进了大量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与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9.)()导致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加剧了城市功能与既有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了城市空间的演化。
A. 社会文化
B. 政策制度
C. 经济的发展
D. 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城市空间环境演化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交织作用的物化,是在特定建设环境条件下,人类各种活动和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有:①自然环境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经济与技术因素;④政策制度因素。其中,经济与技术因素对城市空间环境演化的作用体现在: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变化,加剧了城市功能与既有空间形态之间的矛盾,从而促使了城市空间的演化。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营造技术水平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构建方式。
(1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 城市的用地规模
B. 城市的人口数量
C. 城市的数量
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便起见和易于进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的比较,国际通行的方法是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应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一般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11.)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中不包括()。
A. 以对城市重要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
B. 规定规划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
C. 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D. 根据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
正确答案: D
参考解析: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①根据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②对地块之间的地下空间连接做出指导性控制。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包括:以对城市重要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规定规划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2.)在城市规划的前期进行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的作用是()。
A. 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
B. 研究确定城市发展规模
C. 研究确定对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要素利用改造的可能性和程度
D. 研究确定进行各项工程建设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更强调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方面。除了新建城市之外,绝大多数城市都是在一定的现状基础上发展与建设的,不可能脱离城市现有的基础。所以,城市既存的布局往往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城市的现状条件,有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有时还会妨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就要求对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进行全面评价,对不利的因素加以改造,更好地利用城市现有基础,充分发挥其潜力。
(13.)下列()不属于城市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A. 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
B. 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人流的换乘枢纽
C. 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换乘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