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C )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张学门
2.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 B )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生活
3.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是( B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4.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C )
A.遗传素质      B.社会因素      C.主观因素      D.自然因素
5.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指的是( C )
A.教育规律      B.教育方针      C.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6.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即是儿童的( A )
A.主体性        B.目的性        C.天性          D.社会性
7. 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D )
A.各科教学      B.班级管理      C.游戏活动      D.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
8.学前儿童美育的主要内容是 ( C )   
A.自然美育      B.生活美育      C.艺术美育      D.情感美育
9.学前家庭教育融于儿童的衣、食、住、行和游戏玩耍等额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B )
A.情感性        B.全面性        C.持久性        D.权威性
10.“权威性”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是( A )
A.高要求、高反应  B.高要求、低反应  C.低要求、高反应  D.低要求、低反应
11.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重在预防和矫治,千方百计让孩子知道“我能行”“我进步”“我真棒”,这些做法是贯彻了家庭教育的( B ) 
A.严慈相济原则    B.正面教育原则    C.科学适度原则    D.一贯一致原则
12.通过让孩子体验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叫( D )
A.榜样示范法      B.正面说理法      C.游戏体验法      D.自然后果法
13.社区教育起源于( A )
A.丹麦            B.美国            C.英国            D.澳大利亚
14.幼儿园招收对象是( B )
A.0-3周岁儿童    B.3-6周岁儿童    C.0-6周岁儿童    D. 3-7周岁
15.幼儿园的福利性体现在( D )
A.幼儿园是慈善性的                  B.幼儿园不收费
C.幼儿教育属于义务教育              D.幼儿园是社会公育机构为幼儿家长服务
16.幼儿园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是( D ) 
A.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原则              B.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
C.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    D.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原则
17.属于幼儿健康领域教育内容的是( C )
A.自然环境教育  B.自我意识教育  C.幼儿日常生活习惯教育 D.人际交往能力教育
18.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按照特征可分为( A )
A.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教育活动B.学科式教学活动、综合主题式活动、领域分类活动
C.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体活动D.全园活动、亲子活动、游戏活动
19.对幼儿园具体、微观现象的某一方面进行评判,如园舍卫生、院长岗位职责、教师学历资格等的评估,此类评价即( D )
A.局部评价        B.区域评价        C.整体评价        D.单纯评价
20.幼儿园教师既要照顾好幼儿的一日生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确保幼儿在园人身、物品安全,做好卫生保健,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又要关注幼儿情绪情感,呵护幼儿多方面心理需求,使幼儿具有健全人格,以上职责表明幼儿教师在行使的角是( A )
A.幼儿身心健康的养护者              B.教育性环境的创设者
科学小知识
C.沟通幼儿和社会的中介              D.幼儿榜样的示范者
21.由于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独一无二的个体,加上教育情境的复杂,意外情形时有出现,教无定法,表明教师劳动过程具有( D )
A.全面性          B.主体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22.在托幼机构与家庭的合作中,一般由谁进行指导? ( B )
A.高等院校对幼儿园和家长            B.托幼机构对家长
C.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和家长        D.家长对托幼机构
23.托儿所、幼儿园进行个别家长工作的常用方式是( A )
A.家访            B.家庭教育咨询    C.家庭联系册      D.家长座谈会
24.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属于( D )
A.专业理念与师德  B.专业知识      C.专业技能      D.专业能力
25.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为幼儿开发了一系列玩具——恩物的教育家是( B )
A.蒙台梭利      B.福禄贝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26. 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一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C )
A.恩格斯       B.利托尔洛      C.孟禄        D.马克思
27.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被认为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部著作是( D )
A.《儿童心理之研究》B.《学记》     C.《家庭教育》    D.《颜氏家训》
28.1903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 C )
A.南京鼓楼幼稚园  B.香山慈幼院   C.湖北幼稚园      D.燕子矶幼稚园
2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被誉为“为儿童人权拟定种种保证的第一项国际法律文书”的文件是( B )
A.《儿童权利宣言》             B.《儿童权利公约》
C.《儿童发展宣言》            D.《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
30.师生关系方面,杜威倡导( B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D.教师权威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至18岁(2分)这一时期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2分)   
2.社区学前教育:社区学前教育是以社区范围内的学前儿童为教育对象,(1分)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来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保教活动过程。(3分)
3.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和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分)是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3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科学技术和学前教育的关系。
答:(1)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1分)
  (2)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1分)
  (3)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手段、方式和方法。(1分)
  (4)学前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表现在实现科技传承和科技创新。(2分)
2.学前儿童德育实施的原则。
答:(1)“规范"与“尊重"相结合的原则。(1分)
  (2)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2分)
  (3)教育影响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1分)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1分)
3.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
答:(1)鉴定功能。(1分)
  (2)诊断功能。(1分)
  (3)改进功能。(1分)
  (4)激励功能。(1分)
  (5)导向功能。(1分) 
38.托幼机构与社区合作的策略。
答:(1)建立定期联系制度。(1分)
  (2)动员社区力量共同办好托幼事业。(1分)
  (3)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教育资源,开展联合教育活动。(1分)
  (4)因地制宜发动专业力量指导非正规托幼组织的活动。(1分)
  (5)参加社区教育工作,开办多种社区教育活动。(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15分。
39.结合实际论述一个现代幼儿教师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如何实现其专业发展?
答:现代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构成是:
  (1)专业理念与师德。(1分)
  (2)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1分)
  (3)专业能力: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1分)
  现代幼儿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路径。
  (1)外控式培养培训:职前培养,职后培训。(1分)
  (2)内驱式自主发展:要有自主发展的意识与动机、自主发展的规划、自主发展的行动。(1分)
  (联系实际展开得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