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秋冬季节月份划分
一、四季月份划分的传统方法。
在气象学和天文学上,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月份划分有一定的传统标准。
(一)春季。
春季一般是指3月、4月、5月。
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 原因:从天文角度来看,3月20日或21日左右为春分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春分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气温也逐渐升高,大自然开始呈现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树木开始发芽,花朵陆续开放,符合我们对春季的认知。而且从气候统计上来说,3 - 5月,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从寒冷逐渐转向温暖,是一个过渡性的季节。
(二)夏季。
夏季为6月、7月、8月。
-
原因:6月21日或22日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日照时间长带来更多热量,气温升高。在6 - 8月这段时间,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炎热的气候状态,降水也较为集中,这是夏季的典型特征。例如我国的江淮地区在6 - 7月会出现梅雨天气,7 - 8月华北、东北等地会有暴雨天气,炎热和多雨是夏季的重要标志。
(三)秋季。
秋季涵盖9月、10月、11月。
- 原因:9月22日或23日为秋分日,太阳再次直射赤道,昼夜再次平分。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逐渐变短,气温开始下降。从9月开始,许多植物的叶子逐渐变、掉落,农作物也进入收获期,天气变得凉爽,这些现象都表明秋季的到来。而且在气候统计上,9 - 11月气温从炎热逐渐过渡到寒冷,是一个降温的季节。
(四)冬季。
冬季是12月、1月、2月。
-
原因:12月21日或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短,日照时间短导致热量获取少,气温降低。12月到次年2月期间,大部分地区气温寒冷,一些地区会出现降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呈现出冬季寒冷、干燥(在一些地区为寒冷且多雪)的特征。
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的差异。
由于地球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季节月份划分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热带地区。
- 在热带地区,全年气温较高,季节变化不明显,传统的春夏秋冬四季划分不太适用。例如在赤道附近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一年之中更多是根据降雨情况来区分干湿两季,而不是春夏秋冬四季。这是因为热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为均匀,气温波动较小,没有明显的冷热交替。
(二)高纬度地区。
- 高纬度地区,如北极圈附近的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且凉爽。它们的季节转换可能更偏向于以冰雪的消融和冻结来划分。而且由于高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极大,极昼和极夜现象对当地的生活和
季节感受有很大影响。例如在挪威的特罗姆瑟,冬季有很长时间处于极夜状态,整个城市被冰雪覆盖,而夏季虽然短暂,但太阳几乎不落山,这种特殊的昼夜现象使得当地的季节感受与中低纬度地区有很大不同。
(三)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差异。
-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是相反的。当北半球是3 - 5月的春季时,南半球是9 - 11月的春季;北半球6 - 8月的夏季对应南半球12 - 2月的夏季;北半球9 - 11月的秋季对应南半球3 - 5月的秋季;北半球12 - 2月的冬季对应南半球6 - 8月的冬季。这是因为地球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太阳光照的情况相反,当北半球倾向太阳时,南半球则远离太阳,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