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月考作文
篇1:我变成了风
在我生日那天,我许愿:“把我变成风吧!”没想到,我真的变成了风!
我飞奔到荷兰。哇!这里有好多好多的风车,我用力地吹呀吹,风车转的真快呀!看着飞快旋转的风车,我有一种莫名奇妙的自豪感。看着这里的居民们都开心地望着风车,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又来到了一块农田里,这里的气候十分干燥。七月的阳光如毒蛇一般用力地打在农民们的身上,他们的额上渗出了豆粒般的汗珠。现在的农田真美呀,像一片金的海洋。不过,我可不能光欣赏美景,我要帮一帮农民们,我朝他们吹着气,他们不再是汗流浃背地干农活了,而是在凉爽的微风中露出了满脸的笑容。
我又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地上开着五颜六的小花。我朝着他们用力吹,吹起了无数的花粉和种子。你看!那只小虫子抓住了蒲公英,飞起来了。你好!小虫子,你穿着彩斑斓的衣裙!你是要邀我与你一起旅行吗?一路上,我交到了好多朋友,有深山里的苍鹰、有个头超级小的蜂鸟、有草原之王狮子……后来,雨婆婆来呼唤我了,我只好告别了它们,来到雨婆婆身边。
我在空中用力地吹着,不一会儿,下起雨来了,一幅山水画呈现在我面前。一只乌龟爬进一个洞里躲了起来;而小青蛙却格外喜欢这场雨,在雨中蹦来跳去,还呱呱呱地唱着歌呢;独角仙顶着一片叶子,像撑起一把伞。雨滴落到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落到池子中;落到……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像是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时而欢悦;时而轻快;时而庄严;时而柔和;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彩。
当然,我也偶尔淘气一下,有时把晒着的衣服吹走;有时弄乱人们的头发;有时吹走人们头顶上的帽子;有时把小树吹弯了腰……
“叮铃铃!叮铃铃……”熟悉的闹钟响起,原来是一场梦啊!
篇2:社区的傍晚作文
五月初夏的龙城,正值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令人叫苦不迭。偶然一下午傍晚时分,突然雨过天晴,空中那几抹娇艳的晚霞,如火一般在燃烧,将半个天空染得鲜红。刚被雨水困扰而狼狈回家的人们,晚饭过后看到如此美景,像得到了大赦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社区活动聚集地,享受这傍晚难得的美好悠闲时光。
新冠疫情已然过去数月了,虽说外面风声时紧时松,但是人们对于那种自由的向往早就喷涌而出了。这不,
在社区空旷的广场那边传来的声音划破了宁静的天空,响起了久违而又熟悉的《酒醉的蝴蝶》。哦!广场舞开始了。一社区大妈们纷纷汇聚于此,踩着那动感十足的音乐拍子,尽情地释放着多日因阴雨而憋闷困扰在家的对美好生活的活力。伴随着音乐声,她们不停地举臂、弯腰、抬腿、转圈,这些简单而又不乏味的动作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她们越跳越欢,看得人也越来越多。也许,她们就是这个社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社区大妈们在自娱自乐地跳着自己喜欢的广场舞,而一大老爷们也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三五成,抽烟喝茶,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在他们那里,大到国外:美国疫情,边境阿三;小到国内:港版国安法,国内疫情走向。谈吐间,他们时而兴奋,时而忧虑;时而气愤,时而激动;感染着周围每一个听者,不禁让人感慨他们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天下,情系国家啊!
不知不觉,社区门口一下子多了很多地摊小贩,有卖杂货类,有卖玩具的,也有卖水果的,还有卖衣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吹来了地摊的热潮,社区门口也成了地摊的风水宝地。有人戏称:二三月错过了口罩,四五月错过了熔喷布,六月错过了头盔,七月不能再错过地摊了。“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摆地摊居然也成了时尚。社区的居民纷涌而至,围着那些小贩讨价还价,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感受着这浓浓的“人间烟火”。
孩子们也纷纷从家里跑出来,聚集在一起,你说着新看的动画片,他讲着好玩的网络游戏,不时爆出一阵快乐的笑声。嘻嘻哈哈说完后,还要玩几个躲猫猫的游戏,不尽兴不休。玩累了回到家中,才满意地进入梦乡!
社区的傍晚,是一首交响曲,是一份喜悦和满足,是一场“人间烟火”,更是一个疫情下对国家和美好未来的新希望!
篇3:庄稼地里失火回忆录
随着岁月的渐长,乡村老家里的夏天越走越远,记忆里的夏天却越来越清晰,也许是年长的缘故,总在回味儿时的那些情趣和年轻时的那些琐事来。
说实话我是一个恋家的人,从小就没怎么离开过家,觉得只有和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但是现实生活却不具备这样的生活条件,因为工作分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仍然是一周回一次家,很多时候回家也没什么事,可就是很享受那种无所事事的感觉,好像在这里不用考虑太多,有老人和妻子儿女在就没有什么问题,也许在心里我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吧!
那年暑假的一天,架子车山路两边的庄稼已经长得一人高了,当然主要是玉米才有这样的高度!绿绿葱葱的
在道路的两旁蔓延开去像一片绿的海洋。这个时节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有一股淡淡道成熟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深深的吸一口,这气味沁入心脾勾起一段段回忆......
那是2005~2006年年冬春季节,我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干旱,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干旱对小麦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降低了小麦的株高。临近麦子成熟,老天爷却降了一次透雨,反而助长了杂草丛生。杂草涨势,给麦子收割造成一定的难度。
一个下午,天气特别炎热,我和妻子带着镰刀来到一块麦地来收割麦子。妻子在前面还在不停地抢收,我却累了,坐下来抽烟休息,看着割过麦地里满是迎风招摇的杂草而发呆。顺手用打火机将地里的草秆引燃。天啊!干燥的草秆迅速燃烧,火势快速蔓延开来。一片麦地已被烧焦变成黑,火势还在蔓延。我立即用用脚踩、用镰抽打、在较火远点的地方割了一道巷截断火势。直到明火扑灭,才发现脸和胳膊已经被火烤得通红,裤子被火烧出了洞。同时也烧毁了30多平方米的小麦。
周边连片地块都是长势正旺的其它庄稼地,同样遍地秸秆,火势一旦控制不住,后果不堪设想。妻子虽然心急如焚,却看到根本无力阻止火势,只是大喊:“着火了,着火了......”,不远处的收麦老乡,听到喊声、看见烟火,急忙跑来救火,当他们跑到半路时,没想到我迅速将火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
十几年前,我带着简单的行李骑着一辆破旧的山地车依依不舍的离开家,沿路两旁的庄稼一路向工作地走去,心里不知有多少的委屈,现在想想那段日子虽然穷苦,但有很多简单的快乐!
现在虽然自己不再像从前那样穷苦,但多了很多成人的烦恼和问题,进而好像很是怀念当初那简单的快乐!
篇4:说秦腔
如果你与西北以外的人说秦腔,说秦腔是有多好,说天天慷慨悲凉,直朴豪迈,那多半是鸡同鸭讲,只会招来奇笑和嘲讽。即便有几句礼貌性的评价,基本上也是言不由衷梅雨季节是什么时间。别说外人理解不了秦腔,就是关中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对秦腔有感觉的也不多,听不进去,听不出那一种味道。拿我自己来说,我老父亲就是拉二胡儿唱秦腔的。我是听着秦腔长大的,但我在年轻时候,再怎么听也是毫无感觉,看戏也是看热闹,听不进去。
秦腔的古怪就在这里,你在人生的顺境时,很难听出其中的味道。可是,当你真正进入了社会,品尝够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看遍了人生的炎凉,肚子里头装满了委屈和无奈,这个时候,秦腔的旋律响起,你恍惚间一下子就身临其境,整个情绪就被调动起来,就随着那种旋律动了起来,好像满肚子的委屈,满肚子的伤,到了一个宣泄口子。眼泪止不住的流,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这就是秦腔的神奇,他和流行歌剧大相迳庭,和其他剧种也不太一样,不是那种一听马上就能接受的。当然,那种旋律听的多了,接受起来自然更为容易。
几十年前的陕西关中农村,秦腔的旋律随时都能听到。即便你不爱,对他也是耳熟能详。这就是乡音,从小你就觉得十分熟悉的声音。
话说回来,秦腔并非是陕西一家独有,它是西北五省共同的乡音。至少是陕甘、宁三地共同的乡音。当秦腔那种独特的旋律响起,当那种毫无顾忌的唱腔被喊出来,被吼出来,西北的天地呀,同时低昂俯仰,西北的山水与天地同醉。
秦腔只属于西北,也只能属于西北。它与西北的风沙大漠、黄土沟壑,还有关中的川原平野是绝配。你在江南的细雨小巷吼一声秦腔,可能四邻皆惊、仓皇探问。你在西子湖畔或者珠江岸边吼一声秦腔,也觉得很不合适宜。但是,在西北的黄土崖畔秃山脚下,秦腔就是天籁仙音、悦耳至极,一段《周仁回府》唱过,一段“潼关之内白旗展”唱过,余音绕梁,三而不绝,风声水声中都有琴腔的韵律。
秦腔为什么要吼要喊?那是老一辈西北人的情绪宣泄。不喊不吼,不足于将心中的悲愤痛苦和不屈不挠痛快淋漓的宣泄出来。西北之外的人很难理解秦腔的这种表达方式。他们想不通,西北的人有啥悲苦,有啥委屈,需要用秦腔这种暴虐的方式来宣泄。当然,他们也不愿意深究,最多轻蔑的一笑。不过,他们对秦腔的情蔑有多重,西北人对秦香的爱就有多深。这个问题无解,永远无解。什么样的山川就孕育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唱什么样的歌。西北苦寒之地不可能产生江南小调。
不过,秦腔虽然狂放激荡,但激昂的旋律都是悲苦的音调。千回百转的唱腔里,一腔的悲凉、悲愤和不甘。每一嗓子吼出,都是血泪交加的溅射,都是沧桑哀痛的悲鸣,还有深深的辛酸和无奈。
有一个词叫“长歌当哭”,用来形容秦腔虽然不太恰当,但多少有那么点儿意思。至于秦腔为什么这么悲,这要问秦腔诞生时陕甘宁的山川。问他们为什么那么苦寒荒凉,问他们为什么那么苍茫辽远。当然现在西北的环境比过去好多,但过去的痕迹还在,天地辽阔高远,川原跌宕起伏,渭河、泾河还有黄河的水都是浑浊的。从宝鸡向西向北走,险峻连绵的高山上,草木稀疏。在50年前,宁夏许多人家的房顶上甚至看不到瓦。为什么?因为不需要,因为很少下雨。即便下雨也是稀稀拉拉,连屋顶抹的泥都淋不湿。秦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唱出了撕心裂肺的情绪。它狂放悲凉的旋律,既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安抚,让这一方的百姓不屈地挣扎着,顽强地活下来。
话说回来,秦腔也并不是一味的慷慨悲凉。他也有许多婉转悠扬的唱段,欢快的抒情。只不过黄的婉转悠扬与黄梅戏的柔和细腻完全不同。在深情款款的旋律里,总有刚健质朴的内涵。可惜时至今日,秦腔的老戏迷是越来越少。与其他剧种一样,秦腔演美人迟暮,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40年前那种锣鼓敲响,一声嗓子喊出,观众热血涌动、激动不已的情景很少看到。当然,这一次终于看到安万到西安演出的时候,不说秦腔的好处。秦腔是秦人的魂,是西北人血液里流动的慷慨激昂,这方土地上生活的人,爱恨情仇都在秦腔里,他们的欢乐,他们的悲苦,只有秦腔那种唱法才能淋漓尽致的宣泄出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