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抓捕日谍时为何要脱下他们的鞋子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720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377月北平发生了卢沟桥事件日本近卫内阁宣布向华增兵,中国抗战爆发,此时日本对华间谍战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抗战爆发之后,中日首场大规模军事较量发生在上海。当时日军欲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蒋介石则是调集了全国的军队要在上海和日军一决雌雄。然而战争尚未打响,一场情报大战却先在这座东方大都会展开了。193789日,驻上海丰田纱厂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以及一等兵斋藤要藏驾车冲进了虹桥机场,被守备的中国保安团击毙了。这一事件被称为是淞沪会战的。据后来查明,虹桥机场的事件就是因为日军的间谍活动而引发的。原来按1932一二八淞沪停战协定中国不得在上海驻军,只有两个保安团和一个警察纵队来维持治安,形同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为和日军决战上海,曾经密令驻扎苏州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派兵潜入了上海。当时张治中派了一个团的正规军,士兵穿上了保安团的服装,乘火车潜入了上海,并且秘密进驻了虹桥机场和龙华机场。但是这一个行动还是被嗅觉灵敏的日军间谍察觉了,最初日本派出了间谍扮成了抄门牌的人,被卫兵抓住之后,脱下他们的鞋发现其大脚趾岔开,那么这是日本人因为穿木屐所形成的特有的生理标志。此后日本海军陆战队又派了中尉大山勇夫等等驾车探秘机场守卫的真实身份,被卫兵开击毙了。而这些卫兵
正是化装成保安团的中国的正规军。
  解说: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聚集了来自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的族,既是闻名遐尔的东方大都会,也是国际间谍之都,日本作家川合贞吉曾这样描述,上海是国际间谍之都,情报体系错综复杂,有的人与华盛顿有染,也有的人与伦敦、柏林、莫斯科或东京有联系,仅日本在上海的情报机构就有陆军、海军、东京警署、外交部、司法部、台湾总督府、高丽总督府,它们都有独立的机构,相互竞争1937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增兵华北后,上海也是危机四伏。
  荣维木(学者):日本侵略中国,七七事变之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我们叫做是蚕食。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日军越过长城,然后势力进入华北,它这个叫蚕食,一步一步地来。那么1937年以后,那个叫做鲸吞,就是全面的叫鲸吞。
  解说:193789日,上海发生了虹桥机场事件,驻上海丰田纱厂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等驾车密探虹桥机场,被化装成保安团的中国士兵击毙,这一事件成了八一三淞沪会战的。事件发生后,上海市长俞鸿钧为避免事态扩大,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正交涉。但冈本怀疑,中国正规军已潜入上海,要求上海市政府将保安团撤出机场,这一要求被俞鸿钧断然拒绝。此后双方虽继续谈判,背后却加紧调兵,就在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时上海市政府设在市中心,市长俞鸿钧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北四
川路的日本海军司令部,如芒刺在背。为防不测,他下令把市政府情报档案转移出去,但搬运时却发现,这些档案全部失踪,替代的是一堆白纸。
  上海名医陈存仁在《抗战时代生活史》中这样记述,原来当时市政府的秘书王长春早已受日本军部的利诱,勾结部分职员,干了这件盗宗卷的事情,因此市府一切情报日本人早就知道,换句话说,这时市政府的情报处,早已变为日本人的情报处了。为了躲避日本人监控,俞鸿钧又带着十几名亲信及卫士秘密搬到法租界白赛仲路一栋小楼办公。没想到他上午搬进法租界下午就被日本同盟社披露出来,陈存仁这样写道日本同盟社送来的稿件分为两种,一种是报纸用的新闻稿,一种是不公开的参考资料,在参考资料中就提到上海市政府已秘密迁移,且将全部人员名单调查得一清二楚。此后不久南京方面给俞鸿钧的私人密码公文又被破译出来,刊登在日本同盟社的参考资料中,俞鸿钧吓坏了,经调查发现泄露情报的是自己的法文秘书耿嘉基。
  白孟宸(《兵器》杂志编辑):日本当时在上海的实力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上海政府的这些相关秘书,包括后来的这个殷汝耕,那么这个(殷汝耕)当时在当上海市政府,好像是日文秘书,那么另外有一个就是法文秘书耿绩之,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是上海黑白两道,尤其是跟这个法租界相关的,这个很重要的一个沟通的人物。
  解说:耿嘉基字绩之,除在上海市政府任职外,还曾在法租界公董局及法巡捕房当秘书,是当年上海滩一位黑白通吃的人物,当时上海新闻界的金雄白回忆,上海社会上提起耿秘书这个人,知道的就不少,他是江苏松江人,父亲是前清出使比利时的钦差大臣。七岁就随父至法、比留学。回国以后一度在外交部供职,从张出任上海市长以后,他被聘为沪市府的法文秘书。其实耿绩之早在三十年代初就被日本情报机关收买,淞沪会战时,他除向日本人出卖情报外,还在日军占领上海后,与后来汪伪特务头子李士颇为近乎,被国民党军统列入了黑名单。军统特务陈恭澍回忆,汪伪政权建立,耿亦因故辞去法租界秘书职,以退为进为寓公,深宅大院,俨然以小大亨自居,他走的是二流文人路线,一方面广收门徒,光大社会势力。一方面结交官府,调词架讼,但并不鱼肉市民,有时也做做好人,行行善事。耿绩之后来在上海永嘉路的公寓开自杀,关于他的死因说法不同。
  白孟宸:我们现在看到国内的一些资料,称耿绩之曾经跟人说,如果日本人侮辱我的话,我就会自杀,好像也有点民族气节,那么当时他自杀的原因确实是受到日本人的侮辱,这个情况是怎么回事,是在这个1943年,日本在上海到南京的火车上,发现了大量的走私、偷运的大米,因为当时日本将大米进行了专营,那么当时就在上海抓了一批人,那么这批人就供出了耿绩之。
  解说:当时耿绩之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在南京,通过家人疏通才被放回上海。
  白孟宸:回到上海没多久就自杀了,那么当时上海的一些人的推测是,这个几十万斤大米的走私案,可能涉及汪伪的上层。耿绩之作为一个知情者,而且是已经被发现的知情者,他只能是被自杀这种状态。那么在耿绩之自杀之后的三月份,当时汪伪的粮食局的一些相关领导就直接被毙了,那么这个事就查到这一级为止。
  解说:淞沪会战前日本情报机构不但收买了耿绩之、王长春等上海市政府的公职人员,还把手伸到了蒋介石身边,淞沪开战前,蒋介石曾在东京军委会召开的最高国防会议上,下令封锁长江下游的咽喉江阴要塞,当时蒋介石密令沿江中国军队破坏江阴一带长江水面的航标,在长江航道沉船、布设。
  黄晓峰(学者):把江阴的航道给堵塞掉,可以造成两个结果,一个是使得上海或者海洋上的日本,因为日本的舰队很强大,不能够通过长江往南京进攻,另外一个方面呢,在长江上游把日本长江舰队和商队的船给截下来,或者消灭掉,当时是很重要的军事方案。
  解说:但蒋介石没想到,密令刚下达,中国军队还未来得及行动,日本人却首先得到了消息。从86日起到87日止,长江中上游各港口包括南京、武汉、宜昌、重庆正在行驶或停泊的日本军舰、商船近三十艘,好像同时接到了蒋介石的密令一样,全部升火,开足马力飞速驶往长江下游。
  黄晓峰:告诉地通过了江阴一带,就跑了。那么国民党赶快派空军追上去轰炸,都来不及了。
  解说:据载连长江中上游各港口城市的日本侨民也停下工作,即日随日船撤离,有的家里电风扇都没关,有的人去楼空后,桌上还留着冒着热气的饭菜,等中国海军奉命拦截时,只扣住两艘日本小商船,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愤怒地把桌上的景德镇瓷器扔出窗外。
  黄晓峰:明摆着是一个泄密事件,那这就说明什么呢,在国民政府的高层,在掌握绝对机密的人中间出现了间谍。
  解说:那么究竟是泄露了这一最高国防机密呢。当时参加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的,除蒋介石本人外,还有行政院长汪精卫、军政部长何应钦、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及各大战区的负责人。除此之外就是担任会议记录的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
  黄晓峰:后来查出来就是汪精卫的机要秘书叫黄浚。汪精卫当时是行政院长,相当于总理了,那就是说他的机要秘书,他的职位相当于是国务院办公厅主任了,就这么一个(职务),你说他有什么情报不知道的。
  解说:原来黄浚早年曾留学日本,与后来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是早稻田大学同学,而须磨名为驻华领事,实为披着外交人员外衣的日本间谍,他以老同学的名义收买了黄浚,使黄浚在蒋介石下达封江命令仅一小时后,就把这一情报转给了须磨。须磨将情报上报,驻上海的日本海军司令部立即发出了所有军舰立即升火,迅速驶往长江下游,强行冲过江阴要塞的命令。
  陈晓楠:黄浚的通敌行为后来才被查出,并且最终被毙。但是他造成的损失却已经无法挽回。淞沪会战之前,日军之所以疯狂展开间谍战来扰乱中国的部署,是因为当时日本在上海只有三千多海军陆战队,以及一些军舰,不能应付较大的战争。因此当时日本的策略是三分靠兵力,七分靠情报。这一策略可以说是起到了作用。淞沪开战之前,日本人没放一一弹,就利用间谍活动把中国政府和军队置于了不利的境地,战争爆发之后,日本间谍更是主动出击,连上海的日本浪人们都行动了起来。当年上海曾经有一座井上公馆,主人叫井上日照,是一名日本商人。但是井上公馆表面上是商业机构,实际上却是日本在上海的民间情报组织,当时井上日照在上海招募了六十多名日本浪人,经过训练,这些人不但熟悉通讯、化妆、爆破、暗杀等等间谍技能,还能讲一口颇为地道的上海话。
  淞沪会战打响后,井上日照命令手下的浪人们为日军进攻提供情报,指示道路。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本来认为江南湖网、水道密集,不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作战,但是日军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却超过了我们自己,甚至那些古老的石拱桥宽度是多少,他们都一清二楚。所以日军的坦克简直就是为其量身打造的,正好可以通过。就在中日双方在上海以死相拼的时候,日军主力又突然从杭州湾以及金山卫一带登陆了,那么这本是中方认定登陆的海岸,日军又是得到了哪些情报呢?
  解说: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后的1937115日,柳川平助任司令官的日本第10军在杭州湾及金山卫一
带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包抄之势,这次登陆成了淞沪会战中的胜负手,那么日军为何选择在杭州湾及金山卫一带登陆呢。
  赵云峰(学者):我们知道登陆战的时候,对于海岸、滩涂这些条件要求是很苛刻的,岸边几十米以下,它必须最好是沙滩或者是石滩,不能是滩涂,因为滩涂像沼泽地一样,你想登陆的步兵带着几十斤的装备下来,他们就被吸在泥里了,就上不去了,变成活靶子。
  解说:原来早在淞沪会战前,日本人就对上海周边的海岸线进行了间谍测绘。
矢野浩二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