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1 15:52:12
阅读(234) 评论(0)
系统分类:娱乐 个人分类:默认 关键词: 试述 西华 女娲 渊源 文化
西华县位于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地,辖19个乡镇,面积1210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87万人,属北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据史书记载,西华春秋为宋华氏地,东称东华,西称西华,西汉始置西华县。人类始祖女娲在此地繁衍生息,死后葬于思都岗女娲城,故西华又有娲城之说。女娲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流传时间最久、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神话传说人物。西华女娲文化中含有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信息,是极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极具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一、女娲文化与神话传说。
女娲神话传说的最早文字记录出于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他在《天问》中说:“女娲有体,孰
制匠之?”汉代王逸在《楚辞·天问》注中说:“女娲氏人头蛇身”。这就把屈原所说的女娲的怪异形体具体化了。王逸之子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张嘉译的妻子是谁呀对于王逸、王延寿关于女娲传说形象的记述,后在相继发现和出土的画像砖、刻石提供了文物上的证明。唐李冗《独异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谴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而现今流传在豫东一带的神话传说,不仅佐证了典志古籍的神话原型,还存在有一些方家稗书野抄中均不载的衍生故事,如《女娲兄妹滚磨成亲》。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这么空旷的世界上还是孤单单地他们兄妹两个人,哥与妹妹商量,不如咱兄妹结成夫妻,生儿育女。女娲说:这是一件大事,不能任意妄为,应问问天同意不同意这么办。他们决定滚磨以问天意。伏羲在北山上,女娲在南山上,各自拜过上苍,从山顶上同时滚下一只磨扇,最后,两扇磨竟合在了一起,伏羲从北山上下来见了,心里高兴,女娲从南山上下来了,顿时羞红了脸。”
而在《抟土造人》中讲:“女娲补好天后,手上净是土石渣子,两手一拍打,落地儿变成了
三道皇城。古时候高着哩,都说“站在女皇城,望尽天下城。”“女娲城是神石神土,清早起来,雾气腾腾,有五彩象龙,那是女娲的真身。现在都好唱龙的传人,不假,天下的子子孙孙都是女娲造的。”这与《吕氏春秋·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空调能效等级恃君》“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记录,及《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而《风俗通义》中记述:“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说女娲化育万物,是其文字记录的拓延和补充。
女娲城所在地思都岗村,位于西华县城北15华里,极具中原特。以这里为中心,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及内容风格多样的祭祀歌舞,为中原女娲文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口传文化资源。
二、娲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女娲故城遗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城。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城,内城每边长400米,外城每边长1000米,面积100万平方米。城墙多层夯筑而成,今残存城墙高约3米,宽8米,城内有夯土台基和陶水管一道,城墙上有烽火台。出土大量釜、罐、鬲、瓦等春秋遗物,城址下还有商代甚至更早的古文化遗存。女娲故城内还有女
娲坟、女娲阁等。
情人节短句10字之内左传载:“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可见西周至春秋时,宫城建筑有严格的礼制规范。象女娲城这样有城池,内外严谨,规模大过“百雉”的宫城,以女娲名之,足以说明当时女娲信仰在官方和民间居位之显。称女娲城为“女皇城”,当然是有了“皇亲”概念之后的变称。《风俗通义·三皇》篇引《春秋运斗枢》则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则有了女娲人皇的地位。家庭中央空调
目前,全国有女娲传说的地方约10处之多,西华思都岗女娲城是其中一处。应该如何看待西华的女娲文化、娲皇文化故城呢?这涉及到女娲活动地域问题,上世纪四十年代闻一多写了《伏羲考》,提出女娲、伏羲的神话由南向北传播,而王大有先生所著的《三皇五帝时代》中说:“在淮阳宛丘西有西华县女娲城,建在一溜十八岗的山地上,是女娲裔在距今7120年营建,山脉起伏不断,象征连绵不息,是天母的地位。”我们有同样认识,看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女娲是华夏人文母祖的总体形象,最早应该出现在黄河流域。有学者称,女娲不是一个专有名称,而是带有普遍性的人类始母的名称。杨坤在《女娲考》中说:“在始祖社会,
一个氏族即是一个国家,便有一个始祖母,因此,即有许多氏族,便有许多女娲,在当时被称作娲的,是氏族中的女酋长,意即圣母,后来加一个女字,叫做女娲。”女娲是黄河中下游一带以蛙为图腾的氏族。我们同意杨先生的看法,西华地处黄河中下游,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水草丰盛,适宜生存繁衍。这里现在还流行一种民间舞蹈“鸡毛人斗蟾”,蟾即是蛤蟆,也就是蛙,这也是女娲在形成过程中的初始形象吧。
第二、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华县地处豫东黄河冲积平原,地上地下文物丰富,从出土的石刀、石镰、石斧等石器中,证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女娲城址下,发现的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商文化遗存中,表达了先民的定居生活和所从事的渔猎、养殖、种植等活动,证明了这一带曾长期生活着仰韶文化早期的一个人口较多的母系氏族了,可以说西华女娲城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和仰韶文化早期最重要的一处遗址。这也为研究古代文明中女娲神话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考古依据和珍贵的实物资料。另据城内出土的釜、罐、鬲、瓮、瓦等器物残片以及地下排水管道和明代女娲城门额“娲”字砖来看,女娲故城是人们祭祀人文始母女娲地,它不仅时间早,且延续时代较长。
第三、女娲活动的地域为豫东一带。有关史料表明,女娲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人文始母”,女娲故城为女娲故都。宋《太平寰宇记》卷十载“县西二十里,旧传女娲之都,本名娲城。”《读史方舆记要·卷四十七》载:“娲城在西华县西,女娲之都也,村内有古刹名龙泉寺。”寺今尚在,明代碑刻述:“西华县北十五里,有遗址,半就湮没,传为女娲故墟也。”《西华县志》载:“<东野纪闻>云,‘陈之长平即女娲炼石补天处,今有女娲城在焉。’<旧志>:‘以女娲所筑之域,故老相传,其来已久。春夏之交,城上朝烟,缤纷在目。’诗曰:“女娲炼石自何年,补足人间缺漏天,石屑化作域上图,常将五幻朝烟”。西华古属陈,西华女娲文化与陈之淮阳的伏羲文化同属民俗意义上的、依托于神话传说之中的远古历史文化,在宇宙起源、生命繁衍、文明肇始、生产发展等即互相认同又互相补充。西华、淮阳两地相邻,女娲和伏羲也是许多传说中的共同主角,地理格局上也为西华女娲文化提供了佐证。
女娲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女娲文化的传承。做大女娲文化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西华是典型的农业县,矿藏资源稀少,工业基础薄弱,虽自然生长条件较好,但人多地少,经济相对滞后。县委、县政府在《西华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提出:以女娲城遗址、昆山女娲宫、杜岗会师纪念碑、三岗革命根据地纪念碑、龙泉寺、商王高帝陵为基础,“十一五”期间打造中国女娲城景区,形成自淮阳龙湖、太昊陵至女娲城景区环形旅游线路,拓展文化旅游新领域,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县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根据全县的文化资源状况,要达到女娲城景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先从女娲城景区开发和利用入手,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开发利用,把它作为推动全县文化产业的经济龙头。打造女娲城景区文化品牌,要在科学定位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在开展学术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国女娲文化进行普遍考证,定位西华女娲文化在全国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打造女娲文化大文化圈,树立文化品牌,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女娲大文化体系。让世界了解女娲,了解西华,让西华走向世界。
云襄传 电视剧文化产业理念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一个新标志。在做大作强女娲文化工作的同时,积极将女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农业生产、工业产业之中,将文化信息工程以及城市文化形象标志设施优先纳入城市发展统一规划,形成鲜明的女娲文化个性,并通过传统文化魅力,提高知名度,带动西华文化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