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本书感想
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女性主义的相关理念及其基础,阐述了父权制的内涵和其影响。与一般的科普读物不同,这本书结合了将近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的思想,针对40个直击女性生活痛点的角度,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切入女性在一生中遭遇的种种问题,剖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父权制要素,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书中关于女性着装方式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对女性着装方式的判定起源于古罗马。在公元前215年,罗马颁布《奥皮亚法》,禁止女性拥有超过半盎司的黄金(历史学家认为这相当于征用女性的财富),并规定了她们的着装规范。已婚妇女必须穿一种名叫“斯托拉”的长及脚踝的束腰外衣(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穿的就是这种衣服),而在罗马时代和奴隶只能穿托加袍,以便人们一眼能看出一个女人是否“体面”。斯托拉长袍象征着已婚女性的美德(“好”女人),而托加袍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种“”的服饰形式,这些着装规范的目的是区分不同男人的财产,防止男人尴尬而意外地搭讪他人之妻。此外,对男人来说,性侵穿斯托拉的女人比性侵穿托加的女人罪行更严重。这个古老的规定引出了一个从那时起就存在的神话:女人的着装方式可以告诉你,她是否“有机可乘”,是否“准备好了”。而在性侵案件中,施暴者通常也会将受害者的着装作为其“犯错”的
借口,将犯罪责任推到受害者自身“不检点”的穿着上。
此外,书中也提及男性为自己的罪辩护的四大神话,引人深思。这些神话存在的基础是父权制和男性的强权主义,出现的原因是为了美化恶劣的性侵犯行为,将施暴者的罪责归咎于受害者自身的默认同意
第一个神话是“所有女人都想被”。这种说法暗示了,即使女性说“不行”,她们实际上也是在说“可以”,进而取消了征求同意的必要。
第二个神话是“如果确实违背了女性的意愿,那么她们就不会被”。这一神话反过来支持了第一种神话,即所有女性“确实想被”。
第三个神话是“她自的”,这是“犯把责任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受害者身上的典型方式”。言下之意是,这个女人身上有某种东西(比如她的短裙,她的“轻率行为”,她的性经历)足以促成。
第四个神话是“如果你躲不过,你不妨放松一些,享受一下”。这个神话被用来故意轻视对身体的侵害。它还告诉女性,她们必须接受两件事:第一,男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第二,不管你怎么想,“所有女性都想被”。
正是由于父权制的社会背景以及现实存在的种种问题,女性自身的解放和独立人格的强调具有重要的意义。女性应当被当作与男性平等且独立的性别二者之间的差别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忽视
书摘
恰恰是因为男性拥有权力,他们才能建构男性优势神话,并让所有人接受它。
只有通过女性的无偿劳动,如养育孩子、烧饭做菜、照料老弱病残,男人才得以自由地投身于公共事务和有偿劳动。这种男女劳动分工完全不同于前资本主义社会所认同的性别分工,非常直接地服务于男性利益,并间接地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她们指出,只要女性一直提供这种无偿劳动,男人就能顺着资本主义体制不断向上爬,始终掌控着体制权力,并永远把女性排斥于权力结构之外。女性要想改变权力平衡,就需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阶级制度和女性自身。
女性长期以来一直被等同于私有财产。1707年,英国大法官约翰·霍尔特勋爵把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的妻子发生性关系描述为“对他人财产的最大侵犯”
新娘被性侵图片
在狩猎和采集时代,两性之间没有等级之分。但随着人类向农耕社会转变,男人控制了新生的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机构。男人为了在自身位置上获得成功,希望女人能扮演特定的角。他们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假装女人“天生适合”扮演这些角
如果这些刻板印象总是明显地损害被压迫体的利益,它们可能会加剧体之间对抗和反叛。另一方面,如果它们表现为赞美而不是贬损,它们就更容易被从属体接受,甚至被她们内化,以致她们真的自以为与生俱来就拥有这些特点。这就意味着女性会认为:支持男人的工作,照顾孩子和家庭,富于同情心、关爱和友善,乃是女性的天职。
她为之奋斗的目标不是让女性“拥有主宰男性的力量,而是拥有主宰她们自己的力量”。
世界各地的女性都争先恐后地把脚挤进水晶鞋里,不惜强迫和损害她们的身体……她们别无选择。如果不这样做,她们将受到巨大的惩罚:她们的社会合法性将岌岌可危。
在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被定义为低等和寄生的阶层,故而没有以某种形式获得男性认可的女性注定会失败。
伟大的女性主义者会说,“童话般婚礼”的梦想是一种错觉,世人鼓励准新娘信以为真,目的是让她们忘记她们将放弃自己的生活,成为家庭奴仆,负责照顾丈夫。然后从此以后,他们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家庭主妇付出的代价是远离主流社会生活,职业女性付出的代价是由于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缺少额外的情感能量来抚育家庭。无论你怎么做,你都将受苦。现行的这种制度不适用于现代女性,因为它起源于女人只能为外出工作的丈夫提供支持的时代。只要它保持不变,你在家里就必须承担额外的工作,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平等都不可能实现。
我们需要让更多的女性去证明她们作为人的价值,而不是让社会对女性的评价落在她们养育后代的能力上。
女人从婴儿期开始就被反复告知,她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生儿育女。她们被灌输“母性的光辉”,母亲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非凡荣耀”可以压倒她所有的缺点。波伏瓦指出,这样的想法影响了女性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她们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否想要做母亲。
与往常一样,这里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方面,女性在文化上被要求具有“友善”的品质,而社会期望女性表现出“合”特质,比如富有同情心和敏感性。另一方面,领导者被期望表现出支配欲、行动力和竞争(“主观能动的”行为)等传统上与男子气概有关的行为。因此,如果你符合文化上盛行的女性观念,你就会被认为太友善,不适合做领导。而如果你表现出主观能动的行为,别人又会认为你“太有种”,但缺乏社交能力。
主要由男性撰写的人类成就史会向我们表明,女性在任何领域都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即使有些女性在去世
多年后重新得到关注,她们的成就也很容易被错误地归于他人。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女性尽管被禁止接受教育,得不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甚至常常被彻底剥夺工作的权利,却仍然设法写作、绘画、发现、制造和发明。她们的画作一直在被重新发现,并实至名归地陈列于博物馆内,其中连一幅裸女画像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