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三学年度第一学期
荔枝班十月份家庭教育问答反馈
本次的教育问答发给家长20份,收回19份,回收率95%。
本次家庭教育问答的内容是: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徐子涵家长反馈道:大多数宝宝都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处,老人家比较溺爱不利于宝宝们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所以建议:1、对宝宝的要求与幼儿园一致。2、对长辈们进行耐心劝说,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3、尊重、鼓励宝宝,增强自信心。
李佳烨家长反馈道:从宝宝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引导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时鼓励自己动手吃;逐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帮助家人擦桌子、扔垃圾等,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她玩着做,也常常提醒她大人们为他付出的辛苦,从小懂得感恩。
以下是给大家一点参考,如下: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王佩雯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2、用生动的故事来强化孩子的自理意识。故事对孩子具有无穷的魅力。故事中形象真切的人物与动物深深感染着孩子。因此可以经常给孩子播放关于自理的动画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
二、教给幼儿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道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自理的方法。3岁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穿衣服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穿衣服的歌来进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让幼儿在儿歌中轻松学习穿衣服的方法,家长不妨一试。
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每次收玩具时,孩子们都放得乱七八糟,为此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先教孩子认识每种玩具放置的小筐,再把同种颜的小筐放在物品柜的同一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们能快速整理好玩具。
3、鼓励表扬,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的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为了鼓励孩子能穿脱鞋,我们在园时特别组织了穿鞋比赛,对表现好的进行表扬,从而激励幼儿好胜心,竞争中促进自理能力的提高。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利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家长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例如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家长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家长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渐渐的就掌握了这一技巧,每名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哪些地方是薄弱环节,在家要多请家长监督、督促,在幼儿做事时,家长除了把握好“力所能及”和“安全”这两个度以外,还要真心引导﹑鼓励﹑帮助﹑认可。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喂鱼﹑浇花﹑分发碗筷﹑擦桌子等这类家务事。这样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将将孩子培养得更优秀!
  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虹桥中心幼儿园古北园
荔枝班(小班)
朱玮雯、王佩雯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