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艺术品资产化,是将文物艺术品通过鉴定、评估、确权、托管、保险、资产化、证券化等流程,利用物联网系统及电子标签跟踪溯源系统进行电子身份证植入,使文物艺术品传承有序,成为可量化资产,计入企业资产和个人财富。文物艺术品资产化,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国际化、促进经济发展、增加金融资本流动性、保护民间文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物艺术品资产化是国家战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博物馆将成为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重要载体。
一、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时代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不断向中国及亚洲地区转移,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国际化在不断推进。目前股市、楼市、现代艺术品市场低迷,由稀缺性保证的具有持续增值价值的古代文物艺术品将成为市场主动力。
(一)政策法规
2015年3月20日,新的《博物馆条例》施行,倡导建立民营博物馆,鼓励民营博物馆成为文化产业的载体。目前,民营博物馆成为新一代富豪的标配,建立企业博物馆将成为提升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开拓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起到凝聚历史、积累文化、聚集财富、传承品牌的作用。
2015年4月2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为民间文物确权、文物流通、文物艺术品资产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度“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准备工作的通知》,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文物艺术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文化产业大潮中必将引领潮流。
2015年1月,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中信银行等27家银行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的批复》,2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获得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主体资格。该文件的下发,标志着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的实质性启动。该政策也为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文物艺术品质押贷款支持证券,来解决文物艺术品质押贷款过程中遇到的传统难题提供了重要的金融制度环境。
(二)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条件
文物艺术品资产化能够立于不败的
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
1.文物艺术品价值保障
文物艺术品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保证了文物艺术品的持续升值,文物艺术品价值空间巨大,具有持续升值的资产属性。
2.金融资本介入提供流动性
金融资本的介入为文物艺术品提供了流动性保证,文物艺术品又成为市场的润滑剂和催化剂。艺术银行、文物艺术品抵押、文物艺术品基金、文物艺术品信托、文物交易所等都是金融资本介入的渠道。
3.建立快速流通的证券化交易平台
快速流通的证券化交易平台,提供文物艺术品资产的出入口。要打破目前各类交易所以单纯艺术品炒作、艺术品交易为主导的资本博弈模式。站在国家文化产业战略高度,以民族利益为重,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宗旨,建立以文物艺术品为价值保障,以实体产业开发为预期收益的“文物资产包”证券化交易模式,使文物艺术品与实体产业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资产证券交易体系,通过证券融资发展实体产业,通过实体产业开发,实现证券收益。
二、司法鉴定是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基石
长期困扰文博界的文物艺术品鉴定难,已成为制约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瓶颈。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体系,为建立权威文物艺术品鉴定、建立文物艺术品溯源体系、文物艺术品资产化起到奠基作用。
(一)目前文物鉴定乱象1.文物争议事件
带着权威专家鉴定证书的汉代“玉凳”被高价拍卖后,又遭受众多质疑非论之声。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的砸瓷事件成为社会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并被藏家起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河北衡水冀宝斋博物馆藏品全系伪品,被文物局吊销资质闭馆的新闻刚爆出,中藏网却又把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见在网上广泛传播。到底谁是谁非,已把国人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更不知该信谁为好,一切皆因我国暂无权威文物鉴定机构和技术,使国人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于是给有些人制造事端、颠倒是非创造了机会和土壤。
2.文物鉴定行业现状
文物鉴定行业自立门户、各吹各调、封闭自大、互不买账、自吹自擂。搞科鉴的不承认目鉴结果,目鉴专家不信科鉴结果,拍卖行无奈只好只相信自己,其他所有鉴定结论一概排斥。另更有一批因文物古玩获利的相关利益团体人员,更是趁乱制造事端,极力
保护怕失去的利益名声。本该正常进行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交流买卖夭折、停滞,甚至诉诸法律,纠纷和交恶事件更是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所有一切皆因国家无权威鉴定机构和技术而导致。
(二)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
文物争议案件的最终裁决,要靠国家司法程序保障,司法机关成为终局裁决机关。司法鉴定结论在司法证据体系里具有
最高证据效力。
三、六维文物物证司法鉴定
宁夏六维辩证文物鉴定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是在我国文物鉴定思想理论体系标准已严重滞后,文物保护、收藏、拍卖、投资、交流都因鉴定形成瓶颈而大受影响导致混乱无序的背景下成立的。针对我国文
物鉴定的乱象,宁夏六维辩证文物鉴定研究所成立前,
研究所就已经具备自己的研究团队,并已经开展研究
十余年,成立之初具有研究成果六维十八步三论及根
据该鉴定技术研发了自己的鉴定设备。创立了宁夏六
维物证司法鉴定中心,开了文物鉴定科学、系统鉴定
方法的先河,其研发的文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对于我国
文物鉴定极具影响力。
(一)六维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的概念
六维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是指宁夏六维物证
司法鉴定中心依照司法鉴定的本质要求,应用物证技
术理论、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采取历史穿越对位、
唯物辩证思维、传统经验和科技手段相结合,多方法、
第三代身份证新功能全方位对文物艺术品的年代、真伪进行鉴定的技术手段
与方法。应用独创的六维辩证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
定技术,从刑事科学技术、物证检验技术的角度寻求
突破。它不是单一的技术方法,也不是若干种方法集
合的方法,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技术团队、技术平台、
技术设备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
该系统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平台上,有机整
合了光电图像采集、处理、电子计算技术,实现了采痕、
取证、比对、检验、鉴定的一体仪设备创新。该系统
与扫描电镜、能谱、质谱仪以及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
集合使用,不仅实现了文物艺术品原生痕迹和次生痕
迹的自然老化痕迹的识别和鉴定,而且还可以对文物
艺术品各元素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二)六维十八步三论文物鉴定技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我国文物鉴定已到了乱极必治的时候。因为从目
前所有鉴定乱象看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在中国
文物鉴定的历史上,各种思维观点从没有像今天这样
百家争鸣的活跃。梳理引导这种活跃的混乱,把互不
服气、自视老大的、清高的各派观点统一到一个平衡
节点,就会达到极乱而治的境界。
(三)六维十八步三论文物鉴定技术简介
1. 六维之一:历史观——用美学历史穿越的审美
对位观和历史发展的辩证统一方法确定鉴定物的时代
美学特征。
全面进行被鉴物对应的综合艺术信息的认真审视,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对美学的认识不同,人类发展的各个
历史时期所生产的各种使用器物和生产工具带有生产
者对当时美学的审视标准、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美
学题材的表现手法,且深受统治者的政治取向、审美
情趣、朝廷体制结构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生活生产需要、
科技水平、制作能力和生活习俗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和认知鉴别真赝。
2.六维之二:哲学观——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融合
吸纳整合传统鉴定方法与经验,从被鉴物形制、工艺、
材质等时代特征的统一性,确定器物的时代属性。
根据对被鉴定物所属年代的工艺材质、形制、审
美观等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审视后,看是否与其年代的
对应因素符合。仿制品虽也可仿制出古代工艺特征和表象特征,但当时的历史环境、气候条件、所用工具、材料等诸多条件因素,以及多年沉积的习惯性劳作工艺都已不复存在,并发生了变化,所以内在的工艺特征和历史痕迹是现代根本无法复制克隆的。
3.六维之三:自然规律论——以极严谨认真的审视眼光和配套工具与方法,排除或确定被鉴物上违反自然规律和社会科学常识的蛛丝马迹,是定性其是否真赝的重要手段。
因者的作伪行为是违反生活常识和正常规律的行为,要做到合理和符合自然规律,而又不留丝毫痕迹,是根本不可
能的事情。故从中仔细分析辨别,作伪的痕迹是根本无法掩饰的。人为模仿的结果和岁月磨砺的结果是有本质性区别的,即使现代人加入化学添加剂和使用各种手段制造出的效果,在六维综合鉴定的技术面前,仍然是很容易识破的。
4.六维之四:认识论——与时俱进发现应用相关联的最新科学仪器,对被鉴物的相关材质、成分做量化检测分析,辅助配合确定被鉴物的时代与地域属性。
六维文物鉴定的科技开发人员结合六维鉴定的方法与相关科研厂家攻关合作,研发出了“LW3000多功能数码显微成像取证检测系统”。该系统将扫描电镜、能谱仪、质谱仪以及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结合使用,通过对光学电子图像的采集、测量处理和对比,实现了采痕、取证、比对、检验、鉴定等环节的一体化,真正地实现了文物艺术品多方法、多手段、多维度的识别和鉴定。同时对前期社会所用的相关科鉴设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经调研考证后,有针对性地选购了德国和美国最新推出的三代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及相关数十件科学仪器进行第四维技术检测,分别从材料学、化学物证角度取证,与其他五维鉴定结论做辅助配合。
5.六维之五:抽象思维——以客观深入全方位的视角,认知发现被鉴物气泡的地域局部生成特征及其渐变消亡规律特征和光学原理,以此确定新老真赝。
所有新老瓷器其釉内有气泡是尽人皆知之事,但这看似简单的釉内气泡,却存在着奥秘万千的瓷器身
世密码。必须了解熟知气泡形成、变化、变异的共性规律和个性规律,就自然可以把握、认识、认知并熟知各种被鉴物的DNA 家族图谱,客观深刻地了解掌握各大窑系气泡形成的机理和渐变、衰变、消亡的特征及规律,利用其器物产出的窑系、地理、气候、材料、环境、技术、流派传承诸多因素,所形成的各自独特而不完全相同的窑系体共性特征和个体的个性特征,准确识别被鉴物的家族出处和器物年代。
6.六维之六:证据观——以物质运动论的规律特征,客观准确地发现认定被鉴物的自然渐变微观痕迹特征,是六维证据链中定性的关键一环。
任何文物的自然属性均属物质。按物质论的理论概念,既属物质,物质内在产生运动就是铁定规律。凡是运动就会有运动的轨迹,运动轨迹换言之也就是运动留下的痕迹。人为之痕和千百年极微量渐变形成之痕有质的区别,人为根本无法做到相似相同,这也正应了“历史和历史的痕迹是永远无法复制的”。这些微量渐变痕迹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却又千变万化,决非单一形态,而是形形的多种形态。不同“家
族”,不同窑系,不同年代,它的渐变痕迹都不尽相同,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形态,即使在同一器物之上,也是一种至数种渐变痕迹同时共存。真品和赝品之上截然不同的工艺痕迹,历史材料因生产而发生的物化作用形成的原生态痕迹,都是识别新老真赝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对六维基本概念的简单阐述,具体概念内容及操作步骤方法,鉴别的标准要素要用大篇幅文章才能阐明。其中每一维都有三个鉴别标准,并进行评级,然后再依其三论做初步结论,最后依六维十八步标准进行综合评定,做出最终结论。六维的创新方案方法,既用了传统方法,又应用了创新的几个方法,再结合科检的数据,最后依据权威成熟的刑侦痕迹学技术,结合前五维综合结论,以六个维度综合形成的一系列证据链。
四、六维文物司法鉴定的应用
(一)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结论在案件中的作用六维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结论属于间接证据,只能证明其与案件相关联的某种联系,不能直接证明案
件的法律事实。换句话说,就是只能证明物证与法律事实和涉案人之间的某种联系,而不能直接指控嫌疑人违法犯罪。间接证据必须要与其他证据衔接,形成证据链环,经得起前后证据的验证,方能成为有效证据。
涉案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结论为中性,反映的是物证与其他事物客观存在的某种联系,没有单独评判是否犯罪或者是否违法的功能,只能反映案件的起因、过程、结果等链环系统中的某个环节。因而是间接证据,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形成证据链环,才能揭露事实真相。
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结论在非案件的真伪、年代等争议性鉴定结论,属于直接证据。即该鉴定结论能够直接证明争议问题的客观事实,属于直接证据。
(二)文物艺术品资产化的奠基作用
1.文物艺术品金融资产化
文物艺术品金融,是将文物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以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方式。其主要形式有:(1)艺术品产权交易;(2)艺术基金;(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