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6日,“济仁杯”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颁奖大会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举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中国卫生产业协会会长孙隆椿,著名作家、学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周明,健康报社副社长蔡顺利,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陈振山,石家庄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闻宏海等领导出席会议。颁奖大会由组委会副主任、《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副社长张皓臣主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医古籍出版社、《光明中医》杂志社、北京香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郑州济仁中医院、河北中医肝病医院、石家庄傅山中医肿瘤医院、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等42家单位、共128名代表参会。孙隆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活动开了我国医药卫生界大规模地以报告文学和纪实散文的形式整体推出先进典型的先河。”
在这举国欢庆迎奥运的大喜日子里,文学界与医学界的各方精英欢聚在“中国药都”。
背景:盛会因震灾而推迟
这次大赛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共同发起,共历时8个月。活动自2007年10月18日正式启动以来,立即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报告文学作家、散文作家、媒体记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踊跃参与和大力支持,并在医药卫生界和文学艺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短时间内,即收到参赛稿件3000多篇。历经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和我国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散文作家,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资深编辑、记者组成的评委会的初评、复评和终评三道严格的评审程序,最终在参赛作品中决出了特别奖和一、二、三等奖。同时,通过同样的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及其主人公和被报道单位对社会的贡献,参照推荐单位的推荐意见,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了全国“十大医德楷模人物”、全国“十大医药杰出人物”和全国“十大医药创新人物”。
李常顺 据组委会副主任刘志学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本次赛事的工作报告中介绍,这次大赛原计划于2008年5月在北京颁奖,但在征文活动开展期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突发8.0级强烈地震!全国各行各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迅速投入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之中,致使大赛评审工作也因此而暂时搁置下来,同时组委会调整了原定的评审计划和颁奖计划,将颁奖时间由当初确定的6月份推迟到现在,
同时将颁奖地点也由当初确定的北京移到了石家庄。本次大奖赛评委、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王宗仁在接受采访时说:“震灾过后,我们的报告文学作家、散文作家和新闻记者,冒着余震不断、随时都有性命之虞的危险,亲赴抗震前线采写了大量反映白衣天使抗震救灾的光辉事迹和卓越风采的优秀稿子,这些陆续收到的来自抗灾一线的稿子,让我们的这次活动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此,大赛组委会临时调整原来的奖项设置方案,专门为这批来自抗震一线的稿子的作者和报道对象,设置了特别奖。
据张皓臣介绍,本次大赛得到了协办单位郑州济仁中医院的鼎力支持,故冠名以“济仁杯”。韩式平衡学创立者、郑州济仁中医院院长韩振山认为,本次大奖赛将医学与文学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为文学界和全国医药卫生界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据记者了解,这次大型征文活动进入尾声后,组委会还结集出版了《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集》。
现场:来自地震灾区的“勋章”
记者在现场看到,颁奖大会开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及报道对象迈着轻快的步伐步入会场并纷纷落座。颁奖大会由《中国医药导报》副社长、本次大奖赛组委会副主任张皓臣主持。会场里充满了喜庆祥和的气氛,各位莅会领导分别讲话,分别对这次大奖赛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家认为大赛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讴歌医药卫生行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感人事迹,是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指示精神的一次成功实践。
颁奖典礼开始后,活动承办单位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院长耿束华致欢迎辞,之后,《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副总编、组委会副主任刘志学先生首先代表评委会和组委会作工作报告,介绍了评奖办法和过程;随后,执行总编、大奖赛组委会主任詹洪春先生宣布了获奖结果(附后)。在热烈的掌声中,各获奖作者上台领奖,并合影留念。
颁奖会上,刚刚从四川灾区赶回来的海军野战防疫队的谢天顺政委和周国胜主任也来到了大会现场,他们带回了由什邡灾区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灾纪念章”,并郑重地赠予了对海军野战防疫队进行倾情报道的记者赵晓霜和贾茹,将大会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大会为报道对象颁发了“十大医德楷模人物”奖、“十大医药创新人物”奖和“十大医药杰出人物”奖,为报道单位颁发了“十大医药卫生先进单位”奖。参会代表对这些长期工作在医疗一线,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孙隆椿在颁奖典礼最后作了重要的总结性讲话,他说,很高兴被邀请参加本次颁奖大会,同志曾深刻阐述了医药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本次大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医药卫生工作者。最近几年,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各级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从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出发,在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控制重大疾病,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柱,发展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医院管理,严格卫生监督,维护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和医疗安全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医疗卫生部门为解决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探索,从实际出发,从自我做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时效。医药卫生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埋头苦干为维护人民众的健康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工作和得到的成效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大力的宣传,让社会各界和人民众了解卫生部门及医务人员所做出的努力。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举办了这次大型征文活动,其目的就是用文学艺术形式讴歌医药卫生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感人事迹。这次大赛首开了大规模地以报告文学和纪实散文的整体形式推出本行业先进事迹的先河,是献给改革开放30年的厚礼,将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
响。本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扬了先进,弘扬了正气,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光大。
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石英、王宗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傅溪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分别从文学的角度对这次大会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们生动幽默的语言令会场传来阵阵的笑声,使大家在笑过之后又思考很多,收获很多。
傅溪鹏说,文化的进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全面发展。报告文学以其高水平的文学性和敏锐的思想穿透力,唤起公众的热情关注和共鸣,不仅有一般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各种功能,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现实的镜子。它能净化人们的思想,清除心灵上的灰尘,增强人们眼光的敏锐性,激发创造力。
王宗仁认为,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大型征文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再一次说明,文学传播的意义和文学创作本身的重要性具有同等显在的价值,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源于新闻的文体,在现代社会中,将更加凸显其广泛的传播性。
周明在讲话中说,深入生活、直面生活、讴歌生活,是我们历来倡导的文学创作态度,因为火热的生
活会让文学走得更深更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相信“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大型征文活动”将会越办越好!我们也热切期待,为了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为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医药卫生界能涌现出更多更感人的优秀人物和先进单位,期待更多的记者、作家和基层的作者们能将这些优秀人物、先进单位的突出事迹挖掘得更深刻、传播得更广泛!将这次活动真正创造成一个在国内文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行业文化品牌、打造成一个高层次的医药卫生行业文化名片,对促进文学艺术以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起到更加广泛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纵深:代表纵论“文学”与“医学”联姻
会后,记者分别采访了各位与会代表。对于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与会代表普遍反应强烈,热情高涨,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有意义,并纷纷建言献策。
石家庄市卫生局党办主任树怀友和局长闻宏海说,很高兴来参加这次大会,使我们享受到了医学与文
学联袂演出的精神大餐,相信医学与文学的联袂必将会为文学的创作和医学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大会承办单位河北中医肝病医院院长耿束华在欢迎词中曾说,本次大会是全国医药卫生界和文学界的共同盛会,作为东道主,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一定尽全力服务好每一位与会代表。耿院长满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我代表全院职工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从结果来看,代表们对大会本身和我们的服务都比较满意,他们普遍认为本次参会收获很多,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会后,代表们还参观了石家庄傅山中医肿瘤医院及其博物馆。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一家私人博物馆,院长易南勋先生详细介绍了他的个人收藏,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光明中医》杂志社社长范竹雯女士充满赞叹地说,《中国医药导报》发展很快,短短四年就达到如此高的知名度,举办如此高层次的大会,并创新性地将医学界与文学界相结合,这在医学期刊界都是罕见的。她认为本届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继续办下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宣教中心主任海慧芝深有感触地说,她是通过《健康报》和《中国医药导报》发出的邀请函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在此之前,也收到过很多各种各样的邀请函,但唯独觉得这次会
议特别好,因为这次会议办出了“首届全国医药界和文学界相结合”的特。海慧芝主任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为医药界和文学界人士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是非常好的开端,希望第二届、第三届……一直办下去。作为三甲医院的宣教中心主任,海慧芝说,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医院有一位行医64年的老院长,后来得了肺癌,在他病重的时候,她为老院长写了一篇文章,但是苦于没地方发表,只能自己留着。如果能放在这时候写,那么《首届全国医药卫生界报告文学纪实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集》就能给这种稿子提供发表的平台。海慧芝主任说,每年她写的类似稿子很多,据她了解,其他的三甲医院如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的宣教中心主任每年也会写很多这样的稿子,而且写得也都非常好,但是很遗憾这次会议没有进行这么大范围的邀请,如果下次举办会议的时候,也邀请他们,那么会议的影响力就更大了。所以,她建议《中国医药导报》作为主办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三甲医院参与进来,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最后,海慧芝主任非常兴奋地说,有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以后还要多写类似的文章,双方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