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天宏大联考2019年九年级历史一模卷
河南省天宏大联考 2019 年九年级历史一模卷。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丝绸之路上的商队”“玄奘”“郑和下西洋”“鉴真”。这些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 唐朝的经济繁荣 B. 明朝的科技成就 C. 中外的友好交往 D. 古代的对外政策。
2. 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通典》 D. 《资治通鉴》。
3.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 )。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4.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D. 明朝时期,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
5.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 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 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6. 以下是某历史小组同学为云冈石窟设计的解说词,其中正确的是( )。
A. 开凿于西汉,宣传的是佛教 B. 开凿于东汉,宣传的是道教。
C. 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宣传的是佛教 D. 开凿于唐朝,宣传的是道教。
7. 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学习。
C. 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8.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与“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
A. 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 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 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 开始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9.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中共一大的召开 南昌起义 北伐战争 ④遵义会议。
A. ④ B. ④ C. ④ D. ④.
10. 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最早进行抗战的民族英雄是( )。
A. 杨靖宇 B. 佟麟阁 C. 赵登禹 D. 张自忠。
11. 1949 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 和平解放西藏 B. C. 抗美援朝 D. 制定宪法。
13. 历史课上,老师展示了如下图片,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图一: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二: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图三: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社会主义改造。
C. 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4. 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写入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
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党的十五大 D. 党的十六大。
15. 2018 年 4 月 12 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
A. 北海舰队 B. 东海舰队 C. 南海舰队 D. 华东军区海军。
二、非选择题(共 70 分)。
(一)(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 36 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 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 41 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中国有几大军区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材料三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因此他大封同姓诸王。后来,随着宗室诸王的势力日益强大,他们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3 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历史意义?(3 分)。
材料二中的“主父”指的是谁?(3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3 分)。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共同目的。(3 分)。
(二)(2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结束不到十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它建立起与清廷对峙的政权,前后持续 14 年之久,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
——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一中“这场农民起义”指什么运动?(4 分)该运动的领导人是谁?(4 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