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一)打印版含答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R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的孩子们在传统节气芒种这天来到了渔山乡的水稻田里,跟农民伯伯们一起学插秧。孩子们脱掉鞋袜,走进稻田,弯着腰,点着苗,有模有样。这是富阳“新式劳动教育”实践中的一堂课。开设这样的课程有利于鼓励学生()
①脱离校园,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
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在社会课堂中积极学习、健康成长
④通过社会学习,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网络让“业务上云”成为可能。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行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着力保障防控期间人们的工作、生活有序开展,推动实施“居家能办公,停课不停学,停工不停产”。这表明()
①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②网络可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③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
④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3.一张女子坐在疑似客机驾驶舱内的照片在网上引发热议。桂林航空经核实,决定对当事机长处以终
身停飞的处罚。这说明()
①自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违反规则应受到相应的处罚
③遵守社会规则需他律和自律
④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4. 下列选项是几位同学的行为表现,其中能够反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价值准则的
是()
A.小雅同学经常帮助同学学习英语
B.小硕同学在公共场所从不大声喧哗
C.小林同学能积极参加每周的升旗仪式
D.小博同学在考试中不弄虚作假
5.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然而,要想通过“麦克风”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作为公民,要在网络世界练就“好嗓子”,就必须()
①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②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③依法自由表达,正确行使权利
④拒绝不良诱惑,彻底远离网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河南济源市人民法院判处了一起高空抛物案,被告人卫某某从20楼抛下电动车,法院最终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卫某某被依法判刑是因为其行为具有()
①刑事违法性②行政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④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清除小广告、擦拭车站牌和护栏、摆放共享单车、为行人指路……各地中小学生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这有利于他们()
①了解社会生活,不断丰富知识
②获得社会荣誉,赢得物质财富
③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道德境界
④塑造健康人格,实现自身价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见到了两年未见的家人,吃到了妈妈从老家带来的土特产,尝到了妈妈亲手做的家乡味道。这位19岁的抗洪勇士在见到家人的那刻怎么也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还来不及换下沾满泥水的外衣就一把搂住妈妈徐爱枝,噙着泪水亲吻妈妈的脸庞……短短的相聚后,陈祥辉又走上了堤坝抗洪。陈祥辉用行动告诉我们()
①他在抗洪一线,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②这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③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④在牺牲中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在新时代青年中,有这样一人,他们岗位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防控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的点点微光,汇聚力量,温暖人心。志愿者的行为告诉我们()
A.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B.必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
C.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体验社会生活
D.要勇于担当,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11.“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一切为了人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在我国,国家利益()
A.与人民利益是完全不同的
B.与个人利益是毫无冲突的
C.与人民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D.是可以完全替代人民利益的
12.“有一种安全叫‘我是中国人’。”近年来,中国成功组织和实施从吉尔吉斯斯坦、利比亚、日本、也门、尼泊尔、多米尼克等国紧急撤离公民行动,安全撤离中国公民近10万人。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这主要表明()
A.国家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利益
B.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有新变化
C.国家安全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D.我国走中国特国家安全道路
13.“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几个大字赫然矗立在由闫大鹏任副董事长、总工程师的锐科公司。闫大鹏把这句话作为公司的核心价值。“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①心怀爱国之情
②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
③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④放弃个人梦想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从2019年开始推行一项学生管理改革: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从2019级开始,每个学生必须修满每学期24学时、总计2个学分的劳动课。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
①是因为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②说明劳动实践比学习书本知识更重要
③有利于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④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勇担历史使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5.《尚书》云:“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环顾我们周边,青少年“不识稼穑”的现象并不罕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劳动教育淡化、弱化的现实。“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至今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启示我们()
A.只要劳动就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