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目的
二、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 《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办法》
4. 相关教育部门关于预防网络沉迷的规定
三、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教育引导:以预防网络沉迷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2. 家校共育,协同管理: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形成预防网络沉迷的合力。
3. 依法依规,科学管理:依法依规开展预防网络沉迷工作,科学制定管理措施。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全体学生及教职工,涉及校园网络、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使用。
五、组织领导
成立预防网络沉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员:各班主任、年级组长、心理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
六、预防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 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 利用班会、家长会等时机,宣传网络沉迷的危害,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
- 制作宣传海报、展板等,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氛围。
2. 制定管理制度:
-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时间,限制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娱乐性应用的使用。
- 设立“网络素养教育周”,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 对违规使用电子设备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3. 家校合作:
-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网络行为情况。
- 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共同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
4. 心理辅导:
-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 对有网络沉迷倾向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戒除网瘾。
七、应急处理
1. 发现网络沉迷现象:班主任、任课教师发现学生有网络沉迷现象时,应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采取措施。
2. 干预措施:学校可采取以下干预措施:
- 对沉迷网络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 与家长共同制定干预计划,限制学生在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 对严重沉迷网络的学生,可采取停课、休学等处理措施。
八、总结评估
定期对预防网络沉迷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预防效果。
九、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预防网络沉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