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素养目标:
1.1.认知目标:让学生克服即席发言的紧张心理,学习即席发言的仪态风度和构思技巧。
2.操作目标: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即席发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表现文化素养和气质风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克服口语表达时的紧张心理。
教学难点:
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快速构思的技巧。
三、教学设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主动交流说话的意识却逐步降低。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自尊心的逐渐增强,怕说错成为了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一大原因。学生的发言内容也大多是对已有知识和信息的阐述,缺乏新意和自己的思考,常处于被动表达的状态。在发言中,条理不清晰,词汇量匮乏,语言组织能力弱,常常使部分学生“有口难开”,“心里想的表达不出来”。
即席发言属于口语交际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表达能力,是听、说、思、辨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即席发言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和被需要的。必须破除“有些人天生就会发言”和“我就是不太会说话”的错误观念,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主动交流说话的意识却逐步降低。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自尊心的逐渐增强,怕说错成为了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提升的一大原因。学生的发言内容也大多是对已有知识和信息的阐述,缺乏新意和自己的思考,常处于被动表达的状态。在发言中,条理不清晰,词汇量匮乏,语言组织能力弱,常常使部分学生“有口难开”,“心里想的表达不出来”。
即席发言属于口语交际能力中较高层次的表达能力,是听、说、思、辨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即席发言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和被需要的。必须破除“有些人天生就会发言”和“我就是不太会说话”的错误观念,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怕不怕在很多人面前公开发言?紧张时有什么表现?其实这样的状况再正常不过了,就像我第一次站在这个讲台上,也是相当紧张的。但是作为一门技能,当众发言又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在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即席发言的技巧,随后我会给大家充分的机会进行练习。
那到底什么叫即席发言呢?即席发言又称即兴发言,是指在特定的场合中,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某个
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或者表达某种情感和愿望。
其实广义的即兴发言既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那种在公开的、较正式的发言,如发表演讲;也包括一些非正式场合的发言。首先,针对后一种,我们欣赏几则优秀案例。
二、即席发言的概念
即席发言是发言者在特定场合,且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时受到邀请或自己主动发表简短发言的语言交际活动。即席发言具有临场性、针对性、简洁性的特点,是发言者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表达水平和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
二、 明特点,定策略
即席发言是指发言者在特定场合,根据眼前的事物、场面、情境,当场发表的发言。从刚刚的小故事中,我们能够发现,即席发言有三个特点:
1.临场性
即席发言既不能事先拟演讲稿,也不能进行试讲,它必须靠临时准备、临场发挥,因此临场性就成了即席发
言最主要的特征。
2.针对性
由于即席发言一般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现实话题作出迅速反应,这就使话题的内容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显示出鲜明的针对性,所以即席发言选取的角度宜小,内容宜集中,要力求说在点子上。
3.简洁性
即席发言常以简明扼要显出其力度,以亲切生动的表述给听者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短小并不是空洞无物,而是要言之有物,言简意赅。优秀的即席发言常常以简练、含蓄而抒情的语言取胜。
三、即席发言的原则
1.即席发言要确立主题,快速构思。
即席发言准备时间很短,要求发言者具有较强的快速构思能力,迅速确定说什么,怎么说。首先,要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确定发言的主题,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其次,要进行快速、巧妙的构思,迅速形成发言提纲,想消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特别注意怎样开头,如何过渡,怎么结尾等,做到胸有成竹。
2.即席发言要有的放矢,灵活应变。
即席发言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应针对活动的主题、现场的气氛、听众的情况,确定发言的内容、语气、风格等,同时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述出来。遇到事先无法预料的情况时,要善于随机应变。
例如,1944年5月的一天,闻一多先生在纪念五四运动的学生夜间集会上发言,这时正好月亮从乌云里钻出来,他便借景发挥说:“我们的会开得很成功。朋友们,你们看(他指着从云中钻出来的月亮),月亮升起来了,黑暗过去了,光明在望。但是乌云还等在旁边,随时会把月亮盖住!我们要特别注意,记住我们这个晚会是怎样被人阴谋破坏的……”既点明了主题又契合了情境、烘托了气。
3.即席发言要简明扼要,新颖独到。
即席发言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内容不可能太长,所以语句要简洁干脆、重点突出、贴近实际避免长篇大论及空洞的说教,力求言之有物、言简意赅。同时,发言要切合发言者自身特点,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做到新颖独到、妙趣横生。新颖容智的发言,可以激发听众的兴趣;情真意切的发言,可以引发听众的共鸣;生动幽默的发言,可以增强发言的感染力。
例如,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悼念鲁迅先生的集会上邹韬奋用“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
不屈”来概括鲁迅的精神,与众不同,言简意丰,铿锵有力,令人回味。
四、如何克服怯场心理
1.正确认识怯场心理。怯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表现,许多极具口才的著名人士在演讲时也不能幸免。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第一次演讲时“脸苍白、四肢和心灵都在颤抖”。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第一次演讲时“嘴里仿佛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赛跑的运动员”。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怯场的情绪,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只要多加训练,都会克服。
2.应有充分的自信。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当一位很胆怯又不具有自信心的女孩子,在被人有意地充分肯定、赞扬了一段时间后,其自信心大为增强,言谈举止与从前判若两人。所以说,我们应该充分地相信自己,暗示自己:你能行!
3.多加练习。排除各种杂念;不要去想是否失败,不要去想观众是否厌烦,不要去想是否冷场,要做到“目中无人”,才能求得最佳的心理状态。
4.具体调节方法。
深呼吸。
自我暗示。利用内部语言进行自我安慰、排解、鼓励。如“讲的好坏没关系,只要我讲完了就是胜利。”“听众是不会注意我的每一句话的。”
扫视全场。演讲时可做到眼神扫视全场,避免专注某一点,避免紧张。
五、仪表
纠正一下几种不良习惯:
1.两脚并拢,昂首挺胸,很有精神,却嫌呆板,不能给人自然美;
2.两脚叉开,不能给人谦虚的感觉;
3.呈“稍息”姿态,一只脚还不停地抖动,给人不严肃,不稳重的印象;
4.摆弄衣角、纽扣,低头不面向观众,给人胆怯之感;
5.耸肩或不停地晃动身体,扭腰,将手插在口袋里,给人懒散的感觉;
6.摸鼻子,擦眼睛,用手拢头发,给人不端庄、不清洁的印象。
附:亮相训练
目的:克服怯场心理,培养良好习惯。
内容:仪表、表情、走姿、站姿、鞠躬、环视、正视。
要求:仪表——服装整洁得体、适度淡妆。
郭敬明写的歌词表情——精神饱满、落落大方、从容镇静、面带微笑。
走姿——轻快、稳健,目视前方,上身略前倾。
站姿——抬头挺胸、收腹,两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女性:丁字步。
鞠躬——上身前倾45度,目视下方点头,然后抬头起身,目视听众。
正视——目视正前方,可集中看一点,也可不聚焦某一点某一人,而是把听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环视——面带微笑,以诚挚的目光正视前方,以正视方向为起点,眼睛随头部摆向左方45度,然后转向右方45度。
六、技巧
1.常用切入方法。
(1)以歌词来切入:如有个人为了表示自己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境地,于是在他的发言开头唱道:“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2)名人名言切入法: 如演讲《信念永不倒》的开头: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有这样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是的,只要信念不倒,我们在任何不利的情况下,都不会趴下,都能闯出一条路来。
(开头引用名言,紧扣题目,又增强了演讲的号召力。)
(3)事例切入法(略)
(4)自报家门式切入:演讲一开场即来了自我介绍,或个人经历,或性格爱好,或表明立场观点。这样开头显得诚挚坦率,能融合气氛,很快就抓住听众。
在一次礼仪小大赛中,有一位叫江南的女孩做了这样一段即兴演讲: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就是“能不忆江南”中的“江南”
2.结束语技巧
(1)充满激情式结尾:这种结尾是演讲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动人心弦的语言对听众的理解和情感进行呼吁,以此来结束演讲。例:
这是一位青年在讲《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时的结尾:
朋友们,青春无权闲适,光阴无权荒废。要使人生放出光彩,只有不断攀登,才能“一览众山小”,只有以苦为舟,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一句话,叹息无出路,爱拼才会赢!
(2)名言警句式结尾;
(3)诗词佳句式结尾:例:
在结束演讲之前,我想把郭小川的一段小诗献给大家:……
3.内容的组合
(1)散珠连缀法。
在特定场合即席发言时,尽管对马上说出完整的话没有把握,但脑子里肯定会闪现出一些“灵感”的火花,跳出一些思维点。所谓“散珠连缀”,就是把这些“灵感”或“思维点”快速筛选,快速整理,按一定的顺序和结构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灵感”和“思维点”连缀起来,以形成较完整的发言网络。
(2)并列排比法。
例:有人认为:青春像一座山背负一路感伤;郭敬明也曾说: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你眼中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针对这一题目,我们就可以运用并列排比法展开演讲。
青春是希望/是朦胧/是忧伤/是攀登/是责任/是坚强……
(3)逻辑联系法。
例:以“理解万岁”为主题做一次演讲。
A.人人需要理解。
B.我要从自己做起,去理解身边的朋友、父母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争议。
C.只有人们互相理解,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轻松,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六、如何使用提示卡
1.使用五张以内的卡片。
2.在卡片的右上角进行编号。若不小心弄掉了,方便重新整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