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1
当你身处困境时,你应该怎么做?电影《火星救援》给了我们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说的是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的故事。他和5名宇航员在火星执行任务时遭遇巨型风暴,他受伤昏迷不省人事,同伴们误认为他已死,结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为了重返家园,沃特尼历尽千辛万苦。最后,终于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奇迹般生还,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诉我们,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远离地球。没有同伴,日渐减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绝望,沮丧颓唐。但是,后来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坐以待毙。”幽默乐观的他发挥自己作为植物学专家的特长,利用自制肥料种土豆,善用一切资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来。
《火星救援》还告诉我们,不抛弃才能共渡难关。仅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无法离开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抛弃是他获救的重要原因。NASA没有抛弃他,他的同伴们没有抛弃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记着他。NASA和中国科学家携手努力,同伴们锲而不舍舍身救助……可以说,火星救援行动集中了全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努力。没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务难以完成。
不放弃、不抛弃,不仅是沃特尼的获救秘笈,也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的一大法宝。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个人来说,我们不能放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对大家而言,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济。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废墟中艰难求存的灾民,那些为救助灾民奋不顾身的救援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放弃、不抛弃,漫漫人生路,让我们共勉吧。
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2
赶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来是条宇宙定理外,还对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类专业词汇留下一点好奇,原因是本片对普通受众非常友好,呆萌同学不仅话痨逗逼而且行动力惊人,简直是人类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来自硬科幻一贯碾压观众智商的恶意。
虽说整部电影到处是可以开整堂课的科学细节,不过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两处,一是呆萌同学饿的皮包骨头还有力气想海商法对于自己的意义,他一个堂堂理工男居然有功夫研究这个,而且那位拯救他的印
度基友立刻就能get他的脑洞说明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据此细节可推,莫非今日的理工男早已不是一心只泡实验室的书呆了?嗯...这很有可能...
二是呆萌同学不远万里拉回来一个古早的卫星之后与地球通信了,当然整片充满了“要是一个普通人死一万次都不够”的细节,只是这个点尤为让我反省自己,没错虽然我啥都不会死一万次不足惜,但我的点既不是种土豆也不是造水,就是这么一个回失落破烂的小事件。完成这一事件,首先得知道有这么一个卫星,其次得知道这东西确切的位置,再次得排除万难把它拉回来,最后得有这么一个基友和你心意相通,把这俩只会摇脑袋的超延迟照相机用上,看到这里我膝盖已碎,词穷。
仅以上两点给我的启发就是,无论进行哪个方向的知识探索,对人类整体科学、文化、政治进程的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单一学科的历史进度也是要深入研究的,站在人类集体智慧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手里的土豆、屏幕上的代码。
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3
克服困难,好好学习
《火星救援》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宇航员被忘在了火星上,他靠自己的力量获得了生存,最后被
队员成功营救。
片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主人公马特克服重重困难的顽强精神。马特一个人在火星上,没有水,缺少食物,孤独没有伴,但他没有放弃,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出水,种植出土豆。中间经历了种种困难,甚至差点因爆炸送了命,但他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最终坚持到被救援。
从马特的经历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刚开始学双排键的时候,五线谱还不太懂。在家练曲子时,总感觉五线谱在飞,像一条条蝌蚪,密集在一起,好像在开聚会,又好像在刻意躲闪,又好像在窃窃私语;又犹如天上的星星,闪闪烁烁,数也数不清,显得格外扑朔迷离。我无奈地看着这些跳跃的音符,不知该从何下手,便想放弃。但我最终还是克服困难,咬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哎!真奇怪!当我练熟了曲子以后,五线谱也变得亲切熟悉了起来。当我能熟练弹奏曲子,优美的旋律在客厅里响起时,我心中的快乐就像是要飞起来一样。我明白了克服困难有多么重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