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世界
驿站悦读
回家给父亲看病,玩起视频创作“麦小登”真名王晓楠,1995年出生在河南滑县一个贫困农家。女孩2个多月大的时候,妈妈嫌家里太穷就走了,之后20多年杳无音讯。那时父亲王云坡万般无奈,每天只能弄点面汤喂她。
早些年,父亲就守着十几亩地过活。穷的时候,学费、生活费家里都拿不出来。王晓楠高三复读那年,王云坡曾想让女儿辍学外出打工。最终,靠着亲戚东拼西凑的2000元钱,她才圆了大学梦。摆脱贫穷的愿望,像种子一样扎根在了女孩心底。
2017年,王晓楠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摆过地摊、开过服装店、做过兼职老师。女孩的梦想就是在这里多赚些钱,让家人的生活过得好点。
2019年创业送外卖,是王晓楠在郑州的最后一份职业。她利用学新闻的专业优势,开始尝试拍摄抖音,想在短视频兴起的风口上“飞一把”。外形靓丽、身材娇小,却日夜骑着电动车奔波在城市的楼宇间,王晓楠的励志形象,吸引来了众多关注。然而2019年的一场变故,却让她不得不放弃这一切。
原来,晓楠的父亲早些年因病曾摘除过一个肾,2019年夏天,他的另一个肾也出了毛病。当时,61岁的父亲病情加重,每个月都要进行,需要人长期照顾。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她觉得自己必须陪在爸爸身边。
去年6月,王晓楠正式从郑州回到老
家帮父亲收麦子,看着麦田里金黄一片,她就给自己的视频号起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麦小登”,寓意期待小麦年年五谷丰登。就这样,干农活之余,晓楠成了一名自媒体视频创作者。人们跟着镜头走进她家,也走入了豫北农家人的生活里。
热闹的农村大集,熟悉的农村院落,砖砌的房子,夏天挂着竹帘,院子里铺着砖,没铺砖的地方种菜栽树养花,吃的也是家常菜,豆角、茄子、南瓜、黄瓜。家里养着鸡鸭鹅,喂着猪,养着小狗来看家护院,去地里干农活时,小狗狗一摇一摇地在身后跟着。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并不理解女儿,天天拿着手机在拍什么。他甚至认为,“网红就是对着镜头唱歌跳舞、卖弄姿,就是‘学坏’的一种试探”。
于是父亲就严厉叮嘱她,“不该说的话你别说,不该做的事不要做。”直到后来他看了晓楠的抖音作品,才觉得“拍的也
没啥不好”。接着,他不仅能配合晓楠的拍摄,更理解支持女儿拍视频的理念——“不卖惨、不无厘头,只想展现一幅温馨美好的乡村图景”。
独自扛起一个家,“拖拉机女孩”成了一个“汉子”
视频中的王云坡,习惯用一只手拿着一样东西,借以掩盖自己的害羞和紧张。老人的笨拙与可爱,让他收获了很多粉丝。
于是视频内容也逐渐聚焦到父女两人主演的剧本!回家,不仅让女孩的作品获得“新生”,也为父女关系带来了新生。平日里,麦小登会用视频记录父女俩的日常:春天田间干农活。夏天河里摸虾,玉米地里摘玉米,西瓜地里薅西瓜。秋天把刚摘的南瓜做成美食,爬到柿子树上摘柿子做柿饼。过年赶会摆摊卖小东西……这些简单的日常,成为都市人向往的“桃花源”生活。
有人说麦小登是“河南李子柒”,更多网友却认为,李子柒是唯美的理想生活,令人向往而不可得。而麦小登的是每个农村人在过的现实生活,每一个镜头,都向人们展示了豫北的乡土日子,简单、朴实,但又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充满希望地为生活奔波着。
在麦小登的视频里,总有父女俩辗转于医院的场景。除了照顾多病的爸爸,不管是下地干活还是收粮食、卖西瓜,她都会冲在最前面。虽说是一名柔弱女孩,但每次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她立刻变身不折
最近,农村女孩“麦小登”在网上火了,为陪护患严重肾病的父亲,她放弃都市生活回村创业,收获210万粉。这位“95后”女大学生登上央视和《河南日报》,被网友誉为“拖拉机女孩”“全网最美瓜二代”。她用顽强打拼,活出了最令人感动的生命彩!
“全网最美瓜二代”麦小登:陪重病父亲创业登上央视
王丽
70
驿站悦读
不扣的“女汉子”。无论是开拖拉机、拉木头、粉墙灰还是种地、摘瓜、卖瓜……女孩都做得有模有样。
有一次,父亲化疗后浑身无力,适逢麦地需要打药。于是体重仅80斤的麦小登,便背起30多斤重的打药壶,一个人打了10亩地。打完回家小登累瘫在凳子上,爸爸过来问,她又马上恢复到活力满满,一直说着不累不累。那个曾在爸爸庇荫下长大的姑娘,如今俨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累并快乐着。
尽管厄运给父女俩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积极乐观。有一回,家里的院墙塌了,麦小登变身砌墙
小能手,跟爸爸一起修。女孩泼辣地和水泥,码砖头,一边修着墙一边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以后挣了钱,我要给您买最大的别墅,最贵的四轮。”逗得爸爸哈哈大笑,不到半天工夫,这父女俩愣是把院墙给修好了。这些笑中带泪的场景,让人特别触动。
朴实的日常里常常有很多温情瞬间:比如临近冬天父亲在灯下给女儿织帽子;拍视频有了一定收入,麦小登立马偷偷给老爸买了一台空调;知道女儿拍视频辛苦,在她过生日那天,趁着麦小登出门买菜,爸爸特意去为她买个小小的小猪佩奇蛋糕,还一路拍好了视频。等到女儿回家,他淡定地说:“我今天已经拍了,你就不用忙了,你一会儿剪剪看,咱们先吃饭吧!”
春种、夏忙、秋收、冬藏。每一分收获的喜悦,背后都有着汗水的浇灌,在麦小登的田园,她像每一个努力的年轻人一样,为生活奔波也享受着劳动带来的喜悦。每次忙完,父女俩也会做点好吃的犒劳自己。
春天,槐花是麦小登盼望已久的美味。这天一大早她便带着钩子,催着父亲去村头摘槐花。回来洗净、沥水,裹上面粉,用灶台蒸一大锅,蘸上蒜泥或回锅爆炒,怎么都吃不够。夏天,做完农活,女孩顺手从院里摘一把豆角西红柿做菜,咬一口都是阳光的味道。秋天,黄澄澄的柿子压弯了枝头,她就顺便烙个柿子饼解馋。冬季,遇上风雪天,老爸去邻居家借了块煤球做火,女孩就炖了锅热腾腾的三黄鸡来驱寒,肉香弥漫,肥而不
腻。在麦小登的视频里,时光仿佛按下
了慢放键。一屋两人、三餐四季,幸福被
揉碎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
镜头底下的麦小登总是一脸阳光,无
论是开着三轮走在街上,呼呼生风,开着
拖拉机在田间地头,和父亲在街头当卖
瓜小贩。还是在灶台上蒸馒头,熬烩菜,
用热土焖红薯……
视频中,总能听到女孩的笑声,连爸
爸也忍不住吐槽,一句话能笑三回,言语
中充满了父亲对女儿的宠溺。“以前没见
俺王叔笑过。”邻居王百勋说,自从闺女
回来后,他脸上的笑越来越多了。
有网友说,“没有夸张,没有卖惨,麦
小登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了面对生活,
满满的正能量。”
登上央视,被誉全网最美“瓜二代”
这个既会种瓜、收麦、开拖拉机,又能
坚持独立拍视频的25岁女孩,突然变成
了田间地头的独特风景。这道风景映射
在互联网、出现在短视频中,效果就是
“啥都会”。麦小登被网友盛赞为“拖拉
机女孩”,也从此开始走红。基于励志形
象和农村广阔的创作空间,她很快被视
频平台挖掘并成为签约作者,最终实现
了摆脱贫困的梦想。
到2020年9月初,一年多下来,麦小
登坚持每日更新作品,总共制作300多期
视频,拍摄2万多个素材。她不仅被央视
和《河南日报》点赞,粉丝也涨到了210多
万。麦小登火了,被媒体誉为“全网最美
瓜二代”。网友们被姑娘治愈的笑容温
暖到,同时也被她和父亲的故事感动着:
“选择这样的方式陪伴最亲的人,真的非
常幸福。”
父女俩红了,在受到地方领导探望和
媒体报道之后,王云坡激动得说不出
话。王爸爸还坚持手工制作相框,将采
访报纸装裱起来。
但其实像大多数人一样,麦小登的创
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没有团队,仅靠
着一部手机和一个三脚架,女孩就完成
了所有视频的策划、拍摄和剪辑的工
作。而一段几分钟的视频,通常需要几
百个素材,光拍摄就得花费一天时间。陈晓楠照片
几乎每天,她都要剪片子到凌晨。
有一次,麦小登和父亲去摘榆钱,树
有十几米高,因为角度不好,光拍个爬
树的镜头,就爬了十几次。忙的时候,从
早上七点多,忙到晚上两三点左右,头发
大把大把地掉,女孩开玩笑说,担心自己
不久就变成了秃子。
对麦小登而言,这一年多来最让她开
心的不是在网络上的一夜成名,而是她
真实感受到因为拍视频,父亲变得更开
朗,两人的对话大量增加,曾经忽略的父
爱被镜头记录,都更令她心怀感恩。“现
在拍视频爸爸很开心,我想多做些让他
高兴的事儿!”
今年6月,滑县大蒜滞销,麦小登得
知消息后,就开始筹划以抖音直播的形
式帮助蒜农卖蒜。挑拣大蒜、打包运输,
直播当天,麦小登用半个小时就卖出了
5000单大蒜,忙到凌晨两三点。接着,
订单又从四面八方雪片般飞来。“那天特
别累,但能帮到别人,心里真的好高兴,
很有成就感!”
面对家庭不幸,麦小登用顽强打拼,
活出了最令人感动的生命彩!今后,
她还计划依靠自己的影响力,重点做一
些公益助农活动,传播正能量。借助互
联网的力量,
她的新田园故事还在继续。
71
劳动保障世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