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库存控制管理办法
一、目的:
根据集团产品的计划要求,以保证生产和销售需求为第一原则,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物料库存周转,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使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与生产相关的物料;
2、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各分子公司。
三、术语解释:
库存管控:在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以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为目的,通过动态管理,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四、库存物资分类:
1、生产用原材料;
2、低值易耗件、设备备件、工具模具备件等与生产相关的通用物资;
3、临时请购的非通用性物资;
4、积压物资;
五、库存管控目标:
1、降低库存成本,减少资金压力,实现集团的年度预算目标和库存周转标准;
2、预防缺货风险,保障物料正常供应;
3、预防库存积压风险,降低库存积压物资占比;
六、管理细则
1、生产用原材料库存管理:
(1)采购计划管理:
读伊索寓言有感
1)根据集团年度财务目标,制定月度库存当量和周转天数目标;
2)结合技术工艺信息、交货周期、生产计划等制定采购规则(包含采购周期、安全库存、库存上下线、订货点库存,订购批量等);
3)监控库存,根据生产、销售节奏动态调整采购计划,控制厂内库存合理性,避免库存紧缺或冗余;
4)跟踪物料使用情况,对使用困难的物资,及时制定消化方案,避免造成积压;
5)监控库存结构合理性,提出库存管控点,并组织制定改进方案。
(2)采购过程管理:
1)根据物料需求,制定物料供应保障方案;
2)确定供应商,并根据库存目标,制定供货规则(如交货周期、物料代管、供货份额等);
3)处理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交付问题,并针对重大问题出具书面处理意见;
4)监控供应商库存,并将定期反馈到计划部门,指导采购计划编制。蒸螃蟹做法
(3)仓储管理:
1)向计划、采购部门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
2)监控库存量,并对到达安全库存、库存上线、库存下线的物资信息及时反馈给计划部门;
3)监控实际使用信息,对使用变更信息及时进行反馈;
4)监控车间现场余料,查明余料产生原因,反馈信息并出具处理意见,指导采购计划制定。
进口牛奶十大品牌
2、低值易耗件、设备备件、工具模具备件等与生产相关的通用物资库存管理:
(1)采购管理:
1)根据物料价值、采购的难易程度,确定采购规则(采购周期、交货周期,采购批量等信息)
2)根据月计划产量,审核采购计划,控制采购量;
3)监控库存,对消耗较慢,或使用困难的物资提出处理意见,并推动消化处理;
4)处理采购过程中质量、交付问题;
(2)仓储管理:
1)向采购人员提供准确库存量;
2)根据使用情况、周转速度,制定安全库存量;
3)监控库存及车间使用情况,编制采购计划;
4)监督实际使用情况,针对单台用量明显变化或车间消耗上升的物资,查明原因,及时调整库存数量,并与采购人员进行信息沟通,以保障物资供应顺畅。
3、临时请购物资库存管理:
(1)采购管理:
印度暴雨致近200人遇难
1)制定临采物资采购规范;
2)根据采购记录,核实库存信息及用量,审核临采物资采购计划;
3)确定供应商,交货周期,及时与请购部门进行信息沟通;
4)处理采购过程中遇到的质量、交付等问题;
5)跟踪实际使用信息,并做好记录,以便后期信息查询。
(2)仓储管理:
1)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
2)根据紧急程度,制定临采物资入库领用时间要求;
3)因变更,临采物资取消使用或延期使用,及时与采购、请购部门制定库存评审意见;
4)针对临时请购物资,仓储部门做好物料使用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成性,避免后期性能查询;
4、积压物资库存管理:
(1)仓储管理:
1)根据积压物资判定方法,提供准确的积压物资信息;
2)根据积压物资评审意见,编制报废申请;
3)针对处理意见,办理相应的处理手续;
4)每月汇总当月积压物资消化情况,及消化过程中的问题反馈。
(2)采购计划管理:
1)根据积压物资信息,分析产生原因,并制定处理意见
2)组织采购、技术、工艺、配件销售等部门评审处理意见,并对无处理意见的物资,共同商定消化方案;
3)每月监控积压物资增减变化,针对消化困难的积压物资,申请集团协助消化;
4)推动积压物资处理意见的落地执行。
(3)采购管理:
1)分析产生原因;
2)协助计划人员评审处理方案;
3)对需要退回或更换处理的积压物资,联系供应商进行退、换货处理。
七、权责划分:
各子公司供应部:
1、根据集团目标,制定子公司库存标准;
  2、执行集团采购政策,通过计划能力规避物资紧缺或积压风险;
  3、按类别推进库存管理,并制定管理计划;
  4、分析库存结构,并对不合理项提出改进计划并上报集团;
诺澜刘萌萌
集团采管运营中心:
1、集团采购政策的谈判与传达;
2、集团库存目标与周转天数目标的传递;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
  3、监控子公司库存结构合理性;
  4、针对不合理项提出集团的改进意见,并传递至子公司;
附则
1、本制度自签批下发之日起执行,凡出现与此文件冲突信息或流程,以此文件为准。
2、以上管理细则如因业务发展需要调整将另行通知。
发文部门:
编制:                                      审核:
批准:
报: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