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采购与库存的核算(差异处理原理—经典)VS
SAP采购与库存的核算
ERP环境下的采购核算及其控制
存货作为企业的⼀种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重,有的企业甚⾄在其流动资⾦中占了70~80%的⽐率。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流量会产⽣不同的影响。因此,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常重要的⼯作重⼼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段也在不断加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党的⼗六⼤报告中也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业化促进信息化,⾛出⼀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业化路⼦。很多⼤型的企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也逐渐从⼿⼯或⼩型的物资或库存管理信息系统(MIS)转向集成的企业信息化来管理企业。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规划)是集成了企业采购、库存、⽣产制造、销售、财务成本、⼈⼒资源、资产、质量、资⾦、项⽬投资管理等在内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的存货管理和财务软件核算上,ERP环境下存货的管理出现了⼀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对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是重要的,另⼀⽅⾯对于会计师审计存货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ERP系统的重要特点之⼀就是⾼
度的集成性和数据的共享。在⾼度集成的ERP环境下,⼤多数和库存相关的财务核算都是由系统在业务发⽣时⾃动产⽣的,⽽不再需要财务单独计帐完成。
由于ERP环境下的存货管理出现了这些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弄清楚ERP系统中的物流及资⾦流的情况以加强存货管理控制。ERP系统中的存货计价⼀般都⽀持计划/标准价、移动平均价、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等。这⾥主要介绍ERP系统中最典型也时最常使⽤的两种计价⽅法:标准成本和移动平均价。本⽂将以ERP软件中的市场领先者——SAP R/3企业管理软件为例进⾏介绍采购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及其控制点。
1、标准成本法
在ERP环境下,对于存货的采购通常包含两个步骤:采购收货和发票校验。当采购收货和发票校验完成后都会在系统中⾃动⽣成相应的会计凭证。但⾃动记帐的科⽬和⾦额由于存货计价⽅法不同和收货与收发票的顺序不同⽽不同。
在标准成本法下,采购价与计划/标准价之间的价差直接计⼊“价差”科⽬。这⾥的价差不仅包括计划/标准价与采购价的差异,还包括发票校验时采购价和发票价格的差异。
1.1 先收货后收发票
在标准成本法下,当先收货时,系统将计划/标准价与采购定单价格的差异计⼊“采购价差”科⽬,以计划/标准价更新存货的价值。对⽅科⽬则计⼊“收货/收发票”的中间过渡待清帐科⽬,反映“应付暂估”的⾦额;当收到发票时,若发票价格和采购定单之间存在差异则把该差异也直接计⼊“采购价差”科⽬。
现举例说明:
标准成本或初始移动加权平均价:1.1元/件初始存货数量:100件
采购价:1.3元/件采购数量:100件
收货:收货数量:100件发票:1.2元/件发票数量:100件
⾃动产⽣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收货时:
借:存货110
借:采购价差20
贷:收货/收发票130
发票校验时:
借:收货/收发票 130
贷:采购价差10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 120
此时该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如表1所⽰:
表1: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
(标准成本法—先收货后收发票)
1.2 先收发票后收货
在有些企业存在先收到发票⽽后收货的情况,标准成本法下,其会计核算与先收货后收发票的情况类
铝扣板吊顶似,这⾥不再赘述,只给出相应的结果。
沿⽤上述例⼦数据,先收发票后收货,⾃动产⽣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发票校验时:
借:收货/收发票 120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 120
由于收发票早于收货,此时按发票⾦额计⼊“收货/收发票”的中间过渡待清帐科⽬。
收货时:
借:存货110
借:采购价差10
贷:收货/收发票120
此时该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如表2所⽰:
表2: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
(标准成本法—先收发票后收货)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由于ERP系统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存货的移动加权平均成为可能,在⼤多数情况下,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计价更贴近存货的实际成本。因此,在很多企业实施ERP的过程中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核算计价。
2.1 先收货后收发票(库存充⾜)
在移动加权平均法下,企业也存在收到发票时,实际的库存已⼩于发票数量的情况,因此对于库存是否充⾜(相对收发票时存货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计⼊存货科⽬的⾦额⼤⼩。
与标准成本法不同,在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当先收货时,系统将直接按采购定单价格
计⼊存货价值;收发票时的价差,如果库存充⾜,既库存数量⼤于发票数量,则直接更新
库存价值。相应的对⽅科⽬也是计⼊“收货/收发票”的中间过渡待清帐科⽬。
仍然沿⽤上述例⼦数据,⾃动产⽣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收货时:
借:存货130
白珊个人资料贷:收货/收发票 130
发票校验时:
借:收货/收发票 130
贷:存货10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 120
此时该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如表3所⽰:
表3: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
2.2 先收货后收发票(库存不⾜)
当收货后,在收发票时如果库存不⾜,既库存数量⼩于发票数量,则收发票时的价差,系统通常会将差异⾦额在“存货”和“采购价差”科⽬上按⽐例分摊。
仍然沿⽤上述例⼦数据,收货后收发票前领⽤120件,⾃动产⽣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收货时:
借:存货 130
贷:收货/收发票 130
领⽤时:
she 解散
借:⽣产成本/费⽤消耗144
贷:存货144
发票校验时:
借:收货/收发票 130
贷:存货 8
小女花不弃的人物关系贷:采购价差 2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 120
由于收发票时库存数量⼩于发票数量,因此收发票时的价差,在“存货”和“采购价差”科⽬上按⽐例分摊,其中:
“采购价差”科⽬所分摊差异关心的短信
=总差异*(发票数量-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
=(130-120)*[100-(100+100-120)]/100
=10*20/100
=2
“存货”科⽬应分摊的差异
=总差异*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
=(130-120)*(100+100-120)]/100
=10*80/100
=8
此时该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如表4所⽰:
表4: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
2.3 先收货后收发票(收货时为负库存)
在移动加权平均价法下,对于先收货后收发票还存在⼀种特殊情况,即在收货时库存不⾜,帐⾯库存
已⼩于零。实际业务当中也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并不⼀定是帐实不符。例如,在某些⽯油天然⽓⾏业,由于存货如油品随⾃然条件如⽓温不同⽽使测量结果不完全相同,⽽这种差异也存在于合理范围之内,就可能存在帐⾯已经为负⽽实际存货尚可发货,即负库存的情况。当然原则上不应出现负库存的情况,但在极特殊的条件下也在情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收货时,系统不完全将直接按采购定单价格计⼊存货价值,⽽是将负库存数量与采购价和移动平均价间所得差额计⼊“采购价差”科⽬。
仍然沿⽤上述例⼦数据,收货前领⽤120件,⾃动产⽣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领⽤时:
借:⽣产成本/费⽤消耗132
贷:存货132
收货时:
借:存货126
借:采购价差 4 贷:收货/收发票130
其中:
采购价差 =|(定单价格-移动平均价格)|*负库存数量
=|(1.30-1.10)|*20
=4
(对于定单价格<;移动平均价仍然适⽤)
发票校验(库存不⾜,发票数量>存货数量)时:
借:收货/收发票 130
贷:存货8
贷:采购价差 2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 120
其中:
“采购价差”科⽬所分摊差异
=总差异*(发票数量-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
=(130-120)*[100-(100-120+100)]/100
=10*20/100
=2
“存货”科⽬应分摊的差异
=总差异*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
=(130-120)*(100-120+100)]/100
=10*80/100
=8
另外,如果此时发票校验时也是负库存,则差异全部直接记⼊“采购价差”科⽬。实际上,此时“采购价差”科⽬所分摊差异
=总差异*(发票数量-当前库存数量)/发票数量
=(130-120)*[100-0]/100(负库存时当前库存视为“0”)
=10*100/100
=10
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如表5所⽰:
表5: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
2.4 先收发票后收货
在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如果收发票早于收发票,则收发票时按发票⾦额计⼊“收货/收发票”中间过渡待清帐科⽬,⽽收货时按发票⾦额更新“存货”价值。
仍然沿⽤上述例⼦数据,先收发票后收货,⾃动产⽣相应的会计分录如下:
发票校验时:
借:收货/收发票 120
贷:应付帐款—供应商明细 120
由于收发票早于收货,此时按发票⾦额计⼊“收货/收发票”的中间过渡待清帐科⽬。
收货时:
借:存货 120
贷:收货/收发票120
在移动加权平均价法下,对于先收发票后收货时如果收货时为负库存,则此时“采购价差”科⽬所分摊⾦额的原则与先收货后收发票的负库存处理⼀样。此时该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如表6所⽰:
表6:存货数量、⾦额及成本变化
3、期末结帐的采购核算处理
在期末结帐时,F.13将执⾏“收货/收发票”的⾃动科⽬清帐,把已收货且已收发票的“收货/收发票”明细项⽬⼀⼀清帐核销。然后执⾏F.19“收货/收发票”科⽬余额重组调整的操作把“收货/收发票”中间过渡待清帐科⽬借⽅余额调整到资产负债表“物资采购”项⽬中,反映收到发票尚未收货的⾦额,其⾃动产⽣的会计凭证为:
企鹅什么意思借:物资采购
贷:“收货/收发票调整”科⽬
⼀般情况下,ERP系统不是直接调整“收货/收发票”科⽬的,⽽是记⼊另外⼀个性质相似的调整科⽬,即:“收货/收发票调整”科⽬。这是因为做这样的调整主要是为了调整资产负债表项⽬⽽为,因此系统在期末做这样的调整的时候还同时⾃动产⽣了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