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兆梅
(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工龄怎么计算动画版电影《梁祝》与民间传说《梁祝》相比较而言,改编者提高了影片的审美功能、教育作用,增强了影片的趣味性。与戏曲《同窗记》相比较,不足之处是忽略了文学性,即人物的文化素养。并从美国动画版《花木兰》成功中得出启示,建议在人物对白中融入诗、词、歌、赋,赋予主人公丰厚的文化底蕴,使片中主人公形象更丰满,更有民族特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审美功能 文化素养 文化底蕴 人文精神 民族化 东方神韵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起源甚早。唐代梁载言《十道四道蕃志》就有记载,宋代各地志乘和笔记中也常提及梁祝事迹,元代杂剧有白仁甫的《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明清传奇有朱从龙的《牡丹记》,及佚名戏曲《同窗记》。清代以后,梁祝故事的小说、地方戏曲和民间文学作品为数更多。
一千多年来,梁祝故事广为传诵,并在戏曲舞台上盛演不衰,其影响遍及全国,并流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解放后,川剧演出的《柳荫记》,越剧演出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又在新的历史时期被搬上舞台,受到观众欢迎。
动画版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二十一世纪又重新演绎了梁祝爱情悲剧。这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台湾中影公司联合制作。它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本文从它与民间传说相比较、与戏曲《同窗记》相比较而言。
一、与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相比较,改编的成功之处
民间传说《梁祝》具有质朴、纯真和乡土气息的特质,而动画版《梁祝》具有丰富而优美的特点,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韵味。动画版《梁祝》因其声、像、画面同步,故使人视、听、感官和心灵都得到了美的陶冶:明媚夺目的画面组合、优美动人的天籁之音,徜徉若仙境的高山流水……陶冶了人的情操,净化了人的心灵,提升了人的审美品位,这真是一种高度艺术美的享受和沉醉。
因此,动画版影片《梁祝》与传说《梁祝》相比较,成功之处是改编者提高了影片的审美功能、教育作用,增强了《梁祝》传说中较少的趣味性。
(一)视觉造型颇有特
动画版《梁祝》主要是在视觉造型上颇有特,改编者善于选择一些诸如暗示角处在某种环境的形象,如彩、光线等等,尽量调动电影、动画手段使社会环境具有形象化特,使自然景趋于情绪化,并具一定的隐喻性、用视觉语言来暗示一种对比、在某种程度上突出现代意识中的文化反思观念。所谓文化反思,就是指以现代的观点,对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生活习俗进行尖锐的批判和反思,从而提高审美视角。
动画版影片《梁祝》为适应动画的特殊需要,作曲家陈钢与何占豪着重以“十八里相送”、“楼台会”、“化蝶”三大场景为主创作影片主题歌,而且贯穿整片采用了《梁祝》经典——《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因而使该片具有较高的审美视角、审美功能。
1、初遇:一见钟情——情景美
在电影中,往往环境造型本身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它常常加深观众对片中人物的理解,
并通过人物活动的环境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
动画版中运用了几组特写:当梁山伯初遇祝英台时的相互惊讶、似曾相识,梁山伯的憨厚忠诚、祝英台的聪慧、少女的羞涩,通过动画表露无疑。作为陪衬的两方书僮、双方小鸟,皆成双成对,显示出一派浑然天成的风韵。
而此时此刻的自然景是:路旁数丛鲜花、驿边古老的石桥,明净的小溪潺潺、雅致的小亭、垂柳轻拂,真乃人间仙境!在这良辰美景中,祝英台遇到了一见钟情的心上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不巧又被花枝所撞,一朵花正落在她清秀的额头上,仿佛尘埃落定,再也不愿离去。梁山伯为她拿下花瓣,幸福充溢着祝英台身心,似乎美满的爱情已早早来临,幸福的人生伴侣就在眼前,渴盼的如意婚姻已为期不远,人儿成双,花鸟虫鱼皆成对,仿佛祝英台和梁山伯走在铺满鲜花的人生之路上,那种美感令人赏心悦目,观众掌声如潮,都被这幸福的情景所感染、所陶醉。
片中的环境造型极具象征性,鲜花、小亭、 垂柳、小溪等表现出了男、女主人公的高雅、纯洁的精神气质。
2、演戏:书香佳人——气质美
孟美岐知三当三影片中增加了一个情节,即梁祝在南学读书时演一场戏:“河伯娶亲”,戏中梁山伯扮演“丈夫”,祝英台饰“新娘”,按剧情要求,“新娘”要拜别丈夫才能上沉船,这是“实际剧情”,而祝英台演的特别投入,她融入一腔真情,完全演出了那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妻子对丈夫的无限柔情与忠诚,催人泪下,以至于看戏的梁、祝同窗及老师、师母都大为惊讶,怀疑祝英台为女儿身。这里采用计算机三维动画画风,用以增加画面深度、写实性和主体感,梁、祝风采尽显,写意精致。尤其英台一身白衣,上沉船时,一甩长发,清丽动人,“甩发沉船”已不仅仅是动作、画面,而是一种视觉语言,它表现了英台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对自由爱情生活的一种渴望。给人以夺目的美感:祝英台堪称绝代佳人。片中视觉造型的强大感染力,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精神世界。
送别 朴树而且,该情节还增强了教育功能:在那个特定的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男权至上的社会是不允许女子享有入学堂读书的权利的,祝英台作为一个弱女子,要求读书求上进,红颜不让须眉,令人钦敬。在剧中祝英台发出了惊天动地的质问与呐喊:“为什么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为什么女子不与男子平等?”连扮演巫婆的老师也被质问得张口结舌:“这,这是书上说的。”“书上说的都是对的吗?祝英台反抗封建男尊女卑制度的叛逆性格凸现得淋漓尽致。
“演戏”中祝英台的潜台词就是她内心的写照,那种不平、那种愤怒、那种呐喊,那种反叛,更突出了祝英台这位才女卓尔不的见识、刚烈的性格、高雅纯洁的书香佳人气质。
周采诗个人资料3、化蝶:唯美设计——传奇美
动画版影片《梁祝》利用传奇情节,采用象征手法,改编、改变了民间传说《梁祝》的结尾。民间传说的结尾是这样的:祝英台出嫁那日要求先祭梁山伯坟再进马家门。马家被迫应允,祝英台哭坟悲切,撞坟、跳坟殉情。之后二人历经三世为人才成眷属。
动画版《梁祝》的结尾是将英台跳坟悲壮之举改为唯美设计——祝英台扮作美丽的新娘来到坟前,那是她亲口对梁山伯的许诺,她的完美形象得到了极至的体现:她望着山伯的墓,物是人非,悲不自胜,情不自禁发出了追问:“山伯,我来做你的新娘了,你在哪里?……”忽然,天空乌云翻滚、狂风大作、荒草飞动、沙尘满天。少时,一片柔和的光线中,梁山伯向祝英台踏云而来,在祝英台似幻似梦中,牵到了梁山伯的手,两人微笑凝视,化作彩蝶翩然飞向天际……而在他们脚下、身后,留下了万千花草。一片芬芳。
这种结尾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彩,减轻了沉痛悲剧给观众造成的郁闷、压抑之感,寄托了古今民众对追求自由爱情而殉情的青年男女的深深同情。
而以上这些诸如初遇的情影美、书香佳人气质美,化蝶的传奇美,无一不撩动观众对精神美的渴求的心弦。这种设计,更符合现代观众在高度物质文明下的唯美心理和唯美追求。
(二)较之民间传说增强了趣味性
民间传说《梁祝》只有十八里相送中英台暗示山伯自己为女儿身这一特定情节中体现了一定的趣味性。而动画版《梁祝》采用以下具体方法,较之民间传说,更加妙趣横生。
1、融入动画时尚要素
动画版影片《梁祝》融入动画时尚要素,配合人物传神的声、像效果,令人捧腹。比如,马文才出场,这位富家花花公子,依仗老爹权高位重,为所欲为,用rap唱出马文才“自我介绍”——《你不能不知道我是谁》,生动、风趣地展现了这位公子哥儿的内在粗俗秉性与外在丑态百出的形象,使观众对这位纨绔 子弟一目了然,记忆常新。再如马文才与梁山伯矛盾激化,梁山伯一文弱书生,哪里是马文才及其打手家丁的对手?于是乎,山伯的小鸟在改编者策划下隆重登场,与祝英台的小鸟亲密合作,斗败了马文才及家丁,使马文才变成了酒糟鼻子,啄得他们抱头鼠窜,落入水池,狼狈不堪。为观众增添了笑料和无限乐趣。
2、插入幽默片断
片中不时插入幽默片断,令人开怀。例如,在南学读书过程中,马文才欲探祝英台是否为女儿身,派人在祝英台寝室门上做记号,被聪明的祝英台识破,将计就计,把记号移入师门,让马文才夜撞师母卧室,后果可想而知。作为夸张的笑料,马文才被横空扔出师门,跌落在门外花坛丛中。次日被罚头顶厚厚一摞书,背诵诗文,苦不堪言。这类幽默片断的插入,体现了动画版的娱乐性、突出了趣味性。
3、加入现代对白
动画版梅干菜扣肉的做法《梁祝》加入了穿越时空的较流行的或时髦的现代对白,给影片增添了无穷的趣味。例如,老师考马文才诗文掌握情况:“‘少壮不努力’,接下句——”马文才不知如何回答,老师耐往性子提示“老大——”“我很久没有做老大了”马文才回答。让老师啼笑皆非,捶胸叹气“唉呀——我的高血压!”现代语对白的插入,造成时空反差,引人发笑。
诸如此类的“笑料”设计,给影片带来喜剧效应。这种搞笑语言设计也正迎合了现代人紧张匆忙生活重压之下渴望轻松、快乐的心境。
二、与民间戏曲《同窗记》相比较改编的不足之处
动画版影片《梁祝》深受当代观众喜爱,但并非至善至美。与戏曲《同窗记》相比较,忽略了文学性,即忽略了人物的文化素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该片的欣赏价值。
明代佚名作品戏曲剧本《同窗记》,原书已佚,选自《摘锦奇音》,是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刻本,选录各出都是当时民间流行舞台本。它用滚调演唱,曲词生动、优美、流畅,使梁祝悲剧具有震憾人心的艺术力量。
《同窗记》中《山伯千里期约》一出,演山伯与英台相别之后,千里相访,谁知英台已许配马家,怅恨而别,是全剧中最动人的一场。
梁祝千里相见后,山伯抱怨英台没讲实情,致使自己不知其女儿身,英台道:“我也曾讲来。我道:‘墙角石榴庙里神,青松白鹤吐真情,池内鸳鸯交劲语,天台采药问虚真。红莲并蒂言多味,诗举关睢论诗经,谁知就里全不晓,辜负文君一片心。”英台的对白,托物比兴,在诚实憨厚的山伯看来全然是哑谜,难解其意,迟误了佳期。真是“千古情人独我痴,伤心岂独息夫人!”
山伯得知英台已许马家,唱道:“枉自与你同床共寝,又不知你是河洲淑女身。你做到了落花有意,我反做流水无情。你本是贤德孟光,一心心要随梁鸿案。念卑人肉眼相如,那识文君!”生动、真诚、贴切的唱词,恰切地体现了山伯内心的悔恨之情。正是“青鸟不传天外信,西香空结雨中愁。”
而梁、祝分离时,梁山伯触景生情,唱“须臾对面,倾刻分离,送别阳关道,难觅知音。巫山锁翠云,湘江泪盈盈。黄花瘦影坠落纷纷。满眼飘红叶,都是相思泪染成。”表露了山伯对爱情的坚定,执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翠。”
英台对唱抒怀:“金鸟西坠,玉兔东升。只见宿鸟投林,昏鸦归阵。恨不得倩疏林挂住红轮,把衷曲愁肠尽洗清。”
英台愁在眉头,伤在心口; 山伯肝肠痛断,魂断归途。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浮生一梦。山伯知道此时一别,今生难再会英台,如何不悲痛欲绝?忆往昔已“自在飞花轻似梦”,看今朝却“无边丝雨细如愁”,因而悲愤地唱:“伯劳飞燕,东西离分。衡阳雁断,湘浦鱼沉。正是鱼不吞铒,罢卷丝轮。野渡无人,空载明月。”梁山伯希望彻底破灭,“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此情此景,又怎一个痛字了得?
青媚狐
以上这些对白、唱词,流丽、清新、婉转、动人。在语言上讲究并溶入诗词艺术,有浓郁的文学彩、强烈的抒情性。在修辞上,多用对偶、比喻、排比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一唱三叹,悲切感人。句中还善于运用典故,具有深沉、真挚的艺术感染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