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元宵猜灯谜语大全及答案6篇
中国传统元宵节灯谜 篇一
    1、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一毛不拔
    2、猫狗像什么(打一成语)。如狼似虎
    3、电锯开木头(打一成语)。当机立断
    4、空对空导弹(打一成语)。见机行事 gd
    5、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缺衣少食
    2023年牛年灯谜,2023牛年有趣灯谜
    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望外
    7、黯(打一成语)。有声有
明星替身    8、太阳灶(打一成语)。热火朝天
    9、电梯(打一成语)。能上能下
    10、全面开荒(打一成语)。不留余地
    11、给家捎个话(打一成语)。言而无信
    12、皇(打一成语)。白玉无暇
    13、禾(打一歌名)。暗香
    14、怒不可遏(打一天文用语)。大气
    15、红娘子,上高楼。心里疼,眼泪流(打一日常用品)。蜡烛
    16、中间火山,四边大海。海里宝贝多,快快捞上来(打一日常用品)。火锅
    17、身穿红衣,常年哨放,遇紧急事,往火里闯(打一日常用品)。灭火器
    18、站着百分高,躺着十寸长。裁衣做数学,它会帮你忙(打一日常用品)。尺
    19、一物三口,有腿无手。谁要没它,难见亲友(打一日常用品)。裤子
    20、左手五个,右手五个。拿去十个,还剩十个(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21、一黄鸡娘,生蛋进船舱。烤后一声响,个个大过娘(打一日常用品)。爆米花
    22、驼背老公公,胡子乱蓬蓬。生前没有血,死后满身红(打一动物名)。虾
    23、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好汉歌
    24、屡试屡成(打一动物名)。百灵
    25、“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歌手)。汪峰
    26、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27、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哈哈
胡歌白冰曝恋情
    28、嫦娥三号去哪了(流行歌曲)。月亮之上
    29、“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影视界称谓)。谋女郎
    30、探望同窗(歌手)。张学友
    31、南方比较小(高校简称)。北大
    32、大脚皇后有喜(外地名)。马六甲
    33、欧洲见闻录(文学名著)。西游记
    34、海产品(商业用语)。水货
    35、“夫妻双双把家还”(曲艺形式)。二人转
    36、红墙一角(古代史名词)。赤壁之战
    37、一再承诺就过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人物)。许三多
    38、彩排(国名)。以列
    39、四处雨露万物生(影星)。周润发
    40、北京有个家(补品)。燕窝
    元宵节灯谜是怎么来的呢? 篇二
    灯谜在我国由来已久。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诫、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南宋时,首都临安(今杭州)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当时不少的文学家都成为制谜高手。
    “灯谜”的正式命名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所谓“弹壁灯”,是指灯笼一面靠壁,三面粘贴谜条。由于在灯上粘谜,所以叫“灯谜”。因为是元宵佳节的点缀,所以也叫“春灯谜”。
    明清两代,灯谜活动的举行频繁,规模也不断扩大。不仅在元宵节,中秋、七夕(七月初七)也经常举行灯谜活动。在明末,扬州谜家马苍山首创了“广陵十八格”(广陵是扬州的古称),卷帘、徐妃、 粉底、虾须等绝大多数谜格都沿用至今。灯谜格式自“广陵十八格”之后,不断增加,如《清嘉录》记谜格二十四种,《拙庐谈虎集》记谜格六十种,《谜格释略》记谜格二百余种,《增广隐格释例》记谜格多达四百零七种。谜格的创立,标志
描写动物的好词好句着灯谜发展到成熟阶段。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都有猜灯谜的情节。灯谜经过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和传播,更加普及于民众。
    元宵猜灯谜,颇具生活情趣,这一古老习俗,相沿至今经久不衰。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23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他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十分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要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加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灯谜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一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
天天向上刘冬    头尖身细白如银,
    称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
    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看罢,气得面红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便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莫非是‘针’对你说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说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气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
    第二年元宵节,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
    《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制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春灯谜语,虽属艺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非有一定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而其奥妙诙奇,足以抒怀遣兴,锻炼思维,启发性灵,是一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是什么意思种益智的娱乐活动。
    古代,元宵夜还有元宵照井的习俗,古谚语说:“照井水,面姣美。”俗传元宵夜去观井水会显得更美丽,所以古代少女常乘元宵夜明月当空、皎洁玲珑之际,去俯视井水,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可爱,显现出花容月貌来。
    元宵节除了保留着许多有趣的游戏习俗外,还流传着许多逸闻趣事。“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成语,其趣事就是出于元宵节。相传,宋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为了避官讳,他骄横跋扈,不许百姓言登,因登和灯同音,也就不许百姓说灯,点灯只能叫点火。这个州官在元宵节时,贴出告示写道:“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由于他平日胡作非为,人们便针对他的告示,讥讽他是“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猜谜和制谜是一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丰富文化生活的文艺活动。灯谜的特点也是熔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炉,所以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不单在中国境内盛行,远至美国的唐人街或近在东南亚各地每逢新年、元宵节或中秋节多有举办灯谜会,颇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