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第六季冠军金霏陈曦
高考传记突破系列之七
探讨作者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高考动态]
一、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即作者写作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主要指促使作者写作的因素。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写作意图
写作意图,又称创作意向,指作家在对社会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某种意念或动机。它是激励作家进入创作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引发创作冲动、创作灵感、艺术构思的主观因素。
写作意图是内隐的但是有外在表征予以表现。它可以指向主题可以指向人物也可以指向情节材料安排还可以指向题目安排等。
破解作者写作意图是深层阅读和探究阅读的一个重要体现。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侃先生二三事
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装傻。就体而论文人放诞怪僻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的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餐……黄侃也堪列其中。
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原丽淇黄疯之说。
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田口淳之介被捕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李沁林申假戏真做>粉蒸排骨的做法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黄侃不仅有革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
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惠普驱动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解、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溅泥。课后天晴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
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
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以学术”“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问题: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思维建模】 第一步:整体阅读全面把握。
阅读文本整体认知全面把握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文本中或命题者在文本后添加的一些提示性信息为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奠基。
第二步:分析文本明确情感。
根据题干要求认真分析文本中与题目有关的叙述、描写、抒情或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在其中所流露出来的或明或暗的情感倾向或观点态度。
第三步:内引外联严谨表述。
结合文本内容联系你所了解的与文章、作者相关的信息探知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分析论述做到言之成理。
【规范答案】 (1)给我们介绍一位颇有个性的学者。(2)用黄侃的性格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岁月。(3)说明那个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解题攻略]
1依本探源
即依据文本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情感句、暗示作者生平经历的词句、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主旨,进而把握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对作品进行探究式阅读。
2内引外联
即利用题干和文本中所提供的作者的相关资料以及文本创作的背景资料等相关信息联系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体验积累探知写作背景解读写作意图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意蕴。
3全面解读
考生不熟悉的作者和相关的背景资料,命题人会在题干或注释中加以交代,在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与写作意图时,要注意根据命题者的意图,全面把握与题目相关的信息,以准确全面地作答。
【特别提醒】 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属于开放性题目。但一定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一定要从文本出发适度发散不能完全抛开文本搞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