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的传承【黄梅文化探源】
▲李正阳题 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道教奉老子李耳为始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和其追求目标,因此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和黄老道的宗教观念,吸收神仙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它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道教起始于东汉,东汉顺帝(126~144在位)汉安元年时,今江苏丰县人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这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创立。根据法术原理,道教主要教派可以分为上层丹鼎派和下等符箓派,即全真道和正一道,这也是各种道派经过上千年的分化合流的结果。
感恩节短句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金辉派(齐本守)、正乙派(张虚静)、清微派(马丹阳)、天仙派(吕纯阳)、玄武派(真武大帝)、净明派(许旌阳)、云阳派(张果老)、虚无派(李铁拐)、妙真派(庄子休)、云鹤派(何仙姑)、金丹派(曹国舅)、玉线派(樵阳真人)、灵宝派(周祖)、太一教(萧抱珍)、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真空派(鼓祖)、铁冠派(周祖)、日新派、自然派(张三丰)、先天派、广慧派等。
一、黄梅县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道教自东晋传入黄梅时,黄梅就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黄梅著名的道教人物宋益、罗致福被载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
宋益,晋代青州(今福建汀州)人。为番禺令,弃官隐居黄梅之黄龄洞,有道术。宋公以雨济人,自唐而宋而明,累有封爵,謚为福主真仙。后人立祠洞以祀之,世称“福主菩萨” 。
罗致福,晋代黄梅人(一说江西广昌人)。创建泰源观于今县城之东,成为鄂东地区最早的一座道教活动场所。罗善医术,晋元康(292- 299)中, 惠帝疾旭几绝,遍索名医。罗被召往,剂药即愈,赐金银官爵不受,敕号真人,遣使送归泰源观。《黄梅县志》仙释传均有记载。
隋、唐、北宋时期,不少帝王崇尚道教,在朝廷官府的扶持下,黄梅道教得到了空前发展。唐时有江西龙虎山门徒王月航道土前来黄梅独山创建紫虚观。方士姜通在多云山顶石壁旁修炼,至今乡民仍呼石壁为石道士。鄂东邻县前来泰源观烧香朝拜的人络绎不绝。此后全县修建宫观庙宇达50多座。1167年王重阳创立儒、释、道兼容的全真道,王的徒弟邱处机见重于元太祖,而盛极一时。南北天师道为与新起的全真道相抗衡,与上清、灵宝、净明逐渐合流,到元代归并为正一道。于是道教正式分为正一道、全真道两大教派。当时,全真道在黄梅影响很大。
元末战乱,许多道教宫观毁坏严重,道教徒被迫还俗,流落他乡。明朝朱元璋下诏请高道赴京供职,参与朝政。以后明成祖也效伤,黄梅的道教也得到很好的恢复,并有所发展。全县有宫观约60座、全真派道士300多人,正一派道众1000多人。明中叶后,道教逐渐转衰。
广州购物街黄梅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有名的道教宫观,如在县治城区,城东的泰源观,东晋武帝时罗真人建,置道会于内。在泰源观右建有三宫殿,东关内建有天后宫,南门内建有都天庙,小南门内建有炎帝庙。西关外修有武当宫,在北邙山建有凤台观,相传罗真人丹成化凤飞升,故名。
在独山镇王月航真人修炼处,建有紫虚观,孔垅西乡建有福主庙,西街建有杨泗庙,路途镇胡余张等五姓一共建有五福庵,黄姓在县西三十里建有福主庙,考田山有大洋庙,什村庙祀福主,石道真仙庙,独山建有朝阳庵,相传有白衣龙王修练于此。园妙观在濯港镇,供真武神像。
二、黄梅道众信奉的全真道,儒、释、道兼容。李大齐老婆苏红
明清至今,黄梅县道众信奉的是王重阳创立的儒、释、道兼容的全真道。主张三教平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以《道德经》为主,《般若经》、《孝经》为辅,为全真道徒必修的经典。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也不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的根本在于修心,务必除情去欲,达到心地清静,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即“人心常许依清静,便是修行真捷径”。
移动电源排行榜王重阳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王重阳以《道德经》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目前,黄梅县在省市登记在册有名的道教宫观如下。黄梅镇泰源观,大河镇黄龙潭 ,
大洋庙,大河镇大庙村。万福庙,大河镇花园村。观音岩,大河镇袁山村 。 邹家洞 ,五祖镇白羊村 。炎帝庙 ,孔垅镇马坊口村 。 观音庵,孔垅镇张河村 。 陶公庙 ,下新镇张英楼村。高山庙,独山镇柯思湖村。 中路庵, 濯港镇太白湖中垸村, 关帝庙,新开镇六咀村。九莲庵,新开镇四房墩村。 清风宫,分路镇香世庵村 。望江寺,蔡山镇曹坝村 。万全宫。柳林乡。
三.、黄梅学者为道教学术研究,弘扬道教文化作出了新贡献。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著名学者黄钊教授是黄梅人,数十年来,在儒道释文化研究方面,造诣颇深。1984他的“论《老子》哲学同《易》的血缘关系”的论文,由于见解独到被选入了《周易纵横录》。《老子》一书是我国古典哲学的巅峰之作,黄钊先生从《易》入手,深入考察了《易经》与《老子》的血缘关系,阐明了《老子》中关于变易的观念、矛盾的观念、转化的观念、柔弱胜刚强的观念等等,差不多都可以在《易》中到朴素辩证法的胚胎和萌芽。孙宁王学兵
黄钊用新的视角,不仅论述了周易是古代哲学发展的思想之源,而且通过《老子》对《易》的继承和再创造,揭示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思维进程和规律,充分肯定了《老子》
的历史地位。这对于我们认识从宗教神学到古代哲学的飞跃,提供了新的髙度。
其后,他潜心稽考,完成了《帛书〈老子〉校注析》专著,1991年10月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该著作资料收集之齐备、文字校正之谨严、词语诠释之细密、义理阐说之精微,以及善取众家之长的宽容态度。同流行诸家注本比起来,确有其独到之处。
特别是1991年出版的由他主编的《道家思想史纲》新著,对道家思想的源流衍变进行了系统论述,对道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文化功能作了全面评析,成为打破长期以来学术界“儒热道冷”的文化格局和传统偏见的力作,拓荒补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意义。
正如唐明邦先生所评价:《史纲》集中反映了近年来道家研究的新成果,对道家思想发生、发展的规律第一次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总结,剖析了道家思想发展的历史道路及其特殊表现,是一部史论结合、古今贯通的力作。所有这些,也正是黄钊先生治学特和学者风范的突出展现。
黄仲华,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