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与我国传统文化
班级:09汉语言(1)班 姓名:石云 学号:0902010133
内容摘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唯一的民族宗教,其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许多方面,因而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与中国古代科技如化学、医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还有道教对我国文学艺术及我国的民风民俗都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可以说道教积淀在中国民族的心里,它渗透在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它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绵延泛波。
关键字:道教 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 传统习俗
一、道教对我国科技的影响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密切的,首先当推古代科技。我们知道宗教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而科学则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从思维和思想理论上说二者应该是相互对立的。李约瑟称道教是唯一不敌视科学的,因为道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教义及目的使其成为我古代科技的先驱。
首先,我们看古代化学与道教的关系。道教的最终目的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道教徒生们采用了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就是服食丹药。为了制作丹药他们写了许多炼制丹药的书,做了很多炼丹的实验,正是这些炼丹的理论与实践,翻开了中国化学史上重要的一页。主要的贡献有这样几点:丰富和发展了化学物质变化的原理和知识。炼丹家不仅进行了大量的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金属置换反应的实践,而且对此还做出了很好的总结。例如晋代葛洪的《抱朴子·金丹篇》对“还丹”的化学反应就有这样的描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丹砂就是硫化汞。这其实就是汞和硫的化合反应。炼丹家对不少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有所认识且加以鉴别。《周易同参契》就认识到黄金具有稳定性,水银具有流动和挥发性等。从相关资料上,道教炼丹家掌握了大约六十多种物质的性能及其炼制方法同时也为火药的发明积累了经验。可见,道教开我国古代化学之先河。
下面我们再来看道教与我国古代医学、药物学、养生学的关系。古代大部分名医都是高道,道教本身就有治病的功能,到南北朝之后道士逐渐走上了医学道路。虽然不乏迷信宗教彩,但是其中渗透着充满中国先哲们智慧的医道,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实,中国古代医药学也是伴随着炼丹的过程产生的。炼丹的目的是为服后长生不老,进而成仙。但往往服食丹丸后会发生中毒事件,随着此类事件的增多,炼丹家注意到在矿物质的丹源
中加入草木植物,欲制服丹砂之毒性,这就为炼丹化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制药学。[1]例如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篇》中详述了灵芝、五玉、云母、雄黄、珍珠、等等药材的功能。南天师道代表人陶弘景对药物学造诣颇深。史称他非常善于“方图产物,医术本草”,他的《视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药总诀》等著作,对古代医学药物学都有重大贡献。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隋唐时期的著名道士孙思邈也精于医学,他被称为“道门药王”,因为他认为“古之善为医者,皆自采药”。他一生坚持自种、自采、自制药材。他还著有《千金翼方》、《备急千金方》等专著,记述了大量药材采收时节、制作方法及对疾病的诊断、和预防等。可见,道教中对医学和药物学的研究乃至我们今天的药物学及中医都有积极地借鉴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道教在追求成仙的驱动下柯震东 雪姨,深化了人们对自然 ( 外部的和内部的 ) 的认识,主要是对人体各个器官、组织进行了分析。中国古代解剖学也就是从此开始的。解剖学是因为道教力图修炼神仙、由人致天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本来,中国古代以人为贵,是禁止解剖一切人体的玖月奇迹两人现状,这就使得中国医学只能以“黑箱”的方法对人体进行粗略模糊的认识,无法获得精确的结构认识。而这正是中国医学在近现代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但一些道士在修炼时特别是在内视术中为了能更清楚地内视体内结构,便违背禁戒偷偷地进行过一些人体解剖,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2]另外,在生理学方面,道教经典中有许多关于人体胚胎、脏象、经络和血液循环等生理学的记录。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道教与养生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的核心就是养生,养生最根本的就是归根复命的精神即强调身体上的宁静、少动。道家们创立的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我们祛病养生都有很好的效果。其中养生方法中存思、清心修为、服气等也是当今气功的源头。综上所述,我们刻意得出道士们无论在炼丹还是在修炼的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影响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医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道教和我国古代矿物学也有密切的联系。道士在炼丹过程中还认识了许多矿物质的性能。例如汞易升华,硫易氧化等。他们发明的了一种密封物质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水泥——六一泥。它包含硅、硅酸铝及氧化铁、锰、钙的赤石脂矿石等矿物质。从六一泥的原料配制可以看出,道士们已经了解到某些矿石的性质,并开始利用它发明制造其他物质。总之,炼丹者在炼丹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更多的矿物质及其性质,并掌握了它们的各种性质。这就为中国古代矿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道教文化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无论从实证研究角度还是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说,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各学科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许多成就至今仍有独特的实际应用价值。
2、道教对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
有学者说过:艺术的发展多受宗教的影响。而道教对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上。首先当提小说,许多作品都受其影响,从六朝至明清的小说都离不开道教的影子。如六朝出现了许多志怪小说,如《搜神记》、《洞冥记》等,唐宋时期的《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再如明代的《四游记》(包含《东游记》、《西游记》、《南游记》,《北游记》)均写到了神仙,如八仙及后来的《封神演义》等等。这些作品与道教的思想内容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即都是人、仙、鬼相互交织错综复杂。其次,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许多文人在诗歌中体现出一种仰慕仙道世界、寄托出世求仙的思想,所以东汉之后出现了许多游仙诗,他们把道教的故事题材融入作品中增加作品的意蕴,特别是“诗仙”李白大量诗作都与道教有关,且虔诚信道,颇具道骨仙风,其后的李贺、李商隐等著名诗人也都深受道教的影响。纵观文学作品受道教影响的不计其数,且作品呈现出奇特的想象,瑰丽缤纷的意向,浪漫的激情等特点,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独特的风貌。
道教对我国古代艺术影响也是十分显著。我国古代书画、乐舞、建筑等艺术形式都渗透着道教的因素。例如道教中的“灵宝派”创立一整套的斋醮仪式和歌舞,这是道教与艺术的直
接产物。还有别具一格的仙书丹画,道教宫观的壁画。更有体现道教精神的建筑,主要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构成,它的布局还吸收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等。殿堂精巧,楼阁巍峨,配置对称,布局和谐、浑然天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道教对我国民风民俗的影响
道教对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泛深刻。其影响延续至今已深入民间、家喻户晓。例如,对城隍、土地、灶君的崇拜和祭祀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及各个民族。这种信仰的源头就是来自道教所尊奉的神的名目。另外,许多民间节日庆典也与道教有关。例如就拿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来说,从喜庆、娱乐到饮食、祭祀到节日前的贴门神、灶马、画桃符等习俗均来源于道教。还有每年的清明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道教尊介子推为神,所以清明节也是道教祭祖尊神的重要节日。有些地方每年正月初八的敬八仙节就是纪念道教中的八仙。
值得一提得还有一种民俗即为“禁忌”也是来源于道教,道教十分注重禁忌,凡举行住坐卧、饮食起居等都有禁忌。这在我们当今生活中仍然有影响,例如饮食禁忌,时间禁忌,地道禁忌等流传不息。需提出且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有的禁忌实属迷信没有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道教对我国传文化的影响之巨大与深刻可见一斑,许多思想家认为道教是中国文化根柢之所在。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致许寿裳》),据《小杂感》记载:“人们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基督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者,懂得中国大半。”[4]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也说过:“道家思想和行为的模式包括各种对传统习俗的反抗,个人从社会上退隐,爱好并研究自然,拒绝出任官职……中国人性格中的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自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5],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一个独特而不可或缺的重要角。
参考文献:
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1]、[2],王娜,《道教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1卷第2看qq加密相册期2007年3月。
[3]李平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安徽大学出版社,刘锦玲近况2002年第一版。
[4]陈楚河现任女友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二版。
[5]《浅谈道教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wenku.baidu
发布评论